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兴起于60年代,它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语言,把语言看成是沟通社会关系的媒介,表明社会身份的方法,反映并影响文化的因素。它认为传统语言学只不过是对交际活动的不完整的叙述,并打破了脱离语境的话语为分析材料的旧框框,以实际运用中的活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表明:离开对“言语” (Parole)的研究,语言学理论必然陷入抽象和空洞。社会语言学重视语言的社会环境,所以,其宗旨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语言学以及之后语用学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者开始研究语言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作为社会和文化成员的人以及使用语言的环境。本文拟就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方面作些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文化语言学的涵义和界说。语言在历史上的每一宏观演变和部分微观演变都是文化上的原因造成的,而语言的现状是语言历史演变的结果,所以研究语言的历史和现状及其演变过程都必须研究语言的文化背景。文化语言学是解释性的学科,而不是描写性的学科。研究中国的语言或方言,必须结合研究中国的文化背景,否则在某些领域里难免弄巧成拙。文化语言学的性质和对象与人类学语言学或社会语言学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方言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我们的祖先世代积累起来的极宝贵的财富。语言与文化可以说是共生的。语言是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也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细密。语言本来是属于文化的范畴,不过在文化现象中它是比较特殊的,所以可以把它独立出来,讨论它跟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工具,同时也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由于有了语言,人类才创造出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对文化的研究能够扩大语言学的视野;对语言的探索则能加深对文化史的研究。因此,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的学术界如布亚士、克虏伯和萨丕尔等人,都把人类学、民族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5.
1、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讨论语言因素对于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所具有的影响。更确切地说,是探讨汉语中的语音因素对于汉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所起的某些制约,诱导和推动作用。 1.1语言是什么?权威的定义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本世纪以来,语言学家对这一“工具”的内部结构要素进行了穷尽式的分析,甚至把这一工作当成语言学家的唯一任务。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本世纪最著名的语言学家德·索绪尔(1982:43)就曾说:“我们的关于语言的定义是要把一切跟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无关的东西,简言之,一切我们用‘外部语言学’这个术语所指的东西排除出去的。”这一倾向导致语言研究逐渐脱离社会生活、脱离使用这一“工具”的人以及人与“工具”间的关系,走向封闭性的学术殿堂。对此,吕叔湘先生(1980)说:“语言是什么?说是工具。什么工具?说是‘人们交  相似文献   

6.
罗常培先生1950年出版的《语言与文化》是我国第一部文化语言学或社会语言学开创性著作。近年来,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呼唤文化语言学的声浪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刻重读罗常培先生的这部开创性著作就有更多的感受。 语言和文化,语言和社会,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语言跟社会和文化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语言学的根本问题,也是古今中外的学者所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只不过关注的角度形式与程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有所不同,并且在以往的社会条件下没有也不可能从理论上加以科学化系统化。为了使我们的文化语言学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8.
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申小龙和哲学系博士张汝伦主编的《文化的语言视界——中国文化语言学论集》,最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本书以上海语文学会青年研究小组的会刊《上海青年语言学》为基础,集中了全国各地青年学者有关文化语言学的研究专论加以编选.涉及的内容有:(一)语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包括汉语史与民族文化史,方言与中国文化,语言观、语言学和文化传统,语言哲学,文化阈层与中国现代语言学等专题的研究.(二)文化语言学各个具体领域的研究,包括古汉字与华夏文化心态,汉字改革的科学性与民族性,东巴文字与纳西族先民意识,《说  相似文献   

