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给了语文教师教改的胆子、创新的路子、教学的金点子。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怎样使学生学会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思想感情呢?作者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作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是基础,人的各项素质的培养应从小开始,而小学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阅读教学的形式展开。那么,在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新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笔者试就策略的建构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起点上,教师要做一位循循善诱的和蔼的引路人,舍得花费较多精力去为他们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调动所有感官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并且科学、有序地引导,从激发兴趣、让兴趣恒温入手,想方设法,家校联动,共同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成为课堂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学的是如何进行语文考试。我们其实不会阅读,或者说,随着考试能力的增强,我们已经丧失了阅读能力。”这是一位中学生文学社社长在我国资深语文教育专家、语感论专家、浙江师大教授王尚文主编的《新语文读本》一书提意见座谈会上所表述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尽管仅为“一家之言”,却无不真切地反映了当今一些学生“不会阅读”的一种普遍现象。所以,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逐渐增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不少于260万字,九年相加,应达400万字以上。新“课标”还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建议学生读一些古诗词.名著,童话……  相似文献   

6.
学习语文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语言的内化,一个是内部语言的外化。简单地说:前者即积累,后者即表达。毋庸置疑,得体的表达必须要借助于有效而深厚的积累,故而,“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自古至今都受到重视。就像江苏著名的小语专家张庆在他的《语文教改近思录》中,谈到一位教师上课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有一位同学下笔很快,练笔质量也  相似文献   

7.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5万字。如此大的量常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思来想去,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主动去阅读,才有可能完成课标规定的目标。经过一个学段以来课外阅读指导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又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动于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为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  相似文献   

11.
书本是甜的。犹太人总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儿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让孩子从小亲近书籍,热爱阅读。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课外阅读是一桩无与伦比的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给予的无限乐趣,也许就是老师与家长所共同献给孩子的最有价值的童年礼物。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心理学家布希尔曾说过,创造力是架在两个通常有很大区别的心理学领域——才能和个性之间的桥梁。这就是说,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将阅读界定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传统教学对小学生作文评价主要存在着“一人评价、一次评价、一个标准”的误区。这种情况至今还是比较普遍的影响着我们的习作教学。新课程标准下的习作教学的评价应该走向立体,走向开放,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4.
正一向秉承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中国,历来十分重视阅读行为,甚至有宋代学者汪洙发出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感叹。然而,2013年4月公布的我国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7.0%,14-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80.5%,这两个数据较2011年均有所下降;0-17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5.49本,较2011年也有所下降。这种持续下降的趋势在大力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确实使人担忧,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国青少年阅读数量的下滑?我国的青少年是如何看待阅读的?阅读在青少年心目中到底占有多大的比重?我国的青少年是否具备了阅读意识呢?  相似文献   

15.
我生长在一座小城,从家里到小学只需走十分钟。那时,孩子们都回家吃午饭,因为妈妈在等候。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这样写道:“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云雨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课外阅读就是让学生通过开放性阅读的形式在“黑板”和“四堵墙壁”之外去体验社会生活.感悟人生境界,陶冶精神品格,提高文学修养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现行的教材看,习作训练无论是题材、数量,还是体裁、提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上有些教师观念滞后,教法陈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正如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开阔教学视野,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创造条件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创造性的活动,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的习作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活动乐趣,富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也许有些人心存困惑:让学生读课外书,会不会挤占了学习课本知识的时间呢?让我们来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精彩感言吧:“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学生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理解能力必然也能增强,精神世界会得到丰富,从而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从低年级就抓好课外阅读教学,先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最后引导提升为自己的“志趣”。这样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种一颗阅读的种子,让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人文学素养深厚与否,他的阅读状况起着关键作用。就好像画画一样,在干净的画布上作画会使线条更清晰,色彩更鲜艳,保持更持久。现在,大家都已经认识到。要想提高语文水平,课外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老师仅仅单纯地强调学生应该多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作为指导者应清醒地认识到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得到持续高效地开展,阅读兴趣和意志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