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首发媒介的文学作品。与传统作家文学相比,其创作主体、题材、主题、接受与反馈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受众群体和传播形式来看,具有当代民间文学的属性。在海量网络文学作品中,传统神话题材一直是热点,网络文学对神话的利用与转化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是镜像化的投射,重点在于传承中国古代神话的精神结构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国族认同和文化自觉意识;第二类是补白,以情节和人物填充神话时代的上古史,追求一种类似历史小说的效果;第三类则重在探奇求异,借助架空、穿越、重述等写作手法,将神话世界建构为一个与现实对照的异界。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神话在网络文学中的转化规律:神话结构长盛不衰但信仰功能弱化,神话符号活跃但内涵更具流动性;神话从原来具有神圣性的公共文本逐渐过渡为个体化的创作舞台,从一种信仰现象蜕变为心理现象。传统神话从封闭固定的体系,转变为一种精神生产机制,在与其他文化体系的交流互鉴中进一步被激活。驱动古老神话变化的是当代社会信仰、观念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神话的创造性转化不仅与创作主体的知识背景相关,也是资本和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是进一步打破在世界神话学领域盛行的对远古时代和语言文字媒介的迷恋,自觉地以动态和开放的视角,特别是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建构以整体时间观为基础的当代神话学,区分“被叙述时间”和“叙述时间”,有助于打破长期盛行于神话学中的“向后看”的状况和远古与当下、原始与现代的时间区隔,在完整的时间链条中洞察神话的本质和生命力。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的生成及其被建构为相关传统网络中新结点的动态过程,关注神话的跨媒介性和媒介的能动性,将更深刻地展现神话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变迁的动力机制。如此,神话便不再只是静态定型的故事文本,而是不断动态生成的叙事过程;神话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便从追溯远古的静态定型的故事文本,转为探究处在时代语境、各类文本交会处以及与媒介形式互动中的特定当代文本的生成过程。这样的神话学,才能够真正揭示神话不断穿越时间的屏障、从古至今触动人心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源于黄河上游地区的伏羲创制八卦、定阴阳、兴婚姻嫁娶之礼制、开渔猎畜牧之先、造书结绳记事的神话,源于我国北方的女娲补天、搏土造人的神话和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和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的神话,本是三个起源地、始创民族和内容都不同的神话谱系。后来,随着盘古神话的北传,后人将盘古神话的内容移植或融入伏羲或女娲神话之中,形成次生形态且与其原初内容相矛盾的神话。盘古神话永远是中国的第一神话。  相似文献   

4.
藏族创世神话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藏汉文献记载,着重论述了藏族创世神话中的凤鸟神话、 蛋神话、虎神话、猕猴神话和牛神话等的文化内涵,探讨了这些神话的起源、象 征意义、文化背景以及藏族传统文化与神话的关系,考察了藏族创世神话中的外 来文化因素及与异民族的文化交流现象,指出了文化交流对创世神话的影响。揭 示了创世神话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台湾原住民的谷物起源神话独具特色,与英雄盗谷种神话相似,却自成一格,在其他民族中并不多见。他们的粟种神话大都讲述粟种自远方他界偷来,说明粟种非原来所有,偷盗正是强调获得粟种艰辛不易。自他界盗回粟种的情节或许说明原住民原非农耕民族,是以狩猎采集为主,后来才有粟种栽培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文本分析与民族志式田野作业,旨在通过超人的案例来探究如何理解今日的神话。文章以访谈内容、大众流行文化和民俗为分析材料,关注神话的功能和语境,探讨神话的神圣性、民俗的形式、围绕超人行动产生的争议以及谁在讲述超人神话等问题,从喜爱超人的受众群体的主位视角出发,根据话语和行为去理解人们的所思所感,以揭示为何超人可以成为神话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神圣叙事体现出了何种功能,进而从人们赋予超人以意义的角度来展示超人叙事的神话特质。  相似文献   

7.
安燕 《中国民族》2012,(Z1):50-55
无论是对于"十七年"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集中表述的民族团结、阶级斗争主题,还是对于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彰显出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整体研究都显现出成熟的学术研究气象。但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风俗、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神话学视野,却始终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中遭遇冷落。可能的原因是:电影学术界对少数民族神话和神话学的陌生,以及神话叙事在电影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神话记忆是神话基因在文学上的发酵与神话密码的现代性重组,主要表现为神话重述、神话意象、神话思维等基本类型,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的道德内涵和悲剧性的诗性本质,为现当代作家的文学实践提供了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9.
从盘古神话的演变看岭南民族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瓠是苗族、瑶族、畲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图腾 ,这些民族普遍流传着盘瓠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在传承中不断发生变异 ,有的融进其他民族的文化 ,有的与本民族文化结合产生新的神话和传说 ,汉族文人在记录神话、传说时往往融入汉民族的文化内容 ,再流传出去 ,这些神话便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从神话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到岭南民族分化、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前期的中国神话研究,许多重要成就都被收录于马昌仪先生编选的<中国神话学论文选萃>①上册中. 如台湾神话学家王孝廉先生所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兴起的原因和背景有五个:一是受了鸦片战争以来动荡不安的时代环境的影响,在现实和传统的冲突中刺激了知识分子对于传统的古史观念产生了再思考和再批判的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