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左汉中 《老年人》2004,(8):18-18
贵州西部离黄果树瀑布不远的安顺县,至今流传着一种古老的地戏,这种戏以武戏居多,演的都是唐宋时期的战争故事,带着浓郁的宗教色彩。演地戏必须戴面具,安顺的地戏面具(亦称“脸子”)由此而闻名中外。雕地戏面具的都是安顺一带的屯堡人,我要访问的面具艺人胡永发,就是刘官乡周官  相似文献   

2.
贵州民间的地戏,属于傩戏,它分布在安顺、贵阳、黔西等地,地戏也是戴上面具演出的一种戏剧,面具的造型艺术心神兼备,形象动人,色彩艺术丰富,在与京剧脸谱对比中,有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我们身边的单身女性在逐渐增多。在日本,单身女性被称为“寄生单身”;在欧洲,她们被统称为“Latte一族”;在中国,《男人装》杂志最近做了“中国城市单身女性调查”,盘点了不同城市不打算结婚或者暂时找不到理由结婚的女性群体。单女是一群独立而快乐的人,她们自主地选择单身,并且以单身为乐,幸福地独自生活着。  相似文献   

4.
在对“非典”的恐惧中,中国人一夜之间变得异常的“卫生”:人们一天要洗十几次手、通七八次风、拖两三次地……然而,真正的健康生活却不是一时突击所能维持的,它必须建立在长期、科学的生活方式之上。  相似文献   

5.
胡适说过,Cricket是英国的“国戏”,Baseball是美国的“国戏”,因此之故,中国的“国戏”自然不应是京戏,中国虽没有什么“球”不“球”的,但中国有麻将。于是麻将成了中国的“国戏”。  相似文献   

6.
天地大戏场     
旧时的戏台上常挂有一副楹联,道是“天地大戏场,戏场小天地”,用以解说戏剧与社会生活的相关关系,十分形象贴切。京剧名伶程砚秋先生当年说得好:“人生即是演戏,社会即是舞台,人人都是演员。”而所谓伶人,“不过是戏中串戏罢了”。  相似文献   

7.
一次,京剧大师梅兰芳演出《杀惜》,台下人山人海。演到精彩处,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在众多的喝彩声中,梅兰芳却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连喊了两次“倒好”。梅兰芳心头一惊,这出戏自己排练过很多次,也演出过多次,从来没有听到过异样的声音,现在这“倒好”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8.
社区重建应培养“共同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按照滕尼斯的说法,“社区”被理解为在共同体里生活,共同体是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它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共同体成员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社区的最本质的特征。我们不妨把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称为“共同体”精神。  相似文献   

9.
一些北漂大学毕业生因与蚂蚁其拿诺多特点一如高智、弱小、群居,而被形象地称为“蚁族”尽管生活条件艰苦,这些乐观开朗的“小蚂蚁”敢于接受挑战.怀揣梦想.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  相似文献   

10.
以车为家 云游四方 美国老人喜欢旅游,以车为家、云游四方的人们被称为“汽车部落”。他们像候鸟般浪迹天涯,四处旅游。他们所向往的是没有尽头的公路,尤其是西部那些一流的高速公路。“独身漫游者”俱乐部就是喜欢在美国西部的高速公路上打发光阴的一支退休者队伍。俱乐部成员伊尔玛自豪地说:“我从1991年成了全职旅游者。这样的生活真自由。”  相似文献   

11.
山魈 《当代老年》2009,(2):38-39
“棋圣”聂卫平虽然棋高九段,但曾经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在生活中被朋友们称为“末段”丈夫。2001年,聂卫平娶了小她23岁的贵州姑娘兰莉娅后,在妻子痴情的“雕琢”下,再次赢得了阳光而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逸飞 《当代老年》2009,(5):10-11
“太有趣了!太精彩了!就像真人表演一样!”范正安的泰山皮影戏走到哪里都是掌声四起。皮影是中国民间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泰山皮影却与众不同。首先它的曲风是山东大鼓,人物的语言和性格也有着鲜明的山东色彩;其次,其他地方表演皮影通常是一个团队,至少要两个人,一般都七八个人,而泰山皮影演出只有一人完成,左脚踩鼓,右脚敲锣,口中演唱,双手指挥皮影,一个人演出一台戏。因此,泰山皮影又被称为“十不闲”。  相似文献   

