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加拿大政府正式宣布计划终止联邦投资移民计划和联邦企业家移民计划,数万份来自中国的投资移民申请将受影响。当地时间2月11日,加拿大政府公布了2014年经济计划,正式宣布计划终止联邦投资移民计划和联邦企业家移民计划。香港《南华早报》引用一份加方文件称,截至2013年1月8日,香港递交的加拿大移民签证积压了5.35万份,其中99%的申请来自中国大陆。在过去的10多年中,联邦投资移民项目成为外国人合法居留加拿大的捷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移民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最近一篇关于中国富人纷纷移民海外的报道,却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报道中说: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福布斯》发布了今年的十大华人投资移民国家榜单。榜单从多方面对各国进行考察,提取了包括和平、医疗、经济、教育、政治、出行等因素在内的最新一年的相关国际报告进行数据整合。和去年的榜单相比,澳大利亚上升一名,登上了今年的榜首。一直以来澳洲就以完善的医疗体系、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安全的社会环境以及较为传统的移民文化,深受华人青睐。新西兰在今年榜单上的排名也有提升,位列第二名。西班牙今年首次上榜,凭借成功率更高的移民政策,更为合理的生活成本,以及申根成员国的优  相似文献   

4.
在每年前往加拿大的各国移民中,中国移民始终位居第一,而且从目前趋势看,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下去。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加拿大对移民所持有的宽松的接纳政策,可以这样说,加拿大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张开双臂欢迎移民的国家。 加拿大目前每年的移民指标在20-25万人,这些移民分为五类,即投资移民、企业移民、亲属移民、技术移民,还有按国际难民公约接收的难民。 投资移民在加拿大各省有不同的投资标准,从25-40万加元不等,申请者把这些钱投资到政府管理的项目中,3到5年后归还,但没有利息。现在也有的移民公司…  相似文献   

5.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对国际移民尤其是高级人才跨国流动的全球管理,与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协商和协调机制,减少高级人才跨国流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提高高级人才跨国流动的全球收益。  相似文献   

6.
《国际人才交流》2014,(3):10-10
正2月21日,中国智库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指出,英美俄印等七国越年轻群体对中国的看法越积极。18-24岁青年人是认为中国有吸引力、看好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比例最高的人群。《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于2月21日在中国外文局正式发布。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与研究力度。为了更加客观、系统地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及时掌握海外民众对我国国  相似文献   

7.
枫叶之国加拿大同美国一样,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之一。中国人移居加拿大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但白种人的种族歧视政策,使华人华侨和其他族裔一样,饱受了沧桑和磨难,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拿大政府在种族歧视问题上,政策才有所改变,最终在1971年实行了多元文化的政策,华侨华人的处境才逐渐有所好转,有色民族人口开始迅速增长。而这一切都是在加拿大移民条例或移民法的基础上改变的,2002年6月28日最新的加拿大“移民暨难民保护法”(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Act)开始生效,对加拿大华人或想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呢?本…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之年,《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组委会联合组织了“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评选活动。63名海外专家成为候选人,成为60年来各个时期海外专家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将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卷之中。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才交流》2011,(8):55-55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政府在考虑设置一个掌管移民和多文化政策的移民厅。企划财政部10日表示,为设置移民机构,准备委托民间机构分析海外相关事例,研究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3月27-28日,数千中外宾客再度云集金陵古城,素有“宁交会”之称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如期在南京召开。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在开幕式上回顾说,从2001到2004年,我们已在南京成功地召开了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前三届大会共达成合作意向9600多项,许多专家引进项目和出国(境)培训项目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海内外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已成为国际人才交流的重要舞台和中国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天津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被授予首届"天津市人民友谊贡献奖"。该奖项旨在表彰改革开放以来,在天津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友好交流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内外单位和个人,用他们的事迹感动天津,推动天津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2013年,协会服务海外人才,协助会员单位开展引智引才工作和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组织铺路搭桥作用,组织海外人才高校兼职,海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月发布的《2012年全球智库报告》显示,中国智库数量已达到429个,紧随拥有1823个智库的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但是中国智库水平参差不齐,真正算得上高水平的为数并不多。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作出重要批示,重要内涵包括:一是把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支持,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与国际企业心理服务(EAP)协会、中国国际人才市场、盛心阳光国际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中外人力资源协会、北京国智人和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心理服务(EAP)国际论坛"于2006年7月14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才交流》2014,(8):11-11
正据美国中文网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近日发表的报告说,美国2013年发出将近100万个合法永久居民证件(绿卡),其中墨西哥人占14%,位居第一;中国人占7.2%,居第二位;印度人占6.9%,排第三位。据《市场观察》报道,在所有合法移民当中,通过雇主拿到绿卡的比例为14%,而印度人占一半,比例最高。根据国际教育研究所的数据,中国人和印度人也占美国高校留学生人数的比例最高。此前人口普查局发布的2012年的数据显示,亚裔移民已经超过拉美裔,成为全美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大约六成亚  相似文献   

15.
4月18日,翰德国际顾问有限公司发布了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翰德就业报告》。报告指出,在各行业中,33%的公司表示员工耗竭情况愈演愈烈。这是翰德国际继去年第二季度《中国翰德就业报告》之后,再度关注中国的“员工耗竭”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入世以来,中国与海外的人才交流活动空前活跃。现将近期国际人才交流几大热点与焦点作一简要回顾。洋猎头合法进入中国据世界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TMP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每年用于招聘和雇佣的费用为1570亿美元,其中,报纸招聘广告150亿,猎头服务100亿,临时短期聘用的费用约为1200亿,网上招聘20亿。人才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截止2002年底,中国劳动力总量已达8.7亿人,2013年预计将达到10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2002年通过市场流通的人才已达到369万人。中国人才资源市场以每年5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它已成…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才交流》2013,(1):53-53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国出生和在美国出生的美国华人比例正在逐渐改变。2012年12月17日在北京发布的《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2)》蓝皮书指出,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来自中国内地的移民已超过出生于美国的华裔美国人,占在美华侨华人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审计署署长斯杰帕申近日透露,最近3年来,已有125万俄罗斯公民移民海外,其中40%的移民受过高等教育。据悉,仅2010年一年之内,俄罗斯境内的私人企业主就从原来的461万人减少至411万人,约有50万商人选择了出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各类院校中的注叽总数达到12.77万人,占澳大利亚海外留学生的240/0,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撮大的国际生源国。这是在6月2日举行的“2010留学澳大利亚”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万胤忠发布的消息。据悉,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赴澳留学生却保持20%的增长,中国学生除了申请接受高等教育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的日益繁荣,有意向海外拓展生意和寻求发展的人也越来越关注商业投资类移民的有关政策。目前,加拿大和新西兰是国人选择做商业投资移民人数最多的两个国家,那么,这两个国家在投资移民政策上有那些特点和异同呢?1、投资政策的基本背景加拿大政府从1995年开始推行新的移民政策,以吸收海外商业投资类别移民。政策规定:只要申请者进行投资,对其学历、语言、年龄以及是否在加拿大建立企业都不作要求。经过多年的运作,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商业人士移居成功,而且绝大多数的投资都流入了魁北克省。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