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流转过程亟待理顺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流转政策的提出,本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其中的几个关系的模糊跨越,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已在现实中有所彰显。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了土地流转的相关原则。要求妥善处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相关关系,以达到土地流转提出的最初构想,既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也照顾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32个县、41村、194户无地农民的调查,分析了产生无地农民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收回已经迁出人员土地、开发荒地增加耕地的数量、增加农民生产和生活支持力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解决影响农村和谐发展的农民无地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形式上的无期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所有权人仅具有设立用益物权的功能,设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目的在于实现农用土地在集体农户之间的分配。为保证农用土地的正常使用和承包农户对土地的投入,必须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连续性。土地承包经营权形式上的无期限性能够真实体现用益物权本身的价值,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和抵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民利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作出了巨大牺牲,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今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设计必须要把保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设,使农民能够自愿地、放心地参与土地流转。同时,通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以及提高政府工作意识等手段,确保农民意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5.
乡土社会、现行法律制度不合理因素、农民法律认知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了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在安徽西部某村适用的效果,使得该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践与制度之间呈现诸多背离,与发达地区相比,该地土地流转规模不大、形式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要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化、规模化,需要从农村制度变迁的视角来审视现行的制度设计,从农村改革“顶层设计”的高度来考虑实现两个转化:一是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化、资本化,使之成为农民可以用多种方式处分并获取收益的财产;二是实现农民的市民化,使之成为自由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最大问题是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5年以后由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土地承包关系不断受到诘难.笔者以为作为管理制度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病,必须改革,但是已在农村深入人心的土地承包关系则不能动摇,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必然选择是建立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7.
工商业资本下乡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且“工商业资本大量进入农业是‘双刃剑’”,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目前只有政策上作了较为原则的规定,政策缺乏刚性和强制效力。必须依靠法律手段,运用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和通过健全的农地租赁法律制度来全面调整和规范,才能使工商企业租赁与使用农户“家庭承包地”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能依、违法必究。在较为全面系统分析现行政策和相关法律内容、出租之法律规范梳理和运行机理、存在的法律问题等基础上,提出了从界定各类涉农主体资格、明确准入门槛条件、建立审核批准制度、完善“非粮化”与“非农化”的法律约束机制、健全租赁合同的解除机制、加强专项立法等6个方面来规范工商企业租赁与使用农户“家庭承包地”的法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属性的确立是保护农民农地流转权益的法律依据;粮食安全是保护农民农地流转权益的国情依据;侵犯农民农地流转权益的情形屡见不鲜是保护农民权益的现实依据.土地流转要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土地的重要地位;完善保护农民农地流转权益的法律体系,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由于农村金融的复杂性、风险性、短缺性和信息不对称,家庭农场融资困难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运用进化博弈模型考察家庭农场融资困境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家庭农场融资在传统的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之间处于两难境地.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家庭农场新型融资工具的可行性及其破解路径,并由此提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的土地承包方式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家庭承包和市场承包.我国物权法因没有严格区分家庭承包和市场承包,导致了通过市场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时登记制度的缺失,同时导致了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移转时登记制度的多余.为此,应将前者的设立改为登记对抗主义,而将后者的移转设为意思主义,另外还应加强集体组织记载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土地承包经营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中国农民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重要权利。学界长期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争议,主要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设立方式、流转范围等方面存在分歧。《物权法》第十一章专章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了规定,该规定对学界的争议作出了比较满意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农民股东用以入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构成了公司对债权人担保的“责任财产”,但其目前又承载着事实上的生存保障功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责任财产性”与“保障性”形成明显的冲突与紧张关系,由此产生农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基于此探讨了公司成立阶段、运营阶段、清算阶段的农民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解决方案.对于清算阶段的利益冲突,在评析当前各家学说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购买权+入股保险”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权利人依法对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用、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是我国一种特殊的权利。本分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论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采取的是用益物权说,第二部分介绍了现行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第三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规定及分析,分别从法理依据、物权法立法目标和农民利益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有条件的设定抵押。本文旨在讨论‘物权法》颁布后,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界定和讨论,希望以后对实现农村土地经营多种形式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颁布后,我国独特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正式确立。《物权法》也首次不区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种类而统一规定——在承包合同生效时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这样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变动具有特殊之处。通过比较的分析方法发现,由于两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有着天然的不同之处,其设立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法律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类型进行不同的法律调整。另外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登记的效力在学界也存在着争议,通过案例分析,主张法律应规定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登记对抗的效力,同时也应完善细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异议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地流转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侵害农民权益的问题。在详尽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损现象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现有农村土地制度、规范流转程序、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和征用过程中影响农民权益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及其实践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家庭承包中各种形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运行机理和操作规程作了全面阐述 ,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符合“条件、自愿、规范、有序、依法”的客观要求 ,以切实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土地承载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存保障的双重功能,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社会保障权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阻碍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顺利构建。论述了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障权利2种权利在属性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社会功能上存在着内部的冲突与外部的重叠、权利保护上存在的优先顺位关系。提出3点启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利用是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现的物质基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合理利用离不开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社会保障权应该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9.
四川发展家庭农场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国内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对于四川发展家庭农场具有借鉴价值。四川发展家庭农场应处理好三对关系,即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与农民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家庭均田承包与家庭农场规模承包之间的关系,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农业高新技术扩散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产权不明晰、农户小规模经营等特点导致农户缺乏使用高新技术的主观动力和客观条件,农业高新技术扩散困难重重。土地股份合作制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以稳定,并有效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创造了条件,成为农业高新技术扩散的内生性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