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万物都会生病,而且经常病得不轻。就像我们的爱情会生病,所以婚姻经常撞墙;我们的价值观会生病,所以大师越来越不淡定,不断向晚辈开枪;我们的创意也经常生病,所以我们的营销遭遇困境一旦中枪就很难再爬起来。  相似文献   

2.
医学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病症都对身体有害。我们知道,当病原体侵犯机体或机体发生病变时,机体便会产生防御反应,这就是“生病”了。所以,生病也并非有害无益,有时生病也会让你更健康。下面这些“病”就有利于机体的健康,但要注意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赫新 《社区》2009,(30):50-50
俗话说“十胃九病”,这提醒人们,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很容易生病,还有许多病是由胃引起的。一些胃不太好的人都有一种体会,年轻时不注意保护胃,到了年龄稍大一些的时候,胃就会出现问题,很多东西不能吃,因为吃了那些东西胃会不舒服,继而营养摄入不够,影响身体健康,身体不好,导致做事时,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们必须小心呵护我们的胃。  相似文献   

4.
人为什么会生病 气本来是人体内的一种正常能量,但如果它被扭曲、被压抑,宣泄不了,“气有余”,那就成邪火了。也就是说,当你忧虑、恐惧或愤怒,也就是七情六欲失调了,就会上火,病也就因火而生。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记忆中,生病是一件既痛苦又幸福的事;小时候,我体质弱,经常生病,为此遭了不少的罪,但也偏得了不少幸福:生病时,爸妈的声音是柔柔的,动作是轻轻的,目光是关切的;生病时,我会得到父母的充分重视:他们一会儿摸摸我的头热不热,一会儿问我嗓子痛不痛;生病时,我会得到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平时爸妈不给我买玩具,说是价钱太贵,等降价时买。如果赶上我生病,情况就不同了。我一提出来,没费多大劲儿他们就同意了;生病时,还不用去幼儿园。总之,好处太多了。可是一上小学,我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爸妈的呵护也渐渐少了:他们对我说话的声调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正>气大伤身,把气憋在心里更容易使血压升高、脸发红,甚至拉肚子、晕厥等。而当人处在乐观状态下,人体各部分的机能都能很好地运作。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发现,90%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这也是老话儿常说的"病由心生",不生气就少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虽说生气是人的常有情绪,但经常生气不仅会让人老得特别快,还有可能会给机体带来一些疾病,害处不是一般的多。下次生气前先看看有什么  相似文献   

7.
《老友》2014,(1)
正大病、久病、多病、体弱之人……寒冬对大病、久病、多病、体弱的人是一道坎,特别是老年人,更应该警惕!中医认为,身体虚弱、易病多病、久病不愈——这些都是"元气亏耗"的表症。严冬时节,外邪风寒、尘霾侵袭人体,必须大补元气……人到中年后,元气必不够中医认为:"元气衰,百病生!"中年以后,人体元气由盛而衰,如不注意调补元气,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甚至恶性疾病就会提前到来。元气充足是保证人体少生病、不生病的基础,更是延缓衰老、增强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里强调的是,如同吃东西不小心会生病一样,说话不慎就会惹祸。但是现在,无论你怎样小心,甚至你花高价买来的食品,都有可能给你带来比所谓"病"更严重的、想像不到的祸端。  相似文献   

9.
现在许多家长都存在这样的观点,孩子最好从来不生病。不生病的孩子才是身体好、免疫力强的体现。实际上这种观念并不科学,需要具体情况具体看待。确实,孩子经常生病不是件好事,可偶尔生个小病有时也并非坏事,反而是个好事。  相似文献   

10.
丛新 《社区》2009,(6):6-8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里强调的是,如同吃东西不小心会生病一样,说话不慎就会惹祸。但是现在,无论你怎样小心,甚至你花高价买来的食品,都有可能给你带来比所谓“病”更严重的,想像不到的祸端。  相似文献   

