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解放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10多年来,湘西自治州苗族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兄弟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特别是与全国、全省的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为此,本文就苗族地区如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与各兄弟民族并肩前进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 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其脱贫致富的步伐,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是党和政府的既定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速度仍未及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民族地区与全国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扩大。据统计,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10%,但少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与市场化──民族地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主题姜月忠,杨新平当前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民族地区与全国发达省区一样,也是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民族地区经济过渡包括:发展和改革双重模式的过渡,即经济发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二元经济...  相似文献   

4.
<正>刚刚过去的一个甲子,特别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政府帮助、发达地区支援和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确保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大好局面具有促进作用。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一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二是民族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更为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更为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更为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更为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更低、差距更大。三是…  相似文献   

6.
关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问题,我们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供研究采择. 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要同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改革开放十年来,国家对民族地区实行了一些优惠政策,但从总体上讲,一些部门的许多政策、规定还是从全国普遍情况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特别是“六五”计划以来,国家投资和经济政策双重向东部倾斜,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同西部民族地区的协调发展,致使其经济增长速度慢于全国平均速度,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拉大了.  相似文献   

7.
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体制,是党中央总结我国农村十年改革实践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我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这种新型合作经济体制,既符合经济发达地区的实际,也符合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实际;民族地区只要结合自身的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地建立双层经营体制,就一定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普遍启动商品  相似文献   

8.
湖南民族地区具有经济发展要求迫切、经济发展潜力显著、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等特点。近年来,湖南民族地区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各项改革,加快发展民族经济,贫困人口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但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制约,湖南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依然较低。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的情况下,湖南民族地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有拉大趋势。完善湖南民族经济立法是保障湖南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族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近年湖南民族经济立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  相似文献   

9.
全国出现经济过热,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过热不过热?对于这个问题,是有不同看法的。有人说,少数民族地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经济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经济何热之有?因此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是“过热”,而是“过冷”;不是应当“降温”,而是应当“加温”。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如何看法?我认为需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分  相似文献   

10.
一、面临的严峻形势民族地区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促进民族经济更快发展,首先必须对当前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估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总的形势是好的,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贯彻以来,目前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蓬勃兴起。通过对口支援和横向经济联合,边疆民族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联系加强了,东西部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改变了整个中国南北和东西经济的态势,突出了民族省区在中国整个对外开  相似文献   

11.
朴永日 《民族论坛》2015,(1):111-112
<正>民族地区发展是贯穿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一条主线,由于受历史自然环境等条件限制,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经济发展落后,少数民族群众收入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民族地区如何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对民族地区实施了多项扶持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并且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成分、经济利益、文化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社会矛盾和问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比较落后的矛盾更加突出,这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积极稳妥正确地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缩小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差距,对于保障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一、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广大民族地区与发达的东部地区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央提出了经济发展向中西部倾斜的大政方针,我国民族地区,特别是沿边民族地区,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这一新的潮流中勇往直前。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振兴沿边民族地区经济的措施与对策,深入地分析了沿边民族地区封闭、半封闭的经济状况,提出了双向循环的关键是发展边境贸易  相似文献   

14.
试论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与体制创新问题刘宗林,曾昭华1.为了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之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就必须实行政策倾斜与体制创新,以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四大报告曾指出:“国家要采取有效政策加以扶持,经济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合考虑民族地区工业化水平、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并与全国及发达地区进行比较,明确了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运用LMDI分解模型,从经济规模、碳排放系数、能源利用强度、经济结构对影响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东部发达地区为参照,对其碳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价;对新时期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东渐"浪潮中,大批穆斯林向东部地区迁徙、流动。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别,在东部地区,穆斯林是产生矛盾、纠纷、摩擦较多的民族群体。东部地区要有大的担当,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发展上承担重要责任。担当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社会义务。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应当在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固、民族团结上作出应有贡献。没有东部的帮助,就没有西部的发展。没有东部的支持,西部进入小康社会几无可能。东部地区在经济先发展、人民生活先富起来的时候,要与西部少数民族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是民族地区及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破解包括民族地区在内"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民族地区及全国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推进民族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具有特点不尽相同的阶段性,困难点在农村社会,根本在于体制和机制,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对统筹民族地区城乡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城乡劳动就业与人口布局等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改革的不断深化,松花江地区民族经济充满了新的生机。生产项目由少到多;商品量由小到大;经济效益由低到高;民族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同一些商品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同松花江地区一些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相比,无论是在发展项目上、经营规模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富裕程度上,都有很大的差距。要缩短这一差距,加快发展民族经济的步伐,关健在于正确地确定指导民族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在这方面,有些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其中也包括如何辨证地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民族知识     
李立 《民族论坛》2007,(2):64-64
<正>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民族差别?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蒙古族、基诺族等。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正> 改革开族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纵向比较确有了历史性的前进;横向比较,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诸项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正在显著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15年我国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4万个,实际利用外资近600亿美元,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的260个市县,随着东部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东部引进大批的境外资金和国外先进技术,经济实现了高速度的起飞。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9022亿元,扩大开放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就占总产值的65%,而少数民族居住集中的西部地区仅占3.8%。1993年全国农民平均纯收入为921元,而内陆民族地区仅占平均纯收入的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