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锴 《当代老年》2013,(5):26-27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惩治腐败,实现帝国的振兴,朱元璋竟然连驸马都杀了!  相似文献   

2.
刘锴 《老年世界》2014,(20):14-14
提到“四菜一汤”,国人是再熟悉不过了,不过有很多人不清楚这个宴请标准始于何时,是何人制定的。“四菜一汤”的首倡者,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平民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身于平民家庭,自幼饱尝了贫困之苦,且亲眼目睹和感受了元朝官吏鱼肉百姓、贪污腐化、吸食民脂民膏的行为,内心深处对奢靡腐化的行为深恶痛绝,所以他打下天下,成为一国之君后,便在全国倡导节俭勤政之风。  相似文献   

3.
马美著 《老年人》2010,(6):40-40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百废待兴。为选拔人才,他决定恢复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不料却酿成了我国科举史上著名的“南北榜案”,湖南茶陵人刘三吾就是事件的主角之一。  相似文献   

4.
胡刃 《老年世界》2014,(21):33-34
努尔哈赤是女真人的后裔。1115年女真完颜部建立金朝。金朝灭亡,元朝取而代之,女真臣属于元;明朝建立,元朝皇室退到草原,女真各部臣属于明。明朝是从蒙古皇室手中夺的天下,在防蒙古铁骑的同时,明朝也派人盯着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各部。李成梁任辽东总兵,相当于沈阳军区司令。他们千方百计在女真各部挑起争端,使女真内部玩命斗杀。  相似文献   

5.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明初大臣、文学家,浙江青田人。他是进士出身,曾任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因议论御史失职,被弹劾。当时,农民起义领袖、割据势力头目方国珍与其兄方国璋、弟方国瑛、方国珉等数千人人海谋反,劫夺漕运粮,引起浙东农民群起反抗,他遂弃官归青田,组织地方武装保卫乡里。后随朱元璋起义,辅佐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他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协助太祖朱元璋制定乐礼、刑法、历史、科举等明初大典,洪武三年(1370年)授弘文馆学士,又封为诚意伯。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劝导官员们下决心遏制自己的贪念,未必有多少成效,但这种正面教育的话还是要讲的。朱元璋对官员教育在先,若教育无效,一定要贪,便绳之以法。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员,朱元璋毫不留情,严惩不贷。  相似文献   

7.
腐败问题是古往今来都令最高统治者们为之头痛的事,“铁血”反腐皇帝朱元璋什么招都使出来了,反而越反腐越腐败。到康熙皇帝时吸取之前的种种教训,政尚宽仁,采取培养清官、树立榜样的做法,但雍正一继位,清官问题又完全转了向,“他(雍正)处处与乃父背道而驰”,深信“贪官之弊易除,清官之弊难除”。  相似文献   

8.
元朝末年,张士诚占领江浙后,自封为吴王,任胞弟张士信为相。张士信与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狼狈为奸,凌虐百姓。明朝建立后,治三人死罪,民众无不拍手称快。有人作诗一首:  相似文献   

9.
何伟 《老人世界》2020,(1):36-37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着探索天空的愿望,想要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并为此做了许多努力。随着科技进步,载人航天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但是如果告诉你世界航天事业的鼻祖是我国明朝的一位官员,这一点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当代老年》2009,(4):21-21
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一般都有陵墓,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一座陵墓。这是一个千古之谜。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崩,“用哕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  相似文献   

