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器及由其带来的机器隐喻一直伴随着西方的文明进步,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机器隐喻深刻地影响着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追溯西方机器隐喻的历史沿革,探讨不同时代标志性的机器隐喻,并在哲学上加以提炼,对于认识西方社会的发展和思维方式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就中西方而言,由于各民族物质环境、文化起源等不同,所以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思维特征。笔者通过对思维差异对中西方语言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全面、多层次地把握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内涵及其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以便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思维的象形、直觉特征非常明显,这种传统思维方式虽长于形象、长于直观,但思维的抽象化、逻辑化、理论化能力远不及西方,所以,借鉴西方思维方式的优长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优化整合,对于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创新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思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法律在西方社会之所以会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与西方社会的思维方式相关联的.在法律的现代化过程中,法律与思维方式的统一是我们必需要解决的问题.法律与思维的脱离已成为我国法制困境和法学幼稚在思想上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各有特色,其差异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模糊性与精确性;悟性直觉与理性逻辑;有机性与机械性。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是导致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6.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象思维”——回归原创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人 《文史哲》2004,7(6):108-114
"象思维"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基本内涵和特征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是由中国思想文化最高理念的性质即非实体性所决定的。与西方由其实体性最高理念所决定的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方式不同,"象思维"不像西方那样是主客二元、对象化、现成的思维模式,而是整体直观、非对象性、非现成的。西方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方式是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但其异化形态如唯科学主义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象思维"是比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更加基础和本原性的思维方式,具有"原发创生性"和保持动态整体平衡的特性。"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可以互补而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7.
西方中世纪前期整体性思维方式占主导地位 ,中后期开始向分析性思维方式转变 ,到晚期分析性思维方式得以确立。通过对西方中世纪思维方式发展历程的分析 ,可以了解西方思维方式是如何由整体性思维方式向分析性思维方式演变的  相似文献   

8.
由中西方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可以清晰地看到文明发展的不同过程。思维方式决定了文明的发展方式、发展程度,在此,运用西方思维方式衡量、分析"思维方式决定文明发展"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张作兴 《东南学术》2005,(2):137-143
本文试图对经济学思维方式作个较系统考察;研究了思维方式与经济学之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通过对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历史回溯,初步揭示经济学思维所具有的过程抽象性、内涵时代性、方法多元性、结构层次性和学科交叉性等重要特征.文章对西方经济学核心理念和主要思维工具作了精简评述,着重阐述了每种方法的内在特定性和时空相对性.文章强调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科中,要扬弃借鉴、跟踪研究、综合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思维方式,尤其是方法论层面上的分析方法和思维工具,不能过分迷信某种方法包括数学这种被广泛运用的思辩工具,以期在基本构架、素质造就、战略思维等方面寻求创新.文章还对如何培养新时期经济学者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语言记载着民族的物质与精神的历史 ,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在语言的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 ,才能揭示语言的变化发展及其社会文化的根源。谚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精华所在 ,是一定社会价值观的体现。本文探讨西方谚语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这把钥匙 ,了解西方精神文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诸方面  相似文献   

11.
黄玉顺 《中州学刊》2004,(2):126-129
本文通过对儒家的心性论和伦理学之间关系的分析,对不同于西方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作了新的探索.文章以<四书>为范本,探讨儒家从心性论推出伦理学的推衍形式问题.文章提出"|→"式的一般思维模型:"|"表示思维的范畴基础,"→"表示思维的推衍进程.据此分析儒家的思维方式的中国特质,认为其根据是心性结构,其范畴基础是纯粹关系,其推衍方式是关系映射,其结果是一个伦理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2.
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虽然把握到实践概念,但存在人的生命本性研究维度的缺失.西方传统哲学"科学观点"与"神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割裂了人性的思维方式,无法实现对人与世界的真实理解.马克思从人的自身根源,以否定性统一的"实践观点"去理解人及其对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符合"人之本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变革了西方传统哲学对人与世界的极端化理解模式,实现了在传统哲学理论中割裂的人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的此种变革,也是当代中国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3.
王弼的言意之辨与中国古代审美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境界,是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魏晋时代,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自觉的时代.王弼哲学,是整个魏晋时代精神的真正代表.本文拟从哲学与审美意识的关系的角度,兼涉文化融合问题,对王迅哲学的理论内核——言意之辨作初步探讨.一、言意之辨的理论意蕴王弼哲学有关言意关系的论述,集中表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质.与西方传统的理智分析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注重体悟和直觉,贯通中国人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意象性思维方法.但这里首先要消除这样一种误解,即以为讲中国人重直觉,西方人重理智,似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就没有分析的精神,或西方人没有直觉精神.其实,作为人类的思维活动,理智的分析和直觉的内省总是相伴而存在的.在中国哲学里,理智是直觉的准备,直觉是理智的升华.王弼的言意之辨就表现了这种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先生的主客观统一说美学理论,其思维方式是实证、经验和分析的,与20世纪西方哲学思维方式有内在的相通,这与他后期试图建构以西方19世纪思辨哲学为基础的美学理论,造成一种思维和观念上的内在矛盾.这种思辨哲学的形而上特征,也是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15.
本质主义和历史主义,结构思维和解构思维是西方现代哲学的两大哲学难题.前者是西方现代哲学关于如何获得真理的两种对立的理论体系,后者是西方现代哲学关于面对复杂现象时,应该如何思维以获得对象真理性认识的两种相互对立的思维方式.理解这些难题,有助于理解西方现代哲学的深度,有助于提高当代哲学的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6.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基本问题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的.哲学基本问题的转换又是与思维方式的转型相依相伴的.西方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经历了从古代本体论向近代认识论再向现代价值论(或称其为生存论)的转换,其思维方式则相应经历了从主客浑然一体到主客二分再到主客多样性统一的转型.马克思在哲学领域实现的变革,是与哲学基本问题的转换和思维方式的转型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实践基础上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思维方式以“象思维”为主导,而西方思维方式则以“概念思维”为主导.思维方式可划分为本源性和实用性两个层面,当现实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实用性思维形式会发生变化,而本源性思维形式则倾向于不变化.这意味着,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国人能够在实用性思维方式层面实行转换,接受与之相关联的科学、技术、社会制度,但在本源性思维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终极文化理想层面,却可能保持不变.这种可变与不变,一方面在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两个层面之间造成了一种错位和紧张,但同时也为基于中国本源性思维方式对于外来文化的重构或再创造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吴野 《天府新论》1998,(1):53-55
东方人与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某些明显的不同之处,这并不是今天才为人所知的,而是东西方许多学者的共识,只是各人的概括有所不同而已。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我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区别,最根本的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分析的。”确实.只要大略地观察一下东西方人在哲学、政治、伦理、文学、艺术,乃至农业、天文、地理、医学以及保健养身等等方面的不同观念,就不难发现东方人与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是何等明显。一般而言,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的、综合的、和合的、直观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声乐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远鸿 《云梦学刊》2001,22(5):74-75
声乐是人"身"乐器制造的过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讲求"整体、动态、平衡"的观念及直觉体悟的方式在对声音的把握上正可以匡正西方思维方式的偏颇,对现代声乐发展有潜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哲学范式转换的重要标志之一.西方传统哲学在致思取向上表现出一种以追求观念的确定性为目标或基础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色彩.马克思哲学从批判全部旧哲学出发,确立了一种实践反思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