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厚今薄古与厚古薄今在新中国的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表现为两条道路的斗争。解放前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胡适别有用心地引导青年脱离革命,要他们全力钻进故纸堆中去,“整理国故”,胡适非常强调他的所谓考据学。据他看来,把一个古字考证出来,其功不在哥白尼之下。他这些花言巧语,确  相似文献   

2.
“厚古薄今”呢,还是“厚今薄古”?在高等学校人文系科,这是教学整改大辩论的中心。复旦大学中文系全体师生就这个中心展开了热烈的论争;当然,没有谁正面提出“厚古薄今”的主张,但论争过程却充分证明这种主张的存在;尽管这种主张的持有者打着一些别的旗号。反对“厚今薄古”最烈的,是自称“厚古厚今,学古为今”的双厚论者。他们说:“祖先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学遗产,这是好事,不能薄!”他们认为,过去的问题不在“厚古”而在“薄今”,纠正偏差,只须把“今”提到应有的位置——古今同“厚”,便可以了。的确,祖国文学遗产绵亘数千年,浩瀚如烟海。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虽然是半年世纪前的著作,但其中的持久战思想不仅为抗日战争以及其后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战略方向,同时也是我们今天正确分析、理解和推进改革,克服“左”倾急性病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1 持久战思想的形成本身就是一场特殊的持久战。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经常出现盲目乐观、急躁妄动和悲观沮丧两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革命前工业化的性质和后果是当前俄罗斯史学界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历史学家们就工业化主要持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即传统苏维埃派)悲观审视俄国革命前的工业化,第二种观点则相对乐观得多。工业化可以被视为现代化框架中的一个概念,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俄国工业化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却是后起现代化中比较成功的范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是工业增长率比较高的西方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哲学史上,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学者不仅忽视了它的另一派别——"现实的人道主义",把它曲解为机械唯物主义;而且忽视了爱尔维修的"至今尚未得到充分估价的尝试"。虽然爱尔维修的尝试没有成功,但是它却为那些愿意继续法国唯物主义者事业的思想家们指明了具体道路,它不仅奠定了共产主义的"逻辑基础",而且对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启蒙到革命:中国浪漫主义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周旺 《文史哲》2007,(6):81-86
中国浪漫主义从一开始就介入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启蒙理性与浪漫主义无边无际的情感之间的张力,在中国现代思想中并不存在。中国浪漫主义唤醒了自我,但是这个自我是情感性的自我。这个情感性的自我将客观世界的一切都视为黑暗的,当作浪漫主义的素材,与世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这种关系投射在政治上,浪漫主义放弃了对客观世界的政治判断,它在政治上的表现是同情与轻蔑,拒绝介入任何具体事务。浪漫主义在大革命年代发生了分化,其中一部分浪漫主义作家自觉融入革命潮流,将浪漫主义的情感性自我与革命激情相糅合,直至被后者取代。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革命在后现代城市社会产生了一些形势上的变化,发展为城市革命。城市革命以城市为社会变革的地理空间;以城市市民和普通劳动者为主体;以谋求城市权利、发展城市运动调整阶级革命任务;以城市共同体替代主权国家重塑市民身份;以城市日常生活与文明革命变革阶级意识,使无产阶级革命从统一的、齐次的、大规模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拓展到小范围的、个体的、多元的文化变革和日常生活变革,是政治解放和生活解放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从西方学者对俄国三次革命的研究来看,60年代是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重要界标。西方学者力图重新解释俄国革命的原因,揭示十月革命同前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联系,多侧面地研究俄国革命的原因,性质,动力和工农运动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等国设立了很多俄苏问题的研究机构,除出版数量可观的刊物外,每年都推出大量专著。本文不揣浅陋,对近年来西方史学界研究俄国三次革命的基本观点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9.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丁玲创作对女性解放的探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霞 《齐鲁学刊》2000,(5):38-41
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们登上文坛,但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还没有为这些“ 革命女性”准备现实的土壤。1929年,长篇小说《韦护》标志着丁玲创作从“革命女性”向 “女性革命”的转变。在这里,为了肯定革命的必要性,丁玲不惜用大量笔墨礼赞爱情。但 丁玲毕竟是忠实于自我的作家,到延安后,1942年3月8日前写下的《“三八节”有感》标志 着丁玲对女性解放的探寻已经超越了革命的现实功利层面,又回到人性解放的大主题上来。 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探索之后,丁玲的女性观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她的创作向往 在“人”的意义上建构真实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经历了革命、执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 ,在不同历史时期 ,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也向人民交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出色答卷。新的世纪 ,我党仍面临严峻考验。但中外历史经验证明 ,只要以民为本 ,服务人民 ,就能使社会主义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11.
自从陈伯达同志的“厚今薄古,边干边学”的讲话发表后,引起了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一个多月以来,上海各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关和有关学术团体,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参加这个辩论的,除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外,还有广大学生、机关干部以及中学教师。辩论之热烈是很少有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术界的这场争辩,正确理解这个方针,特于四月十三日假科学会堂举行了座谈会,应邀出席的有史学、文学、语言学、法学、哲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学术界学者四十余人。座谈会由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席、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主持。他说,“厚今薄古,边干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我国遭受西方列强入侵,许多仁人志士致力于寻求救国兴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长期艰苦的探索,从革命救国到科教兴国,使中国实现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逐步走上了建设一个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道路。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在这条道路上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积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一、只有革命才能救国…  相似文献   

