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新评估杨玄感起兵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丽 《文史哲》2001,(1):111-115
公元 61 3年 ,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这次起兵既从客观上援助了高丽的抗隋斗争 ,又推动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隋炀帝第一次侵略高丽的战争中 ,负责督运的杨玄感故意拖隋军的后腿 ,“欲令渡辽诸军乏食” ;杨玄感起兵迫使隋炀帝立即从第二次侵略高丽的战争前线撤军 ;杨玄感对隋朝腐败政治的认识和揭露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贵族阶层的局限性 ;杨玄感的起兵得到了多方面的响应 ,使隋末农民大起义更加波澜壮阔 ,从而加快了隋王朝的灭亡速度。总之 ,对杨玄感起兵的历史作用应作多方面考察 ,切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
隋末“江都之变”新探──兼论隋短祚而亡的主要原因陕西师大历史系李文才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人,率领骁果发动叛乱,杀了避难江都的隋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江都之变”。对此,史界认为这是一次兵变。其实,细考史籍。“兵变”说似失之简单,未...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隋代边塞诗人卢思道、杨素、薛道衡、虞世基、杨广等诗人作品的分析,论述了隋代边塞诗兴盛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以及边塞诗所具有的内容、风格方面的特征,探讨隋代边塞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玄感起兵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玄感所以起兵,是由于隋炀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广泛任用出身于山东、江左的非关陇集团人士;将权力中心迁到东都洛阳;将上柱国以下勋官改为大夫;设立进士科;募民为骁果等等。这就打破了宇文泰建立的关中本位政策,从而侵犯了杨玄感等一批关陇集团成员及其子弟的既得利益,最终导致了这次事变的爆发。  相似文献   

5.
李豪 《北方论丛》2018,(2):91-96
隋末县令是隋唐之际不可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隋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隋廷采取种种措施,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但隋末动乱削弱了这种控制,作为最低一级地方政府的长官,隋末县令趁机扩大了自己的权势。面对动乱,他们做出不同的政治抉择:或弃官避难,或婴城自保,或参与举事,或自立为王。而隋末举事者也大多重视对他们的招抚,甚至以其为最重要的谋士,其中尤以李渊最为典型。隋末县令的选择及随后的行动对隋唐政权的更替以及李唐王朝的巩固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也谈马嵬驿兵变的历史真相唐华全发生于唐玄宗统治末年的马嵬驿兵变,是唐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关于兵变的历史真相,近年来一直是唐史学界积极探讨的课题,不少学者已做过十分有益的研究。但由于各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加之史书记载又事多曲隐,故关于兵变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童岭 《社会科学战线》2022,(2):93-103+281-282
唐代的南山大师道宣,是四分律宗的鼻祖,也被佛教史学者称为"中国佛教史学之父",在中国乃至东亚佛教史上有着不灭的光辉。在道宣涉及"佛教历史"的三大著作《续高僧传》《广弘明集》《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之中,《广弘明集》与《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均成书于麟德元年。特别是对于深感天年将近的道宣来说,《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可以说寄托了他最后的深意。从《集神州三宝感通录》的北周末年至隋代的佛教史"感通"叙述中,可以探究道宣对于隋代重兴佛法的深意。通过对隋文帝手敕修建的相州大慈寺塔、隋京师日严寺石影像等条目的分析,将其与北周武帝的废佛灭法、隋初的尉迟迥反叛、隋末杨玄感叛乱、大业六年弥勒教盗贼之乱等事件相结合,可窥视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佛教史书写的背后之意。中古时代末法思想盛行,道宣力图对隋文帝与隋炀帝采取不同的叙述与评判立场,其实隐含了他对唐高祖武德沙汰令的否定以及末法危机感,也蕴含了他对唐高宗、武则天护法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杨素是隋朝名臣,其一生出将入相,为隋朝的建立和政权巩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后人更多的是将杨素列入奸臣行列,认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权奸之一.文章在对杨素功过进行了新的探究的同时,重在阐述杨素踏上"奸途"的心路历程.指出君主般的野心与身为人臣的现实是导致杨素踏上"奸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赵治国 《兰州学刊》2009,(3):223-226
民国初年的京津保兵变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兵变是清末新军编练过程中官兵矛盾的体现,此为兵变的远因。其次,兵变是辛亥革命时期南北对立的结果,此为兵变的近因。对于袁世凯而言,其在迁都问题上有更多的转圜余地,以兵变来抗拒南下反而太着痕迹。袁世凯虽不必承担发动兵变的全部责任,但其处理兵变采取的是放任手段,因而造成兵变的范围扩大,对此袁世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变兵处理不当埋下了更大的隐患。骄兵干政、恃武逞强遂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京津保兵变只不过是随后各种兵变的先声而已。  相似文献   

