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类历史不外是人的价值追求的不断改变而已,正是在价值追求的历史更替中,人成为了人自己,社会也不断改变其自身的形式。人的价值追求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人的价值追求的对象,分为物质价值追求和精神价值追求;按人的价值追求的功用,划分为生存的价值追求、享受的价值追求、发展的价值追求;按主体的不同,分为未成年人、青年、中年人和老年人的价值追求。人的价值追求,还可以从人发展的历史形态、人生存的不同民族国家、人不同的宗教信仰等角度来划分。人的价值追求的产生、发展和实现是一个辩证运动过程,从动态发展看,表现为价值情感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实践的过程。价值情感是前提,价值认同是基础,价值实践是根本。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谈判这个词并不生疏,经常被当作解决劳资矛盾和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而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理论研究中,使用谈判这个词还不多见。事实上,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也是多元的,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尤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同市场主体使用集体谈判手段解决利益纷争.调适分配关系,将是不可避免的。一、实行集体谈判的客观依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用集体谈判的方法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尤其用来调节物质利益分配关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现在,我们不能再忌讳谈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国银 《学术交流》2007,1(6):35-37
人的发展与人的德性追求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德性表现;不同的德性追求又内在地推动人发展的不同样态。所以,从历史态的角度分析人的发展,从伦理反思的角度揭示人发展的伦理本质,不论是对人的发展还是对伦理的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性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一方面,人对德性的追求推动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赋予德性以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物质利益,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人们为了能够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就是说,物质利益是所有人们赖以生活的需要。人们的活动,首先就是为满足对物质利益的需要而进行的。过去很长一个时期,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笼统地把人们追求物质利益一概说成是“修正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当前的改革中,又有人误认为改革就是为了“抓钱”,“一切向钱看”。如何正确认识物质利益问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5.
人既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又有精神方面的需求。对每一个社会劳动者来说,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的物质利益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只有物质利益而没有或是缺少精神利益,换句话说,即便拿钱不少,然而却得不到劳动者应有的主人翁地位,而使他们处于某种压抑感、自卑感之中,那末势必影响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给社会发展和进步带来消极的作用。本文提及的社会服务工作者,就面临这样一个精神利益被忽视的问题。何谓社会服务工作者?笔者所指是:环卫、房地、邮电、饮食、沐浴、公共交通等社会服务行业的广大从业人员,在上海有数十万之众。社会服务工作者身为整个社会劳动者中堂堂正正的一员,他们的劳动和人格理所当然地受到全社会的尊重。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们工作中的某些不足,实际情况中的社会服务工作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人心浮动,人  相似文献   

6.
刘冰  栾景和 《学习与探索》2006,23(6):101-104
法律的恒久生命力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最终都趋同于把法律作为精神权威和行为规范的现象足以昭示法律之于人类社会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体现人类对法律的独特的理性价值追求。法律价值具有二重性:一重体现为法律中的人的理性价值追求;一重是法律具有满足主体追求的属性。前者表现为法律的内在价值,后者表现为法律的外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引起的生活、消费和分配方式社会化的表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是在资本主义关系内部对生产社会化的一种非根本性适应,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和无产阶级斗争的产物,具有残缺不全、条件苛刻等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对生产社会化的一种根本性适应,是为了弥补按劳分配的不足和逐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全面负责,切实可靠等特征。我国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应当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关系,注意与按劳分配相衔接,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相适应,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析“物质利益”的重要地位孙晴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机体。但归纳起来,不外包括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人。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这三个领域中进行的,并且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谋取自己的物质利益,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推...  相似文献   

9.
自由与个性的独立是现代社会人存在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现代人追求的理想与价值。但是,在现代社会,自由对于人的生存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人逐渐地摆脱了与自然和社会的原始联系,获得了广泛的自由;但另一方面,这种自由与...  相似文献   

