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小札陈兴伟[自经于沟渎]《论语·宪问》里有则对话,子贡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孔子的回答出乎意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区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区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读而莫之知...  相似文献   

2.
言语活动的重要性是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充分认识的。孔子指出他的学生中“言语宰我、子贡”(《论语·先进篇》)。《诗经·大雅·板》里说:“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一部《论语》就是一部孔子的语录。孔门四科中的“言语”正是指出使于四方,为本国利益进行策辩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3.
释“圣”     
一古代统治者把智、仁、圣、义、忠、和叫作人的“六德”,视为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而“六德”之中,“仁”是最重要的为人之道,而“圣”则是做人的最高标准。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尧、舜这两位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是孔子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的5处关于樊须(字子迟,也称樊迟)的记载,内容如下:第1则,《雍也》第22章:攀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第2则,《颜渊》第21章:攀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  相似文献   

5.
兰者,王者香草也!其生于深林幽谷,悠然自芳。明人杨文骢说它:“既称美人,亦好君子:不受荣名,自题狂士。咄咄书空,淡淡若水;媚独芬出,各罗众美。”可谓一语道尽兰之品性矣!  相似文献   

6.
余东海 《社区》2014,(29):56-56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第三章) 花言巧语甜颜蜜色的人,很少仁德。在《论语》中,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就有三次,《公冶长篇》加上了“足恭”,《卫灵公篇》说“巧言乱德”,足见孔子对巧言令色的反感鄙视。《诗经》说:“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尚书皋陶谟》说:“巧言令色孔壬”,孔壬是很奸佞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廖保平 《社区》2008,(20):17-17
人生的盛景,留给善于独辟蹊径的人。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 最近,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在“国学班”上课时,对孔子为何发出如此感叹,推测出两种原因:一是孔子可能存谈恋爱的过程中受过挫折;一是孔子婚后家庭生活不太美满。  相似文献   

8.
张保振 《社区》2014,(20):1-1
做人当有温度,就是为人要有暖意。实践告诉我们:世上万物,无温不生;人间万事,无温难和。当年,有人问孔子,子产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答:“他是个宽厚慈爱的人。”又问,子西怎么样?孔子连连说:“他嘛!他嘛!”没有正面回答。又问,管仲如何?孔子则答:“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的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终身吃粗粮,但到死他也没有怨恨的话。”  相似文献   

9.
(一)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指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条要求不只涉及教师,同时也适用于学生,适用于教和学两个过程.教学中,对旧知识要温习、巩固,“学而时习之”;同时,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新的创获,要用思想去领悟出新义,形成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朱熹也精辟地阐发了这一思想。他说:”学者不可管守从前所见,须除了,方见新意.”[1]“温故而不知新,不足以为人师矣”[2]。两千多年来,“温故知新”的创见也已家喻户晓了,在学校教学中更已成为师生尊奉的真理.遵循它所提示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  相似文献   

10.
一子贡是孔子称赞的弟子一般人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司马迁的《史记》中《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名七十七人,并说“受业身通者七十七,皆异能之士也。”司马迁认为孔子弟子中有奇才异能之士七十七人。这七十七人中谁是最杰出的拔尖人物呢?孔子最称赞颜回,但颜回死的早,没有什么成就。孔子死后,子夏教于西河,传授孔子学术,魏文候还以师事之,并咨问国政。《论语》一书中也说孔子弟子中“文学”方面(即学术方面)首推子游、子夏。可是《论语》中孔子对子夏的教导,有两处值得注意:一处是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伦理学家和教育家。孔子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吾道一以贯之。”但他并没有说明贯穿自己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他的许多学生也不明确,便请教曾参,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其实曾参所说的忠恕,主要是从伦理道德方面去理解的,而孔子博大精深的学说,包括道德哲学、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显然用“忠恕”两字是无法贯穿的,只有用“仁”字,才能概括孔子的整个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门特别细腻、高超的艺术。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无科学性的教学缺少根基,无艺术性的教学没有活力。教学中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于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追溯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我国,很早就有关于教学艺术的思想和实践。早在春秋时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施行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就体现着高超的教学艺术。孟子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出“教亦多术矣”。①这里说的“术”,也包含着教学艺术的意思。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名著《学记》则处处闪烁着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3.
汉字释义二则杨时俊一、“名”字释“占有”义献疑“名”甲文作,金文作“名”。《说文》:“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许慎认为“D”即“夕”,《说文》:“夕,莫也,从月半见。”段玉裁注:“夕,莫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弟子问“孝”时,提出了“无违”谓之“孝”的思想;在回答如何做到“孝”时提出了“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的论断。有人由此认为,孔子提倡的“愚孝”,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压制了子女的开拓创新精神、阻碍了子女的发展。本文试图诠释《论语》中孔子有关“孝”的思想,消除人们对其中“孝”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隋末唐初名将李靖,在多年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中,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不仅因为他英勇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教育思想与理论。军事训练教育是李靖军事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基本指导思想是训练"节制之兵"。"为此,李靖提出了"教得其道"的训练方法,并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则士乐为用;教不得法,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  相似文献   

16.
一、启发式教学涵义的丰富与发展 启发式教学源于孔子的教学思想。它的主要涵义是启发思维。孔子主张“不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不启(谓开其意),不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不发(谓达其辞)。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认为“心愤口悱”和“举一反三”是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在学生达到“心愤口悱”的境界时加以启发。《学记》又进一步指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善喻”,其途径应该是引导学生而不给予牵掣,鼓励学生而不加强迫,开启学生而不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17.
对《论语.里仁》篇中“我未见好仁者”这一章,学者的理解不是很不一致,其解释也有许多差异。在参考了多家注释之后,认为本章的章旨在于:仁之境界难至,但为仁之方易行。孔子慨叹世人不知为仁之方,所以未见用其力于仁之人。实际上为仁之方,主要在己心之好恶。如果真心能好仁恶不仁,则其心已至于仁矣。也就是所谓的“我欲仁,斯仁至矣”。如果真心能好仁恶不仁,心志于仁,则用其力于仁没有力不足的。世人以力不足为由而不行仁,实际上是误认为仁在心外,要借外力才能求仁,不知道仁体本在己心之好恶。  相似文献   

18.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过去,出于对孔子的全面否定,错误地把“生而知之”解释为从娘肚子里生下来就知道世间的一切,并据此说孔子宣扬所谓天命论,是唯心论者,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19.
李武 《21世纪》2014,(3):45-45
子曰:过而不玫,是谓过矣。孔子说:“真正的错误是你犯错了,还不悔改。这样故意而顽固的态度才称得上犯错。”宽仁的孔子认为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而你不能因为一个人偶尔的过错就不肯原谅他。毛主席曾说:犯了错误只要能改正了,还是好同志。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因之,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当然也就十分强调语言的重要性。他说:“不有祝鮀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世矣。”(《论语·雍也》)孔子认为,没有象祝鮀的口才,而仅有宋国公子朝的美貌,那是不行的,甚至不易避免灾祸。这里孔子把语言的作用提得很高。孔子还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出辞气,斯远信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