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渊 《中州学刊》2008,(1):201-205
清朝末年,东西方列强频频非法勘测中国南海诸岛,侵扰中国海疆国土.在维护海权的斗争中,晚清政府多次进行主权宣示,收回东沙岛主权,并提出"水界"区、海洋渔业区等观念,为维护海洋国土主权做出一定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进入20世纪,中国南海诸岛不断遭到日法等列强的侵扰,南海局势也日趋恶化.为了维护南海权益,当时的国民政府展开了外交斗争,并采取各种措施开发建设东沙、西沙群岛.国民政府维护南海权益之举,为以后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捍卫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3.
辉明  廖大珂 《文史哲》2015,(2):34-55,165-166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非一些人所说的"无主之地"。近代西方人在南海从事大量的活动,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有关中国海南人在南海生产生活的记载。在西方人的笔下,南海是海南人的家园,并勾勒出一幅人海相依的画卷,同时也证明:海南人是南海的开发者和经营者,也是南海诸岛唯一的主人。相反,在他们的记载中没有提到越南人和菲律宾人的任何活动。1909年李准率中国海军巡视南海,从法理上确立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因此美国政府出版办公室1915年出版的《亚洲指南》和1938年出版的《中国海西海岸航行指南》都承认:西沙群岛在1909年已经无可争议地并入了中国版图。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发现""占有"和"有效管理"是国际法确定领土主权归属的基本原则。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持续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这是国际法认可的历史性权利。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对南海部分岛礁及海域提出主权要求没有法律依据,其对部分岛礁的军事占领以及在附近海域从事资源开发活动实质上是对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侵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是友好邻邦,南海争端应由当事国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全面和永久解决争议之前,各方应切实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鉴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中国应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做好适时收复被占岛礁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列强对南海的侵犯不仅表现在资源和主权的窃夺等方面,而且表现在领土主权与管辖观念对中国和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方面.近代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延续不仅是应对丧失主权、资源危机的过程,更是对南海诸岛及相邻水域传统主权和管辖权的转型过程.近代中国政府在南海维权的过程中顺利地延续了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合法性.然而,域外力量的干扰和海上领土管辖能力的滞后也影响了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献中即有对南海命名的记载,宋代以后,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民间对南海诸岛的命名更趋实用化。明清时期《更路簿》对南海诸岛名称有详细准确的记载。清末和民国时期政府对南海诸岛有新的命名,但渔民命名的岛屿多被重视,渔民习用地名与古籍记载地名有一定渊源关系,这种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渔民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对近现代政府命名南海诸岛有着程度不一同的影响,更是当代南海诸岛标准命名的源泉,也证明了南海诸岛与中国大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清末风雨飘摇之际,海疆危机日渐严峻,中国海洋权益受到了空前严重的威胁。两广总督张人骏在国家海疆面临危机的时候挺身而出,不惧强暴,积极主动承担维护利权的责任,以主动务实的心态应对日本对东沙岛主权的挑战,广泛收集历史证据证明东沙岛主权归属;同时借机大兴开发西沙群岛之议,通过鸣炮、升旗、命名、巡逻等手段宣布了西沙群岛的主权,并初步规划了开发蓝图,为中国在南海诸岛的维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国势危亡的客观情况与观念受限的主观情况,张人骏的诸多举措并没有对南海危局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这是时代的遗憾,也是历史的必然,作为后人的我们不仅要看到其功绩,更需要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以助现实维权大业。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对钓鱼岛主权归属一直争议不断。日本官方从国际法、地缘位置、历史原因等方面提出对钓鱼岛的主权申索,并认为其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直采取和平、友好、协作的态度。对此,不仅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法反驳日本政府的不实之词,日本民间学者也持有异议,认为钓鱼岛主权应属中国。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家,从国际法的角度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是两国国民的共同诉求,但是合作不等于妥协,为维护领土完整,中国不能放弃使用武力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南海诸岛的现行标准名称中渔民文化和洋人文化并存;然而纵观政府三次审定公布的岛名,却可看出“一进一退”的清晰踪迹,“进”的是“渔”味,“退”的是“洋”味.“一进一退”实是中外争夺南海诸岛命名权、译名权、话语权乃至主权的缩影;反之,为争夺南海诸岛的命名权、译名权、话语权乃至主权,审定岛名过程中彰显“渔”味并驱除“洋”味也就至关重要.现距1983年审定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近30年,政府亟须再次审定南海诸岛标准地名,审定过程中依然要顺应并促进这“一进一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21,(1):16-27
晚清民国时期,广东地方政府主导或配合中央政府,先后对南海诸岛展开多次调查。历次调查活动规模大小不一,各有侧重,调查结果的影响也相差甚远。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因时因势组织的调查活动,对内来看,不断完善并提升了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海疆意识和管辖能力;对外来看,有效地宣示了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与西部地缘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胜 《阴山学刊》2004,17(3):85-89
冷战后,我国西部周边地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地缘安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值得我们关注的安全隐患。为确保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顺利进行,我们有必要加强忧患意识,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确保国家地缘安全。  相似文献   

12.
