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逐渐增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不少于260万字,九年相加,应达400万字以上。新“课标”还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建议学生读一些古诗词.名著,童话……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标准》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背诵至少60首古诗。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熟读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5万字。如此大的量常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思来想去,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主动去阅读,才有可能完成课标规定的目标。经过一个学段以来课外阅读指导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语感,因此把名著阅读作为重要一环纳入新课程语文教学体系。它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义务教育阶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关于名著阅读的考查也成了近几年中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学生阅读,对课外阅读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第一学段5万,第二学段40万,第三学段100万)。还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在“教学建议”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语…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实践要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它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小学三至五年级的"阅读阶段内容与要求"中提到"感受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能用摘抄、仿写等方式自觉积累生动而含义丰富的词句".<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在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方法上作了如此明确的要求,而且在对各学段的语言积累还作了具体的量化要求.如小学一、二年级明确要求学生能熟读、背诵60首简单的古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万字左右;  相似文献   

7.
朗读,既能增进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发展口语能力,又能促进思维向更宽处延伸,其重要性、必要性毋庸质疑。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都是通过吟、诵、咏、读,让学生直接去感悟语言的规律并学会运用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作为课堂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8.
以指导做读书笔记为重点,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有利于提高语文素质。其主要内容包括:字的积累、词汇的积累、名言佳句的积累、经典名篇的积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反对教师替代学生的那种繁琐分析。新课程理念中的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是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分别要达到400万字和300万字,并且推荐了课外阅读篇目,配备了《语文读本》。这是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反映出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过重的学业负担,把课外阅读逼向了语文学习的边缘地带,使语文学习的空间日趋狭隘。由于忽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使学生成为"井底之蛙",压抑了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也许有些人心存困惑:让学生读课外书,会不会挤占了学习课本知识的时间呢?让我们来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精彩感言吧:“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学生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理解能力必然也能增强,精神世界会得到丰富,从而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从低年级就抓好课外阅读教学,先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最后引导提升为自己的“志趣”。这样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种一颗阅读的种子,让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要求·阅读”第五条这样写道:“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说明”中也对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编写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语文教材必要的组成部分,安排一定的课时,由教师指导学生主要在课外阅读。内容:文学作品和一般的政治、经济、科普著作;分量:平均每学期约35万字;编排: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适当配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概括地说.就是多读多背,加强积累,“一定数量”是基础。记诵优秀的文言文篇章,表面看来,似乎只是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其实,这感性的语言模块既是古人的生活经验材料.也是思想情感材料.当然又是鲜活的文学形象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学生的大脑.组合到既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成为终生的营养.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一旦被激活,就将产生综合的效应,既有利于“做人”,又有利于“学文”。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课外阅读提出了"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具体要求,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多年来,我对如何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进行了认真摸索,以下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如果要做一项如何学好语文的问卷调查.大概会有不少于80%的中学生都会觉得语文学习犹如老虎咬天无处下口,纵然是足踏登云梯身在摩天岭,也难以找到上天之门。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固然是语文这块“天”实在无边无际、寥廓旷邈,它涵盖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广,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大,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所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但是另一方面,恐怕与学习者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尚未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无关系。我认为.语文的天空并非高不可,及无门可人。只要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每个同学都可以如愿以偿,这种方法就是两个字——积累。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数据库技术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用字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内容包括课文使用的字量和字种,四个学段的字量和字种,课后会写字和会用字等。统计结果表明:与其他版语文教材相比,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课文数量大致处于中间;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学段的识字量和识字的字种数都超过了《语文课程标准(2011)》规定的数量,课后会认与会写字的字量明显偏低。另外,通过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相比较,发现北师大版教材编写还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17.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如果没有对课外阅读进行相应的督促和评价.而只是一个劲儿要求多读课外书.那么.提倡和要求多读课外书最终将成为一句空谈。因此.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是重要的一环。课外阅读评价应通过合理、科学、发展观、个性化的评价,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故言:没有阅读就没有表达。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似乎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新课标的第一学段的习作练习(写话)应该视为一个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模仿的过程。笔者在小学语文低段的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19.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和中学课外阅读量的字数都有了具体的规定,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读书,本是中学生的天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读、写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诵读,诵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只有反复诵读课文,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才能引起内心的共鸣。因此,诵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诵读、精读不仅能使我们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强记忆.丰富词汇,掌握规律,提高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