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关于休闲经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休闲经济的竞争力模型,分别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18省市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得出我国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地区不平衡,经济增长与休闲经济呈正相关关系,文化差异对休闲经济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刘明 《统计与决策》2017,(15):120-124
文章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包括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经济发展能力、地方宏观环境以及海洋环境保护能力4个二级指标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所确定的指标权重以及收集的数据,获得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以及提升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上排位比较稳定,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福建、辽宁、上海、江苏、天津、海南、河北、广西.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生产能力和海洋科技实力.  相似文献   

3.
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实力的核心尺度之一,一个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和发展水平.本文在分析青岛市工业发展现状及实力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数据对工业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影响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潜在主要来源和关键因素.在科学界定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城市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本产出、人力资本需求和人力资本潜力等6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所辖13个城市的人力资本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比较和评价,为提升江苏省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其经济贡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依据1999-2015年我国三大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数据,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三大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三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对各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素质以及区域竞争力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各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若干措施,为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构建了反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搜集各种统计年鉴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该指标体系对29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综合实力分析;其次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各城市旅游效率进行了分析,从而判断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在能力;最后通过综合比较,找出各类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使用TOPSIS方法构建休闲经济竞争力模型,从休闲经济的收益性、安全设施、流动性、发展潜力及社会反映等五个维度设定休闲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1990-2014年省域数据对我国区域体闲经济竞争力进行测算.研究显示,我国体闲经济区域发展严重不均,休闲经济收益是休闲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它可为区域社会创造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制造业区域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对区域产业竞争力内涵界定的基础上 ,筛选了一组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构建了江苏省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全省制造业中28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和排序。最后得出了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浙江县域经济发达,县域经济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本文在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筑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浙江省61个县(市)2007年和2010年的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提出了全力做强做大特色经济、全面提升产业集群层次、积极发展新型商贸市场等建议,提升台州市九县(市、区)的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性化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大背景,我国的高等教育,每一所大学的发展都要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使各高校首先面临一个更大的开放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环境或者说全方位竞争.高校也是这样,只有具有高竞争力的才能存活下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的发展与竞争能力的关系已越来越密切.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高校的整体竞争能力,观察高校在激烈竞争中所处的位置,探索提高高校竞争能力的途径,本文将反映高校综合竞争能力的各种单一指标,纳入一个有机的系统之中,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评价高校竞争力综合指数.这样可以对一个高校的不同年份或同一年份的若干高校,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排序,从而可以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比较,做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王琪延  罗栋 《统计研究》2009,26(7):49-54
 文章通过建立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我国4个直辖市和289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评价。在给出整体排名的基础上,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对我国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分异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在空间地图上勾勒出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和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及所属的不同类型,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构建五个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指数、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从多个方面对中国主要的14个蔬菜品种及8个不同分类的蔬菜,与蔬菜生产及贸易大国荷兰、西班牙、墨西哥和美国进行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并在各个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各种蔬菜国际竞争力排名的树形图,最后给出提高我国蔬菜国际竞争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2005年其GDP占全国总量的18%。因此对这个区域竞争力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长江三角洲一长江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研究》一文以长江经济带七省=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地域国际竞争力的总体情况、优势、劣势和国际比较揭示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区竞争力水平的三阶梯度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巴罗增长模型为基础使用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增长差距进行分解有力地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局因子分析的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构建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多指标体系,运用全局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潜力作出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各省市划分为四类地区,并对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的增长趋势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潜力突出的地方将更具竞争力,从而,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将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信息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经济信息的时代 ,信息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本文就信息力的综合评价进行探讨 ,提供了一套综合计算信息力的方法并对中国区域信息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科学界定人才环境、人才环境竞争力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区域人才的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才市场环境等七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城市人才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所辖13个城市的人才环境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比较和评价,为加快江苏省城市人才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四川省情》2009,(4):60-61
综合比较 “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内江”.提高区域竞争力是关键。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地区通过产业的合理分工和协作而表现出在更大的区域吸引和利用资源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它不仅仅是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发展环境、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本文根据区域竞争力的内涵将区域竞争力分解为6种竞争力: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金融竞争力、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竞争力、科教文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加入WTO背景下,江苏只有选择“立足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积极应对战略,方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主动、率先发展。提高技术转换能力是提升竞争力的主旨,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并通过结构调整和环境优化,最大限度地将江苏现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努力促进劣势转化为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争取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安徽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强县富民”战略的关键所在。通过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安徽61个县(市)的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核心竞争力综合得分排名和各分项得分排名。结果表明安徽各县(市)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整体差异度不高,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有效性、稳定性、协调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和共享性六个方面建立了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方面进行分项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熵值赋权法对浙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趋势比较及分析,得出了浙江省经济增长各方面水平不协调、增长质量不高的结论,并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