罗衍军 《晋阳学刊》2008,(4):96-100
在民国时期的华北乡村社会,土地占有关系与以前相比较并没有明显的集中化趋势,而是趋于相对分散;乡村土地资源主要拥有者并非地主、富农等乡村上层,而是处于乡村社会中间阶层的中农。这种土地占有关系的出现,与灾荒对乡村上层土地扩张的制约、乡村上层的分家析产、匪乱对富裕者的冲击、传统伦理道德对乡村社会的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鲜明特征就是不断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庄严使命就是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伟大实践历程中逐步创立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之制"擘画"中国之治","中国之治"彰显"中国之制"."中国之制"越加牢固,"中国之治"令世界惊叹."中国之制"具有组织优势、力量优势、政治优势与文化自信优势的四大优势,"中国之治"蕴含政党之治、人民之治、文明之治与世界之治的四重内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中国之治"引领和推动"全球之治".  相似文献   

14.
自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媒体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其中电视行业的变化最引人注目。1992年后,俄罗斯媒体开始由前苏联的三级管理变为三级独立操作、各自为政的局面。1998年5月8日,叶利钦以总统令的方式宣布以《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为基础,成立以国家股份为主的媒体国家垄断集团,这一总统令的颁布表示俄罗斯联邦政府已经开始逐渐收回自前苏联解体之后各大电视台获得的所谓新闻自由权,中央与地方共同建设新闻媒体的构想已经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重新崛起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新的“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壮大会对亚洲的稳定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形成挑战。我们在研究中国重新崛起现象的基础上,回应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从中国的历史记录和当今的表现,均找不到足以支持“中国威胁论”成立的基础。追求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和平,树立“绿色GDP”观念,内建“和谐社会”,外构“和谐世界”是中国重新崛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加速流入中国。外资经济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但其负面效应也日渐显现。特别是进入WTO“后过渡期”,外资经济增长与产业安全、利用外资的规模与效益、对外资的引导与监管,以及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与国民待遇等问题,将成为经济生活中新的焦点和需要加以妥善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欧盟贸易现状 中欧建交后,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加强,23年来我国是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欧盟国家是我国出口产品的传统市场,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资金、技术、成套设备和管理经验的主要来源之一;中欧双边贸易额已由1975年建交时的24.46亿美元增长到1998年的488.63亿美元,增加了18.98倍。……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层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和社会思潮演变的脉络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创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地位等三个方面可阐述以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为视角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的学理依据。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应该重视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把青年工作摆在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70年来,我们党对青年及其特点、青年工作方法及其规律等认识逐渐深化,党的青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集中体现在:“党管青年”是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青年工作的中心环节,服务党的中心任务是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要求,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关键着力点,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是党的青年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领导者的素质,主要指个人经后天努力和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适合于从事领导工作的比较稳定的思想观念、品德操守、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品质。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从一定的政治理念出发,围绕如何提高统治效率,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关于领导者素质和素质结构的思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社会视野下的领导者素质理论,其中不乏在现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