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艺术观赏的一部分,影视剧的观赏在社会美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影视剧的观赏过程中,虚拟性消解了欣赏者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感,欣赏者融入到对象中。影视剧通过它的情感化效应作用于观赏者。因此,我们的影视剧创作应该是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受众获得心灵的震撼和净化,在审美愉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感染和向上的力量。影视剧观赏可以成为社会性美育最为便捷、也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们衷心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在漫长的战斗岁月里,在光辉伟大的一生中,曾经运用诗歌这个武器,用以咏怀、抒情、言志,揭露打击敌人,教育鼓舞同志,写下了思想宏深、格调高洁、构思超拔、语言优美的诗篇,其中有深沉雄浑的旧体诗,有激情奔放的白话诗。这些诗,大部分是总理青少年时代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首首都是艺术  相似文献   

3.
吕斌 《华人时刊》2010,(4):18-20
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天鹅湖》是中国观众接触最早、也是最熟悉的作品。2009年十一期间,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及中美正式建交三十周年,曾震撼国际芭蕾舞坛的中国芭蕾公主谭元元,首次随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为中国首都观众献上三场代表美国芭蕾舞最高水准的演出。在此期间,首都观众有幸观赏到了由谭元元的恩师——旧金  相似文献   

4.
艺术作品形式创制的出发点是现实形式,由此衍生出作品形式创制的有极和无极方式.有极方式具体有二:直接以现实形式为极和抛开现实自创形式媒介.再现和表现、叙事和抒情等言说的其实是艺术形式创制两个有极方式.以再现为极的艺术形式在观赏和意义发生上是勾连前经验的,以表现为极的艺术形式在观赏和意义生成上则聚焦于当下.这两种方式主要是西方艺术呈现出的情形.而中华艺术则呈现出了艺术形式创制的无极方式,再现和表现中不以任何一方为极.形式上的省略和约减将形式的完成直接嵌入到会意的发生中.主体和客体相互生成,合二为一.而在艺术形式创制的有极方式中,无论以再现还是以表现为极,主客是处于有别和对峙状态中的.中西艺术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样式邂逅时命里注定会发生理解的错位,而且西方对中华艺术理解发生的错位程度要明显大于中华对西方.从跨文化互喻角度看,即便错位,处理得好,也会具有建构性,呈现出文化创造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观赏文明作为当代美育理论的新形态,其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显突出,成为新的学科增长点。观赏活动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为美育理论研究开拓了新视野,艺术观赏是其典型样式,有其独特的理论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6.
英美青少年文学作为英美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对其深入研究和探讨还不是很多.实际上,深入阅读优秀的青少年文学作品不仅对青少年读者来说意义深远,即使对成人读者,也可以得到像阅读其他经典作品一样获得一种审美愉悦.本文拟就<猪人>的艺术魅力来发掘其文本的张力及对青少年文学实施跨代阅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戏曲艺术当今面临传承危机,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戏曲艺术产生漠视。本文通过结合戏曲艺术自身特点和青少年群体年龄特点对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戏曲艺术素质教育的进行价值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美学特征,其包括了被拍摄主体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主客体复合运动以及剪辑带来的蒙太奇运动等方面.而影视艺术之所以具有"运动性"的美学特征,在视觉感知的层面上,源自于观赏主体的视知觉是一个积极能动的器官,其对视域中运动变化的物象有高度的敏感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有效地抵制艺术庸俗化和消极文化现象等不良倾向对青少年的影响,需要我们去积极思考与应对.时代在呼唤高雅艺术.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提倡高雅艺术,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时代赋予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项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从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环境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观赏植物学"的教学为例,对如何提高环境艺术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