9.
"场"性分析作为语言学研究方法由来已久,发端于洪堡特的语言学体系思想,经过20世纪各国学者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为系统的语义场理论,并主要用于词汇语义的系统研究。20世纪末,在人类中心范式引领语言学研究的背景下,俄罗斯语言学领域产生了语言文化学,相应的,以单一语义研究为核心的场性分析法趋于淡化,而以"语言-文化-民族"三者关系为一体的语言文化场应运而生。语义场到语言文化场的渐变,是语言学范式发生变化的一个必然反应,是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认知同步研究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的语言学科。通过民族语言研究各民族文化,不仅能加深对各种语言的文化属性的认识,而且对揭示各民族文化史上的未知现象,重塑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面貌,了解各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都有重要意义。各民族语言的词汇、语音、语法,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各民族语言的整体结构和系属关系,也能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文化语言学将从民族语言中获得无限的资源和生机,同时,也将提高民族语言研究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在中国开始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以中国国内语言与社会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该学科产生以来,在语言变异、语言变体、语言接触、双语研究、言语交际和语言规划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通过梳理社会语言学研究在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脉络,认为中国社会语言学当前和未来研究的前沿课题为语言变异、语言接触、语言规划、语言运动和城市语言调查.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的联系主要指语言决定文化.还是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对理解力和思维有何作用,语言模式与文化模式有何关系.国外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是德国人类学家洪堡特,他在著名的论文《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绪言)中,首次提出了语言结构与人类精神的互相影响.在研究西方文化人类学的同时,也探讨了文化语言学.30年代至50年代.国内许多语言学工作者也曾致力于这方面的探讨,如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大规模地调查了西南地区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罗常培《语言与文化》从语词的涵义方面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运用现代语言学理沦,从整个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音韵学习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一般说来,内容决定形式.它具体表现为特定的文化常把某种烙印加到语言之上.当然,最明显的是表现在语言的词汇平面上.”因此,对一种语言词汇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和分析,无疑又是了解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历史的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作为语言诸要素中最敏感地反映社会变化发展的“词汇”,它能象“化石”一般地保留着一个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语言的研究应该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研究提供真实而深刻的“镜象”。正是在这一点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人文学科对语言学抱有期望。在以往的汉语研究中,对汉语的历时和共时形态所反映的汉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特征的揭示往往是不自觉的,或者说是肤浅的。当我们把语言看作一种文化镜象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汉语研究中有着大片亟待耕耘的领域。领域之一,是汉字作为汉民族文化历史的镜象。从汉字可以观照汉民族思维的特点。汉字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意象性。汉字造字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文化语言学提倡文化学视角,对于拓宽汉语研究领域具有积极意义。但其以西方人类学和人类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循着与传统文化全面“认同”,强烈复归的价值观,倡导直观整体思维方式指导下的意念分析法,对现代语言学采取全面批判态度;在语言观和方法论上存在着矛盾和局限性。对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语言观和方法论进行全面反思,明确研究对象,廓清研究领域,完善理论体系,是文化学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文化语言学走向兴旺和发达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认知层面,人类心智可以进行二元切分,社会文化因素是二元切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语言层面,语言符号系统可以切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两个层级,社会文化因素与这两个层级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发展心理学和社会进化理论可以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提供理论基础,但二者对语言符号系统的论述存在重大差别。话语是语言符号系统的动态部分,是社会建构论者和认知语言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将已有的认知语言学成果应用于语言的功能分析不失为一种融合研究的捷径。  相似文献   

17.
满语教学与研究中的文化因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蓬勃兴起与发展,使人们逐渐突破了“就语言教语言、就语言研究语言”的樊篱,日益深刻认识到语言教学与研究应在原有基础上向深层次发展,文化因素的导入已成必然。因此,近些年来,许多专家学者相继发表了一批有价值的论著,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把语言学研究推向更深更广的层次。 满语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外语言学发展的新趋势下,亦受到新观点与新内容的深刻影响。有志于此的专家学者已开始重视满语教学与研究中的文化因素问题,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本文拟就满语教学与研究中对文化因素分析阐释的理据、内容及方法略抒管见,以就正于诸位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18.
古德诺夫(H·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既然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反映,那么二者就应该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行发展。学习语言而不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好的语言基础有助于深刻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而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知识又能促进语言学习。每个语言群体都有各自的文化,这不仅反映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山东方言与社会文化二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语言学近几年来的热点之一。方言是语言的存在形式。因而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最终要体现在各个具体的方言及其方言现象上。就汉语而言,离开方言,或者仅仅把方言作为例证之一来谈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那是难以想象的。本世纪初以来,我国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不断积累的方言材料,使我们对汉语方言有了越来越全面、深刻的认  相似文献   

20.
文化学原本是社会学家研究的对象,但早在四十年前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就已开创性地运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文化,出版了《语言与文化》专论,形成了我国第一部文化语言学专著。马振亚、张振兴两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文化概说》(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版)一书可说是继《语言与文化》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文化语言学著作。《中国古代文化概说》(以下简称《概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