13.
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更为重视俄国三次革命的实际情况,开始寻求解释俄国革命新方法,加强对俄国史的研究,注意揭示前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十月革命间的历史联系。以1905—1907年革命为例,西方史学界对其研究相当深入,成果显著。本文对西方史学界研究1905—1907年革命情况作一述评。1905—1907年俄国革命原因与性质西方史学界对第一次俄国革命性质问题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可以同西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相提并论;另种观点则认为,它应与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划等号。尽管西方史学界对第一次俄国革命性质评价有分…  相似文献   

14.
鲁萍 《社会科学研究》2020,4(4):162-170
北伐前后,在国民革命的氛围中,中国医界开始倡导"革命",中医界有"中医革命团",西医方面也有"医学革命"之倡。然虽同为"革命",其具体内涵及意旨却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中医革命不过是延续清季开始的改良之路,欲借激烈的革命意气"重生";西医却是要革中医的"命",在他们看来,立于西方科学基础上的现代医学才是可以生存的适者。这样歧异乃至对立的"革命"观其实并不矛盾,医者的不同认知与倡导,正反映着传统的转化以及与现代的碰撞。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范式,剖析了中国二十世纪国家建设和社会重构的过程,以及这其中政治权威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双向关系,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国家权威崩解、国家权威重建、国家消解社会以及社会重建的历史脉络.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二十世纪政治社会发展的运行理路和轨迹,也能廓清未来中国发展的取向.  相似文献   

16.
增埗村是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1979年美国人类学家波特夫妇(Sulamith Heins Potter & Jac kM.Potter)来到茶山的增埗调查,这是1949年后外国学者第一次被准许在中国从事人类学田野调查,其后他们根据调查材料和搜集的文献资料写出了《中国农民:革命的人类学》(China’s Peasants:The Anthropology of a Revolution)一书,并于1990年公开出版。这本书问世后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农村的一个重要窗口。波特夫妇关注的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对第三世界农民的影响;中国参与到全球经济循环中是否能给农民带来富裕并促进中国的现代化?30年后增埗的发展则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伦理学一向把现实道德规范作为自己的兴趣中心 ,急于扮演“道德技艺”角色而期望直接的具体实践效果。但面对无限特殊的生活世界 ,这在逻辑上就遇到普遍认识无法预先切中一切可能情况的困难 ,从而必然使这种伦理学遭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解构。相反 ,在被这种实践的伦理学所遗忘的关于道德规范的纯粹理解领域 ,却有一个急切而重要的工作有待完成 ,即逆向揭示使道德意识———正是它生产道德规范并推动意志接受道德规范———成为可能的某种先天普遍条件 ,在其纯粹普遍的发生逻辑中理解道德本身 ,进而更有效地制定、更合理地对待某种道德规范。这就是一种批判的伦理学 ,但它以自己仅仅关注抽象道德意识的普遍形成形式这种纯粹性 ,严格区别于康德所做的实践能力批判 ,即揭示保证道德意志按照绝对命令行动的各种理念前提。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革命哲学到建设哲学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今天,无论从其内容、形态及功能上看,都存在从革命哲学到建设哲学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是随着时代主题和无产阶级政党地位的转变而逐步实现的。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曲折的转变历程,直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转变才算基本实现。至于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更加丰富、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理论体系,还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19.
程凯华 《云梦学刊》2010,31(1):100-105
1956年,在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茅盾作了题为《鲁迅一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重要报告,论述了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茅盾认为,“从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看来,1927年前后是一个转折点……我们不妨以此为分界而称为前期后期……”这就是说,以1927年为分界,鲁迅思想可以分为前后两期:1927年以前,鲁迅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者,1927年以后,鲁迅是一位共产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就是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茅盾关于鲁迅思想发展道路的新论,超越了瞿秋白关于这个问题的见解,显得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伯达同志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厚今薄古,边干边学”的讲话。我从人民日报读了这个讲话的简短纪录之后,有了很大的启发,也受了很好的教育。我想在这里略谈我个人对于厚今薄古这个问题的一点体会。陈伯达同志指出:“解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虽然落后于革命实际,但成绩还是主要的。”他又指出:“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