11.
装病     
我小时候非常调皮,常常惹得爸爸妈妈哭笑不得,不信你瞧……那天,弟弟生病了,感冒发烧,妈妈不知道有多着急。妈妈一向节俭,平时不轻易给我们买零食吃,可那天妈妈却一反常态,给弟弟买了一大包食品,有山楂糕、旺旺饼……把我馋得直流口水。由于弟弟正发高烧,胃口不好,吃了几口就放下了。这下可好,好东西让我吃了不少,把我的馋虫勾出来了。过了几天,弟弟的病逐渐好了,想吃东西了,这回让爸爸妈妈买小食品,他们却不肯了。于是,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我和弟弟一生病,爸爸妈妈心疼我们,就会给我们买小食品吃,等我们病好了就得跟好吃的东西说“拜拜”了。…  相似文献   

12.
疾病缠身,自己就成了病人,难道还有不会当病人的?“吃五谷,生百病”,生病在所难免,问题是生病以后,能否面对现实,稳定情绪,平衡心理,积极治疗,科学休养……因在防治过程中想法和态度不同,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也两样。从这个角度上讲,确实有个会不会做病人的问题。 控制和调整情绪 身患疾病,周身不适及痛苦难耐;病病缠身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公费医疗包干,经济开支增加;朋友交往减少,社会活动也不能参加……种种原因,可使情绪出现明显改变,而不佳的精神状态又严重地影响疾病的康复。常见的不良情绪有:  相似文献   

13.
讲卫生不生病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手脏了洗洗手;脸脏了洗洗脸;衣服脏了,勤换洗。人体脏了,也要经常打扫“卫生”,清除体内的“垃圾”。 由于种种原因,人体内经常存有许多物质。如呼吸时吸入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吃了不卫生的食品产生的病毒、细菌等;人体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及羟自由基等。这些有害物质不清除,就会酿成各种疾病。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经常打扫“卫生”,清除体内的“垃圾”,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纯洁,消除健康隐患。清除体内“垃圾”的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7,(5):28-30
我们知道,大西洋海域中的“百慕大三角”是一个特别神秘恐怖的地方,其实,在大陆地上也存在着这样一些令人恐怖的地方,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所以,人们就把它们叫做陆地上的“魔鬼三角”。  相似文献   

15.
生病真好     
我病了.妈妈带我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开了几服汤药,我吃了以后就好了。 借着生病的机会,我向爸爸妈妈要了好多好吃的,爸爸妈妈都给我买了。这时我心里想:生病的滋味真是太好了,每天不仅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还可以吃好多好多好吃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写作业,也不用担心挨骂挨打。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7,(2):60-61
我们知道,大西洋海域中的“百慕大三角”是一个特别神秘恐怖的地方。其实,在大陆地上也存在着这样一些令人恐怖的地方,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所以,人们就把它们叫做陆地上的“魔鬼三角”。  相似文献   

17.
周立德  南溪 《新少年》2023,(5):26-27
<正>病句是语文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要避免出现病句,就得知道病句的症状,以及它们是因为什么而生病的。本期,我们来看看常见的六种病句的特点。我们班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老师,您看我这句话说得对不对?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伴侣》2006,(1):29-29
人的一切生理活动有周期性的节律,我们称之为生物钟。生物钟紊乱,人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9.
奶奶的手帕     
杨昙 《社区》2005,(23):60-61
小的时候,喜欢极了父亲的怀抱,因为那里的温暖,还有一点安全。每次生病的时候,父亲都会整夜整夜地抱着我睡觉,所以,有时候,竟有点渴望自己可以生病,那样就可以享受到父亲的怀抱的温暖。而每次吃药的时候,我都会哭,说苦,坚决不吃,然后父亲就会抱住我,开始哄我,“吃吧,吃完了我抱你出去玩。”然后我就会乖乖地把药吃了。其实,我并不是希望父亲能抱着我出去玩,我只是希望他能抱着我,让别人看见,那时候我就觉得骄傲,因为父亲的怀抱是我的世界里的全部骄傲。那时候,家里是极穷的,父亲会骑着那辆破旧的黑色二八式自行车,带着我们全家去城里玩。我…  相似文献   

20.
杨台胜  金民正  孙羽 《新少年》2012,(Z1):78-79
"世界上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生病,一直健康地活下去呢?"想必大家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吧!即使是得一场感冒,也会让我们从心底里感到健康的重要。没错!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自己生病。但是,很早以前,疾病就一直不停地困扰着人类。人们为了和疾病作斗争,发明出了各种"武器",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医学"。医学帮助人们和可怕的疾病进行斗争。在医学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曾发生很多神秘而有趣的医学故事,到底哪一方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呢?就让本栏目告诉你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