11.
杨弘毅 《现代妇女》2013,(12):26-26,32
官员贪腐在中国是一个十分严峻亟待解决的问题。官员申报制度被人们称作反腐利器,在民间呼声很高。人民希望通过公开官员财产达到抑制腐败的作用。但在法律层面上这项制度却始终难产。民间反腐斗士韩德云至今年第八次向人大建议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得到的答复仍然是时机不成熟。这项制度制度为什么会如此受人民欢迎。又为什么始终受上级领导阶层摒弃?且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存在怎样的困难?本文从官员财产申报的法理基础进行分析。得出阻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深层次原因,希望对促进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于腐败,既然和风细雨式的"化民成俗"不起作用,朱元璋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次强制性的全民思想教育活动,用大量血淋淋的案例警示官员和百姓。他亲自制作了《大诰》这一千古奇文,作为这次运动的学习材料。所谓《大诰》,简要捷说,就是一本血淋淋的案例汇编。朱元璋把他惩办的大案要案,编成一册,夹杂以大量老生常谈的说教。由于是朱亲笔所作,所以这本书文辞鄙俗,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登上皇位后疑心很重,任意曲解和胡乱剖析字词。"原来"这个词在明之前是不存在的。那时通用的是"元来"。"元"是起初、开始、本来的意思。如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元"(后人将诗中的"元"改为"原")。陆诗中的"元"用得非常贴切准确,改为"原"后意义反而不明。为何改动?这还是朱元璋猜忌的结果。他一看到  相似文献   

14.
江西国土厅掀起反腐风暴,三名副厅长和一大批市县国土部门官员落马。虽然说,国土部门是当下腐败高发区域,但在短时间一下子有这么多的官员出事,还是相当不同寻常。有消息说,在江西国土厅系统反腐的背后,居然存在一个"窃听门",国土厅厅长电话被人窃听,而窃听者,很可能就是落马的三名副厅长。  相似文献   

15.
孙焕英 《老年世界》2006,(20):11-13
一场涉及全国多个省市的反腐行动正在悄然展开。迄今为止,已有多名副省级官员被中纪委“双规”。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披露出来的高官落马事件来看,背后均牵扯出许多官员,查处力度前所未有。有迹象表明,此次反腐风暴与已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市场有直接联系。此次对不法官员的查处,基本都涉及到资金密集、“权力”密集的房地产业,与前段时间提出的反“商业贿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6.
防空洞     
余斌 《中外书摘》2014,(8):59-60
防空洞、防空壕 20世纪70年代初,明朝一个叫朱升的谋士突然间暴得大名,变得家喻户晓。原因是在朱元璋挑起反元大旗之时,朱某出了个主意,让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毛主席他老人家给改了一下:“深挖洞,广积粮,不称王。”据说苏修要打我们,随时可能打起来,这便是对策。  相似文献   

17.
笑汀 《老年人》2008,(11):35-36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仿汉初郡国并行体制,在国内建藩封王。到明英宗时,封第七子朱见浚为吉王,建藩长沙。吉王及其嫡系传人具有典型的王侯心性,长期过着奢侈浮华的生活,在长沙城大兴土木,营建池馆园林、歌台舞榭,形成“半城王府”的格局。为长沙城留下了藩正街、八角亭、司门口、走马楼等一批发人怀古之幽情的街巷名称。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2014,(1)
正明朝年间,自然灾害频繁,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可一些达官贵人仍花天酒地,过着穷奢极欲的日子。皇帝朱元璋有心整治这种奢靡之风,可又不知如何下手。一天,皇后献计说:自己寿辰之日满朝文武官员必然会来道贺,到时筵席从简,可为示范。皇后寿辰之日,文武百官果然前来贺寿。待众臣全部坐定之后,皇后吩咐上菜。第一道菜炒萝卜,第二道菜炒韭菜,第三道菜两碗大青  相似文献   

19.
关邑 《老年世界》2006,(21):30-30
天下什么人最快乐?明太祖朱元璋曾向大臣们问起这个问题。大臣们众说纷纭:有的说有钱者;有的说有权者;有的说功成名就者;有的说悠闲退隐者……朱元璋听后连连摇头,显然,他对这些答案都不满意。这时,一个叫成纲的大臣回答说:“守法度者最快乐!”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连连夸赞这是一种高明的见解,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明朝有个规矩,官员赴任,得独身。要求不带老婆娃儿,不带仆人厨子,不带超过80斤的行李。还有个变态要求,不准骑马,不准吃鹅。这在吃货眼里,无比悲摧。因为鹅是明朝的一道豪华菜、身份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