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村子在黄河北岸的滩区.与七朝古都开封隔河相望,直线距离也就三十多里的样子。夜晚的时候,站在村南的高岗上,能看见开封城的灯火。很久很久以前,黄河的位置很靠北,我们的祖先往来开封或步行或骑马骑驴,是很方便的。后来黄河改道在这个地方,先人们只能靠摆渡来往开封了。上世纪80年代,离我们这儿八十里的的地方修了黄河公路大桥,  相似文献   

2.
3.
杨壮武 《老年世界》2013,(18):24-25
离开包头快五十年了,这座塞外老城的模样已经模糊,但有几样小吃依然清晰地印在记忆里,至今不忘。解放初期,大概我五岁那年,一个深秋的下午,奶奶带我到财神庙去看戏。第一次走在财神庙狭窄而繁华的街道上,第一次走进简陋却热闹的剧院里,我兴奋极了。原以为《打金枝》肯定要“打”,没想到唱个没完,我的新奇劲儿一会儿就消退了。  相似文献   

4.
    
《现代交际》2005,(7):61-61
她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常带她去大学的露天电影院看电影。开演前几分钟,她忽然跑去买冰棒。买好了一回头,所有的灯都灭了,广场上,无数黑压压的人头和背。她试着向记忆里的方向走几步,全没有相关线索。一急,她带着哭腔大喊:“爸……”顿时无数此起彼落的应答和笑声,十七八岁的大学生们,在占她便宜。她都快放声大哭了,父亲从人群里挤出来,微蹲身把她一牵。  相似文献   

5.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给海南小吃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传统小吃逐渐由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摊店形式过渡到大规模、有竞争力的小吃街(城)模式。然而海南小吃不能因建设“东方夏威夷”而破坏其特有文化,在保持原有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提高其知名度才是海南人对小吃发展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香精和美味     
信佛的人喜欢去庙里拜拜,一走进佛门,就能嗅到香火的气味:坐在咖啡馆里,氤氲的灯光下,环绕四周的是咖啡豆被烘焙后所散发出来的醇香:一位精心打扮的女士从你身旁走过时,身上笼罩的香气又会带给你另一种感受。  相似文献   

7.
国庆回家,母亲照旧做了我最爱吃的手檊面,诱人的香气从泛亮的油花上飘出来。我忍不住拿起筷子低头猛吃起来。母亲乐得合不拢嘴:瞧,还是那猴样儿。我嘴里塞满面条,含糊回应道:嗯,还是那个味儿。忽地,筷子挑到了碗底的荷包蛋,两个。趁母亲忙,偷偷挑了挑母亲放在灶台上的面碗——没有蛋。心里生出一分酸楚,虽然鸡蛋在今天已不再是稀罕物,可母亲照样把它视为佳肴,专门留给我吃。小时  相似文献   

8.
北京的商业文化越来越繁华,各色各样的餐馆餐厅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真正的北京传统小吃文化却在逐渐退出我们的视线。不断的拆迁改造,让很多传统小吃文化存在的土壤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9.
崔述伟 《老年人》2007,(7):20-21
现年89岁的钟武雄祖籍湖南醴陵,现定居美国旧金山。早年,他通过勤奋学习,从一个放牛娃当上了外交官,后来,他辞职在美国开起了中餐馆,通过经营“湖南小吃”,积累了一份不薄的家业。晚年,他情系故土,频繁穿梭于旧金山和湖南之间,为家乡的发展慷慨解囊,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0.
紫慕 《老年世界》2011,(24):15-15
说起我家门前的那条河,母亲总是泪流满面,母亲说,看到这条流淌的河,总让她想起父亲的辛劳。 曾经有一天,母亲筹划和父亲到河对面的一家养鸡场里贩来鸡蛋去卖。距家十里外的一座小桥是去河对岸的唯一路径。起初,即使他们每次起得很早,自河对面托着满满的两大筐鸡蛋来到我家附近的市场时,早市的高峰已经过了。父亲言语木讷,卖鸡蛋的事全由母亲来做。由于错过早市的高峰,母亲每次卖完鸡蛋回到家都是半下午的时光。  相似文献   

11.
老爸戒烟记     
常忠喜 《老年世界》2010,(16):19-19
老爸六十多岁了,从18岁就染上了抽烟的“恶习”,断断续续算起来也有三四十年的烟龄了。  相似文献   

