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重视生活     
三毛 《社区》2011,(8):11-11
我认为写作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人问我:“你可知道你在台湾是很有名的人吗?”我说不知道.因为我一直是在国外,他又问:“你在乎名吗?”我回答说,好像不痛也不痒,没有感觉。他就又问我:“你的书畅销,你幸福吗?”我说.我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福,这些都是不相干的事。又有别人问我:“写作在你的生活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吗?”我说它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他又问:“如果以切蛋糕的比例来看,写作占多少呢?”我说就是蛋糕上面的樱桃嘛!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我是一个研究某种思想活动的历史学家,这种思想活动过去时常被称之为,现在有时仍被称之为“政治思想史”——尽管我很想把思想这个词换成别的术语,这并不是因为思想这个词不是继续用下去,而是因为这个词不能充分地  相似文献   

3.
“恙”这个词只有二义,一是病,二是忧,都没有美好的意味。如与老友久别重逢,在敬致问候时说:“分手后没害过病吧?”或:“您这阵子发过愁吗?”对方听了,很可能不大开心,甚至会想:这位老兄莫非神经上有啥问题? 古人却是把“无恙”当成很大幸福,并用来做问候词、祝贺  相似文献   

4.
压制一个人就是剥夺他的自由——自由来自哪里?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一个道德家都颂扬过自由。如同幸福和善,自然和真一样,“自由”这个术语的含义是如此之多,以致几乎没有任何解释能够持久。我既不想讨论这个变化万千的词的历史,也不想讨论思想史学家们所记下的有关这个词的200多种含义。我只想考察它的两  相似文献   

5.
一次,在学习老舍的文章——《母鸡》时,我依照惯例让学生说说预习时的困惑,一个学生提到:老舍在文中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为什么用上“不敢”这个词呢?这是我在备课时疏忽的问题.仔细一想,在这篇文章中“不敢”一词的确值得推敲。于是.我决定舍弃我原来的教学设计.重整教学思路.以“不敢”作为连接老舍前后情感变化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尊重老百姓     
晓阳 《淮海文汇》2004,(1):48-48
“尊重”这个词儿,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是很有分量的。尊而敬之,敬而重之,褒义十分鲜明。同“尊重”这个词相搭配最多的名词是什么呢?也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词:领导。  相似文献   

7.
2005年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选用了一篇现代文《手中的幸福》,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个“貌不惊人”小女孩从小生活在漂亮姐姐的阴影下,一直感觉不到“幸福”,直到有一次在与一所乡村小学进行“手拉手心连心”的活动中,结识了一位乡村小女孩,这位小女孩子十分羡慕她能在大城市上学,使她有所“震动”,于是她得到启示:“一千个人对幸福有一千种诠释……幸福就在我身边,它很简单”,“很多时候,幸福就在我们手中,只是我们不经意而已”。然后作者通过这个“貌不惊人”小女孩道出文章主旨:“只有懂得珍惜自己的所有,我们才会过得幸福”。  相似文献   

8.
《人生与伴侣》2006,(3):62-62
十大城市幸福度比拼,周杰伦庆生,植物人歌迷开口叫“周董”,与赵文卓激情戏遭炒作.爱戴:性感让我很受伤,北大才子在家穿糖葫芦.政府帮忙找工作  相似文献   

9.
看了《山西老年》今年第六期刊登的《“幸福号”专列》一文,我很是感动。主人公彭长水用自己的双手为母亲打造了“幸福号”专列,并经常骑着“幸福号”带母亲外出散心,他们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  相似文献   

10.
公关初体验     
宋淳 《国际公关》2009,(4):57-58
转眼间,进入公关行业已经近两年.从“一张白纸”变成了“中坚力量”。这些日子我尝试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写新闻稿、第一次做调研、第一次头脑风暴、第一次演讲……作为公关新人,我还将面临很多个“第一次”.也正是这些不断的尝试与挑战.让我逐渐加深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行业。  相似文献   