10.
《徽州社会科学》2007,(12):18-19
一个人没有个性难成大器,一个地方的发展也是如此。 黎阳,一个普普通通的江南小镇,却个性十足得宛如一块飞地。在“眺出黎阳、发展黎阳”的崭新思路指引下.这里无时无刻不在演绎感人至深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黎阳是屯溪古老文明的见证。公元208年汉王献帝就在这里设犁阳县.晋改犁阳为黎阳。“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使黎阳千百年来成为皖浙赣边陲商业中心和新安江流域的码头重镇。黎阳历代均为皖南徽州的商贾重镇.有“明清的屯溪,汉唐的黎阳”之说。历来被商家看作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12.
论“陈桥兵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桥兵变既与唐末以来兵骄将悍的政治混乱相关,更与某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深层变化有内在联系。兵变前赵匡胤集团有两次机遇与时缘的巧合,促成其势力急剧发展。兵变过程中的缜密决策和细致运作,使“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奇迹的背后则凝结着卓识与理性,含蕴着政治良知。基于此,使得“宋氏启运,不类汉周”,酿造出一种文明理性的“立国气象”,从而对唐宋之际的“治乱分合”以及两宋政治产生了深刻而有益的影响陈桥兵变既与唐末以来兵骄将悍的政治混乱相关,更与某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深层变化有内在联系。兵变前赵匡胤集团有两次机遇与时缘的巧合,促成其势力急剧发展。兵变过程中的缜密决策和细致运作,使“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奇迹的背后则凝结着卓识与理性,含蕴着政治良知。基于此,使得“宋氏启运,不类汉周”,酿造出一种文明理性的“立国气象”,从而对唐宋之际的“治乱分合”以及两宋政治产生了深刻而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各种类型的兵变接连不断地在全国各地爆发。这个时期的兵变是由拖欠克扣军饷、官长压迫虐待、裁减遣散军队、兵匪勾结、革命党人运动军队 ,以及反动军阀为达到个人目的蓄意煽动等多种原因而导致的。这些兵变具有发生频率极高、地域分布广泛、规模大小不等、单纯劫掠烧杀形式兵变居多等突出特点。频繁发生的兵变是军阀政权统治危机不断加深的具体表现 ,其社会危害性极大  相似文献   

14.
朱熹陈亮论战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与朱熹于淳熙九年(1182)在明招堂见面后开始他们的学术论战。以后,两人通过书信往返进行学术争辩,使这场轰动学界的学术论战得以深入开展。从现存陈亮致朱熹的八次书信和朱熹致陈亮的十五次书信中,可以看到这场论战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十分明显,他们之间论战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持有不同的价值态度,正如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所说:“夫朱子以事功卑龙川,龙川正不讳言事功,所以终不能服龙川之心。”正由于朱熹、陈亮对道德与事功、即内圣与外王的态度严重分歧,故而才引起王霸义利等一系列学术问题的论战。一、“王道”与“霸…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胡风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们共同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艺本质观,以典型论为核心的文艺创作观,以大众性为主导的文艺方向论;但他们的文艺理论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区别:时待创作主体的态度不同,对待创作对象的态度不同,对待世界观作用的态度不同;他们文艺理论的形成基础和条件的差异是:救亡与启蒙的不同侧重点,接受与继承的不同遗产源,前方与后方的不同活动圈.  相似文献   

16.
杨玉环之死     
杨玉环与唐明皇李隆基之间的所谓“恋爱悲剧”,是一千多年来诗人爱写的题目。如果把他们的态度加以划分,大约可分三派。其中一派诗人流露出对杨玉环和李隆基的同情,如白居易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李义山的“为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就属于这一派。但这派的同情,不过是有感于杨、李这出悲剧的缠绵悱恻,哀感顽艳而  相似文献   

17.
迁都之争作为民国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学界尚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在这场民国初期革命党人在共和制度下与北洋军阀势力的严重的政治较量中,发生在北京、保定、天津地区的兵变成为袁世凯最终取胜的重量级砝码,从而达到其踞守北京的政治目的。但“京保津兵变”实际上是袁世凯亲手导演和操纵的,它以政治斗争为目的,并对所涉地区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迁都之争与“京保津兵变”的过程及其影响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三杨”学界一向持肯定态度,但对其过失却很少论及。本文则通过对正统初政的考察,认为正统时期宦官坏政,而致“土木之变”,三杨尤其是杨士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王振乱政虽已渐昭彰,“三杨”不但未对其有任何抗争,反而多承奉容悦之态,因而助长了王振的气焰,终于酿成土木之祸。这种局面的出现,当与三杨一向软弱圆滑的辅政作风和手法、为政不能处以公心以及他们的人品有直接关系。在三杨之中,而以杨士奇的人品最差,而且学行有亏,他所负责纂修的《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却有多处由于杨士奇“芟改失实”,曲笔回护。因此,对杨士奇的评价不应片面强调他在仁宣时期的功绩,也应看到他在正统初政中的过错和重大失误,从而对他做出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曹丕、杨修说过的两句话的辨析,从它们的同中之异,见出曹丕、杨修、曹植三人在看待事功、辞赋、文章上的不同态度,反映出汉魏建安之际士人学养变化、士风转移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20.
湛若水与王阳明曾经围绕儒释道问题展开直接论辩.相对而言,湛若水比较强调儒与释道之间的异,王阳明则更强调儒与释道之间的同;湛若水排斥佛道二教的态度较为激烈,王阳明对待佛道二教的态度则比较温和.两人对待佛道二教的不同观点、不同态度,既与他们修习佛教、道教的不同经历以及所接受的佛教、道教的不同影响相关,又与他们的卫道意识、自立门户意识有所差异相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