12.
三记耳光     
他出生在台湾高雄眷村一个普通家庭,兄妹5人,他是父母的幺儿,一家七口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父亲收入低微,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开了个家庭美容院。姐姐站在板凳上给客人洗头的场景,至今还让他记忆犹新。可是,最令他难忘的还是父亲。  相似文献   

13.
父亲戒烟记     
父亲说他的烟龄比我的年龄还要大一岁,照此推算,他加入烟民队伍至少有三十年了。父亲的烟瘾很大,通常一天要抽两包烟。他心情好时喜欢抽一支,心情不好时更喜欢抽一支。反正,随时看见他都是烟不离手。对此,母亲的意见最大,她多次强烈要求父亲戒烟,父亲就是不听,而且还常常振振有词:饭可以不吃,烟不能不抽,饭前一支开开胃,饭后一支助消化。母亲实在拿他没办法,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  相似文献   

14.
范动 《金色年华》2011,(6):37-37
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十五岁,长得又瘦又小,而且他的家庭让同学们看不起,他父亲是卖水果的,母亲在学校边上做修鞋匠。别的孩子全是这个城市中有钱的孩子,父母是有权有势的,他是一个例外,他的父亲没受过教育,花了很多钱让他上了这个重点中学。从来的那天起他就受歧视,他穿的衣服是最不好的  相似文献   

15.
东儿 《老人天地》2013,(8):32-33
父亲大病才发现没给他拍过好照片 陈鹏军排行老五,河南嵩县车村镇杨家岭村人,被父母昵称“小五”的他自幼酷爱摄影。他的照相馆县城知名度颇高,其本人也加入了河南省摄影家协会。  相似文献   

16.
点燃仇恨,发现父亲婚外恋2006年12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20岁的大四女生艾逸雪却遭遇生命中的黑色星期日。那天她和同学约好去电影院看贺岁大片,刚坐下,突然,艾逸雪听到前面父亲熟悉的声音。父亲也在这里!她非常兴奋,赶紧抬起目光四处寻找。然而,只一瞬间,艾逸雪就惊呆了:在离她不远处,一个陌生女人依偎在父亲的肩膀上,两人非常亲密。艾逸雪觉得自己的大脑刹时一片空白。就在她发呆时,她看到父亲吻了那女人。痛苦像钢针般扎进了艾逸雪的心,她好几次想冲过去打那个女人耳光,质问自己的爸爸,可都控制住了。她一直坐在那里。不知过了多久,直到看着爸爸和那个女人离去了,她才慢慢地走出电影院……那天艾逸雪在外面磨蹭到很晚才回到家里。推门进去,她看见父母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当医生的妈妈正在安静地看书,身为局长的爸爸微笑着跟她聊天,一点也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问题。艾逸雪不禁在心里叫道:"爸爸,你  相似文献   

17.
我那老去的父亲,他给小美的每一分爱,都是给他最爱的小女儿的补偿。母亲去世后,我怕父亲太孤单,便把他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父亲不喜多话,来城里多时,没有结识到什么朋友,只是每天在家看看书,读读报。我中午在单位吃饭,晚上才回家吃,所以父亲每天的头大事就是为我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每天我一下班,父亲便会为我开出热气腾腾的饭菜,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后,我有  相似文献   

18.
王琦 《当代老年》2013,(9):11-11
河南省洛阳嵩县的一名孝子网友“山间小溪”,十年前得知父亲得了重病,用DV记录父亲人生最后的时光,在父亲去世的那天,他把十年来记录的父亲的音容笑貌做成了视频,作为献给父亲的歌。5月28El,有网友在大河论坛发帖,说出了这段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母爱的温度     
我10岁时,她偷偷塞给我的糖块要比给弟妹们的还多;我13岁上初中时,她常步行十几里路给我送来饭菜;16岁我考入中师,她逢人就夸我聪颖好学;我22岁结婚时,她给我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我34岁被丈夫抛弃时,她曾拿着菜刀为我拼过命讨过说法;到我40岁以后,她仿佛变成了我的孩子,紧紧依赖着我舍不得离去……别人都说我们母女情深,可我知道,她  相似文献   

20.
“我带着父亲,决心以孔子周游列国的精神,宣传我们中华民族的孝道。”河南省郑州市中州大学退休教授许挺不仅自己孝敬老父亲几十年如一日,还在大学课堂上,免费讲公益孝道课。4月9日上午,许挺带着92岁的父亲,奔波7省免费宣讲孝道和诚信后回到郑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