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5-10
<正>欲对傅庚生先生的学术研究作较深入的探赜赏要,非风采二字不足以形容。其风采,表现在学术研究的别出心裁、学术写作的辞章娟妙、学术讲筵的顾盼自雄。此三方面,他人或居其一,或居其二,傅先生乃可以居其三。傅庚生先生1910年生人,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上海分处南北两地,文化上,历来就有京派、海派之分。就学术而言,海派主文献、考订,有乾嘉遗风,京派主文学、辞章。就读北大期间的傅先生,一面读诗书经典,一面却热恋着文学——他创作并发表诗歌、小说,有评论者称他的小说风格酷 相似文献
2.
傅璇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1陈尚君同志于1977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次年秋,以专业第一、总分第二被破格录取为研究生,自此即受到年已届八十三高龄,仍担任系主任的朱东润先生亲自指导。朱先生颇欣赏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到晚年更寄予厚望,认为尚君同志将给复旦带来光荣。朱东润先生对青年学子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他能对尚君同志作如此的赞许,确实表现出极为难得的伯乐风范与大家气度。窃以为,以尚君同志十余年来在唐代文学基础研究也就是文献资料考证上所作出的业绩与贡献,他也必将为中国的唐代文学研究带来光荣。我这样说并非故作惊人之语,尚君同志已经发表和… 相似文献
3.
高人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1):89-92
唐代文学渗透着丰富的西北诸民族文化精髓。仅以诗、词、歌舞戏为例,唐人在诗歌审美、唐代七言诗等方面深受西北民族文化的影响;词体文学及歌舞戏也是因广泛吸收西北民族乐舞文化而得到了长足发展。把唐代文学与西北民族文化研究相结合,对拓展和深化唐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毕宝魁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1):26-30
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创造了后世难以为继的繁荣。唐代文学是经过数百年艺术创作经验积累后的一次大释放 ,是对前代文学传统的最佳继承 ,并为后世提供了典范。继承是根基 ,创新是生命 ,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才能创造出新的辉煌。这是新世纪学术界及文学家应当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2):166-172
刺史群体是唐代文学创作的一支生力军。观察刺史与文学的关系,既要重视在任刺史的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也要关注以刺史为中心的各种文学活动。唐代刺史群体创作了大量富有文学或历史价值的作品,丰富了唐代的文学宝库;唐代刺史的各种文学活动,在更大的范围产生了影响,促进当地的文学或文化事业的发展。研究唐代刺史与文学的关系,加深了我们对唐代的历史与社会风貌的认识,这也是研究唐代刺史与文学关系的历史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柳士军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1-125
常耀信教授是国内知名英美文学教育专家,所著《美国文学史》在国内有很大影响力。我们有幸与常教授就美国诗人朗费罗研究进行交流。常教授认为洞悉时代背景、人们的品位、内容是否"革新"以及文学批评标准等是一位学者研究朗费罗必备的前提。同时,常教授讨论了朗费罗的历史地位以及学术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陆庆夫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中华书局新近出版的王勋成先生的专著《唐代铨选与文学》,是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资助课题的一个成果,是继傅璇琮先生《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一书之后,又一部在史学与文学结合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陈选公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李唐统治者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必然选择的儒家“文德”政治是一种文化性格极强的政治,于是唐代的“文学”也就与这种政治文化发生了必然的联系并受到其双重的规定,从而在实质、功能、风格及品位等诸多方面显示出鲜明的规定特征。不过这种文化规定变成文学事实是要经过一个由理性精神到感性实践的“下降”与“融合”的过程的。而这个过程之所以得以贯彻实现,则与政治制度(如教育—科举—文官体系)的强有力的保证分不开。因而这种文化规定又是其他文化(如佛、道)的“影响”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0.
现在,唐代文学研究工作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断面的微观的研究积极地无规矩目的地进行,而在拥有丰富资料基础上的宏观研究和二者并举的全面展开仍少有问津。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撞车雷同 相似文献
11.