11.
提起“鹏”这个名字.二年段的老师们不是摇头就是叹气。我刚接手二年级的数学就有老师和我说过这个“大名鼎鼎”的孩子.除了学习.其他十八般武艺无一不通。许多孩子都怕他.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他是一个让许多老师都很头疼的孩子.因为先人为主的原因.我于是一开始便带着有色眼光来看他。  相似文献   

12.
“我不幸福!” 我把这话甩出去的时候,正走在操场上,同桌那句“唉,你真幸福啊!”的“啊”字还没吐出来,被我这一句顶在了嘴里,仿佛化成了石块,噎住了声音。她用那双不大但很美的眼睛瞪了我一下,说“疯子,绝对。”转身很有些不平地离开,好像我不再是她平时要好的朋友,而是一只让人生厌的苍蝇。  相似文献   

13.
论代物词     
在汉语词汇中,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汉语有很丰富的代物词。 什么叫代物词?如鲁迅诗:“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用“于菟”代虎。“斗谷于菟”这个典故出于《左传》,但鲁迅在这里已是直接以“于菟”代虎。那么“于菟”便成了一个代物词。  相似文献   

14.
陈孝荣 《社区》2009,(6):63-63
邻居这个词在我们土家农村叫做“隔壁”。进了城以后,我随大流,将“隔壁”改成了“邻居”。因为我害怕别人说我是“乡巴佬”。  相似文献   

15.
(案例1) 《古井》这课刚刚教完,我请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我觉得这对老人很幸福。”“我也希望家里有一口这样的井。”“我将来也要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6.
马多多 《北京纪事》2017,(10):88-91
“‘同志’这个词怎么就成了特指同性恋了?”2014年7月的一天,76岁的张光荣对记者抱怨说,前些天看到了一则新闻,标题是《网恋“同志”开房,乘机盗窃被判刑》.看了文章才知道,文章里的同志指的是同性恋.“我希望报社能呼吁一下,别乱用‘同志’这个词!”张光荣又气愤又悲哀,“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要拿‘同志’代称同性恋?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同志’就变成同性恋了?”在张光荣看来,“同志”是一个很亲切的称谓,“这样用真是让人气愤.”  相似文献   

17.
我对研究上海很有兴趣,也感到很有需要。说有兴趣,是因为我在上海生活、学习、工作,我要求了解上海;说有需要,是因为大家对上海都很关心,国际上都晓得上海这个城市。我接触过许多外国人,其中很多是降生于上海的,在上海生活过,都很愿意谈起在上海的经历,可见上海对他们来说是有感情的。在使用“上海人”这个词的时候,往往超出了辞书上给这个词规定的含义了。在我接触过的许多外国人看来,会做生意可以说是上海人,会适应环境也是上海人。有时把江浙一带的许多人士都称作上海人。据说香港有五十万上海人,其中就包括江浙人在内,美国也有许多上海人。这些都反映了上海在国际、国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确定词的“为一为二”时,词的形式有重要作用,词的内容起决定作用,词的概念意义的同一又是词义内容同一的决定性因素。“同音同义”,作为确定词的同一性的原则.应当是对立的同一,历史的同一。根据这个原则,从汉语词的词法多功能的特点出发.没有。必要提出“词汇词”和“语法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幽默四则     
王学才  关邑 《老友》2014,(1):56-56
老师:有的词既是名词又是量词.小明同学,你能举例说明吗?小明:比如“屁股”一词.我爸爸的屁股很大,这里的“屁股”是名词;我爸爸欠了一屁股的债,这里的“屁股”就成了量词了。  相似文献   

20.
她是我姐姐     
《阅读与作文》2011,(6):6-7
我很幸运地在一个很好的家庭里做牧师。这个家庭并不大,只有一位母亲和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大的是姐姐读高中,小的是弟弟读初中。有时我会觉得母亲就是圣徒。“紧张”这个词也许能很恰当地表现出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状况。孩子的母亲告诉单身无子的我说:亲情之爱的温暖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得到的。认识了这家人后,我才真正相信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