10.
杨君 《浙江学刊》2023,(6):72-80
与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步,个体化进程凸显个体面对的不确定性社会以及有风险的人生,社会整合成为重要议题。已有的相关研究多以超验共识、物质利益和国族意识为参照来看待和审视现代社会,对于个体化社会新阶段不同文明的特征缺乏全面理解。在个体化背景下,社会整合是指个体关于现代社会的想象,公共性和团结性是个体化社会整合的两种价值取向。前者的社会整合路径表现为具有生活政治特征的公共生活,而后者的社会整合路径表现为以社群生活为主的小共同体生活和基于国家认同的大共同体生活。在比较的意义上,社会整合蕴藏的自我主义与个人主义构成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内在差异,型塑了中西世界不同的社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群体事件不断增多。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转型期的社会特征和物质利益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相关。在化解这些矛盾中,社会工作能够和应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  相似文献   

12.
任平 《阅江学刊》2010,(3):13-19
根据建立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物质利益关系的不同,社会分为同质性社会、异质性社会和差异性社会三种类型。差异性社会理论是关于我们国家社会类型、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的理论,是规范我们国家未来长治久安、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性理论。差异性社会基础上的正义是差异的正义,把握差异的正义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的差异是必然的,差异的来源必须合理合法,差异本身具有结构性的标准、限高,差异本身是历史的发展。贯彻差异的正义要把握两点:一要所有差异性的人群有没有或能不能建立根本的、长远的、全局利益的一致性,这是关键的问题;二要平衡各个差异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穆勒逻辑观反映了英国社会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价值体系重建的要求,表现出人在认知与选择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在穆勒那里,逻辑既是科学认识、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同时,它也内蕴着对社会发展与人的生存方式不可或缺的思想力量,具有滋养人文情怀、规约公共理性的特质,是人们论证思想、智慧交往以及理性自由的必然选择。显然,穆勒逻辑观旨在激发人们对逻辑精神的深度认知、彰显逻辑精神的公共意识、追求逻辑精神的思想价值。挖掘并呈现穆勒逻辑观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追求,对于发挥逻辑精神所特有的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的作用,进而为社会发展奠定公共理性基础具有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6,(9):17-20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如何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除了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民生和社会建设、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以外,还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引领人、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的特殊功能,调动起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以更大的热情广泛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5.
詹扬扬 《探求》2001,(4):64-67
在古代,科学与人文原本是融为一体的,是人类对自然和对人自身两方面认识成果的结晶。随着近代启蒙运动的兴起,科学与人文开始出现分化。这种分化的结果,一方而为人们谋取物质利益上取得巨大成功,另一方面其反自然、反人道却使科学失去了人性的光彩。人类通过反思认识到,现代科学的发展不能只追求技术理性,还要给予科学深切的人文关怀,使科学与人文在新的层面上重新复归,由此将现代科学导入人性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思想中,财富是居于第二位的,而道德法则才是居于第一位的.一方面,财富不能直接导致道德法则;另一方面,道德法则构成了获得财富的一个外在条件.只有在道德法则下去追求物质利益,两者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这种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之一是把社会历史也当作如自然界一样的自然历史过程,也具有不依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主观规律。但是,长期以来,有些人机械地理解社会规律。强调社会规律时,便把人的主体活动能力抛弃掉,个体自由活动和各种偶然性在社会规律面前毫无意义。作者认为,离开人的主体活动就把社会抽象化了。社会规律不能离开人们追求价值的实践活动,个性自由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扩展的,社会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并不排斥人的价值追求和个性自由。  相似文献   

18.
张可创 《社会工作》2009,(15):22-27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群体事件不断增多。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转型期的社会特征和物质利益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相关。在化解这些矛盾中,社会工作能够和应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社会工作能否发挥作用,与社会工作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工作技巧密切相关。我们认为要搞好社会工作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任何时期的社会建设都体现着人的价值追求,价值追求是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它决定着社会建设的方向,激励和凝聚着社会建设的主体,是社会建设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首先,社会建设体现着人的价值理想;其次,社会建设体现着人的价值认同;最后,社会建设体现着人的价值评价.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主体价值诉求不同,社会建设的内容、方法、途径和重点也就不同.所以,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的价值诉求建设,有利于保证社会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利于促进社会建设的公平正义,有利于调动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有利于保障社会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建设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人的本质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决定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抓好人的"教"与"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联系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文明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