杨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2):43-47
七夕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既与民俗神话密切相关,又与时代精神声气相应,还受制于文学自身的演进。文章详尽分析了唐代各个时期七夕文学的特点,认为正是新体裁的使用、视角的变换和意境的开拓以及对时代精神的回应,使得七夕文学不断推陈出新,汇成了独特的唐代七夕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2.
杨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2):55-60
七夕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既与民俗神话密切相关,又与时代精神声气相应,还受制于文学自身的演进。文章详尽分析了唐代各个时期七夕文学的特点,认为正是新体裁的使用、视角的变换和意境的开拓以及对时代精神的回应,使得七夕文学不断推陈出新,汇成了独特的唐代七夕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3.
马林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已故著名杜甫研究专家和中国古代文学欣赏理论家傅庚生教授的《杜甫诗论》、《杜诗散绎》、《杜诗析疑》、《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文学析赏论丛》等专著,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李白研究专家安旗教授,先后出版《李白纵横探》、《李白年谱》、《李诗咀华》、《李白传》、《李白诗新笺》、《李白研究》等专著, 相似文献
14.
仲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为把我国高等院校和其他单位从事唐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同志组织起来,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由全国二十四个高教、科研和出版单位联名发起的全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五月四日至十一日在西安举行。大会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有关主管部门的大力赞助和支持。全国近百个单位的一百八十余 相似文献
15.
贺忠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中提到的射生宫女,实际上是唐代宫廷射生军在宫廷游戏中的反映。射生一职,早在唐高宗时期即已出现。到唐玄宗开元时期,射生官仍是兼官,还不是固定官职。唐肃宗时期,由射生官组成的英武军介入宫廷政治生活。到唐代宗时,左右英武军又改称宝应军。唐代宗到唐德宗期间,宝应军才改名为射生军。德宗贞元以后,由于神策军的兴起,射生军逐渐消亡。宫女射生的宫廷游戏的存在,表明了在由宦官统领之神策军崛起的同时,之前与皇帝关系亲密的射生军逐渐被疏远,终至废置不用,而神策军则逐步取代了射生军原有的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16.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3):4-F0002
刘邦凡,1967年12月出生于重庆涪陵,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涪陵中学教师、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副主任、行政管理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主持工作),现任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MPA教育中心主任,教授: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归纳逻辑专业委员会理事、 相似文献
17.
冯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焦垣生教授 ,194 8年 10月生 ,山西省芮城县人。 1982年 1月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 ,后分配到西安交通大学任教。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系主任 ,教授 ,文艺学、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焦垣生教授热爱文学创作 ,在大学读书期间即开始发表小说、散文。其中《我为什么嫁给他》于 1980年获山西“优秀小说”奖 ,历史小说《张玄素上疏记》曾被改编成戏曲上演 ,小说《明日我再来》曾被中央广播电台改编为广播剧播放。他到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后 ,开始致力于文艺学、中国戏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先后主编和参编教材… 相似文献
18.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2):2-F0002
个人简介
张忠义,1955年生,山东平度人,赫哲族。1986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现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燕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兼职有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逻辑学会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逻辑学会会长等。 相似文献
19.
冰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87,(1)
杜甫,作为中国诗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家之一,历来为文学史研究者们所高度重视,研杜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这里却显然有着高下、深浅之分的。记得以前初读傅庚生先生的《文学赏鉴论丛》时,对书中的这样几句话印象颇深:我们千载诵习老杜的诗篇,必须识曲听真!(《十载长安,千秋伟绩》)尚友古人,对杜诗达到真知真赏的境界,并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探杜诗之琛宝,旷百世而知音》)傅先生是当代研杜名家,故能有此深知甘苦之体会。然而,古今研杜者中,能达到“识曲听真”、“真知真赏”的极致境界者却并不多见。无疑,傅先生是身体力行、卓然有 相似文献
20.
贬谪是封建统治者对罹罪官员的惩罚,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贬谪文学是政治制度的产物。唐贬谪文学是唐代士人人格的一面镜子,唐代的贬谪文人促进了唐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丰富了唐诗的内容;贬谪文人通过对贬谪地的山川、风物、人情的抒写、宦海沉浮的叙述,表达自身政治的失落、人生的悲惨、迁谪的痛楚,以此来表现贬谪文学的主题,其创作手法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