13.
冰玉 《当代老年》2006,(2):48-48
又是一个双休日,5岁的小孙子又拉起奶声奶气的拖音:“老生,花旦上场啊!”于是老伴和我分别拧着麻花步,舞着兰花指“锵、锵、锵……”地进入角色,开始我们“祖孙三口一台戏”的自娱自乐表演。  相似文献   

14.
有一部戏,在演出之前轰轰烈烈地炒做过一番。炒做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它的创作者多是“海归”人士;另外一点,它给自己有一个定义,叫“全感官戏剧”。这名词创造得新鲜别致,不知道是从哪一国家的艺术沙龙里贩卖过来的。这部戏叫《黎明三十分》。这出戏在戏剧艺术上的成败,我们暂且放在一边不提。让我感兴趣的是,虽然媒体们关注着她们的“海归”身份,戏剧的“全感官”的刺激,而我却更为关注主创人员的性别。荷兰籍的编导曾因因是个女性,而对这部戏举足轻重的另一个人物——刘索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是叱咤风云的女性小说家与音乐人。强调主创人员的性别,并不是拼着命地把这部戏往“女性主义”阵营里拉。要给这部戏贴上女性主义的标签。当然不合适。但是,只要稍微清醒一点,就会发现,在这些古怪而华丽的包装底下,藏着的不过就是个女性成长的故事。经过这样一部戏,我才恍然大悟,原  相似文献   

15.
作为IBM的大中华区企业策划部传播总监,毫无疑问,周忆是那种被人称为“金领”的女人。她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上天的赐予,但在周忆看来,这除了感谢上天,也是自己努力经营的结果。 “生活应该努力去创造,你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你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坐在北京长安街旁的长安俱乐部,周忆若有所思地说。  相似文献   

16.
仙书 《老年人》2007,(11):42-43
2005年,在长沙市街巷提质改造过程中,位于天心区的光裕里被改建为“戏剧一条街”。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位于南区(今天心区)光裕里的青山祠社区在当时区文化馆馆长刘瑞其的倡导下,坚持戏剧演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影响深远,人们称此地为“戏窝子”、“南馆现象”。  相似文献   

17.
“摄友”     
姚泽芊 《老年人》2008,(2):52-52
退休之后,我无心去发挥余热,却成为了一名“摄友”。 所谓“摄友”,其实就是一群因爱好摄影而聚到一起的朋友。我们常戏谑地把自己称为“好色(摄)之徒”。说是聚到一起,也并非天天扎堆,而是通过互联网联结到一起。  相似文献   

18.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皮影艺术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浑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它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种形式,如壁画、石刻、戏曲、音乐等,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皮影戏是艺人们随着歌唱和音乐伴奏,用手杆操作影人通过灯光的透射,将其映现在屏幕上的一种戏曲表现形式。所以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灯影戏”。  相似文献   

19.
90后,是这一两年的热门词汇,风头完全盖过了80后,是指出生在1990年之后,2000年之前的一代人,他们擅长把所有的生活细节展示出来,比如穿着睡衣、自残进行时、亲热、暴力等各个时刻,很多不符合逻辑或者匪夷所思的行为都用自拍的方式,坦然地放在世人面前,在表现出了种种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之后,在被80后贬斥称为“脑残”之后,他们仍然很坦然地作了个顺水人情,就地取材打出了他们自己的口号:“脑残无罪,脑残光荣,脑残有理,脑残万岁!”  相似文献   

20.
万承奎 《老年世界》2006,(12):40-42
认识现代病的危害,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又称为“自我创造的危险”,主要是指那些不懂得养生、不懂得营养、不讲卫生、性格不健全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