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1.有没有一个岭南文派?在今年初的广东中青年作家创作实践研讨会上,老作家吴有恒作了题为《应有个岭南文派》的发言(见1986.3.10,《羊城晚报》),他提出:“既然有岭南画派,有广东音乐,那就应有个岭南文派”。“岭南文派有一个特色是开放,是新潮。”“岭南文派应力求以新奇取胜,而不以古朴见长。”“岭南文派,应该有,但尚未有。似有实未有。它还未有足够数量的作家,还没有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作品,关键在于新起的一代。”这就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岭南文学的命题提了出来。2.近年来对岭南文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
今年初,广东著名作家吴有恒提出了“应有个岭南文派”(岭南指的是五岭以南的自然地理区域,主要指广东)的主张。“岭南文派”的提出,其着眼点有二:一是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二是从风格特色的角度着眼,即主张作品要有岭南味。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不言自喻的,丹纳等人对此曾做过极其精辟的论述。然而文学种类的划分,毕竟不能等同于自然区域的划分,单从自然地理的因素出发去划分、规定一种文学,是一种静态的方法。风格特色固然是衡量某一文学流派的重要尺度,然而风格和特色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文化土壤,就无从谈起。上述“岭南文派”的提法有自身的合理性,但毕竟缺乏文化的纵深考察,难以对一种文学做出系统的、全方位的观照和界定。  相似文献   

3.
前两年,“岭南文派”的争鸣热闹了一阵子,虽有不了了之之憾,但岭南文学的专门研究毕竟开了个头。开场不易,为继更难,为推进这一研究向纵深发展,本刊于今年4月召集了广东部分中青年研究者座谈,与会者围绕岭南文学的特征问题,从文化地理、文化传统、文化心态、语言工具以至岭南文学的发展趋势等不同角度发表了意见。本刊将陆续把这些见解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 在新文学的进程里,岭南小说起步较迟.直到1927年1月,鲁迅南来广州还感慨时地说:“广东报纸所讲的文学,都是旧的,新的很少.”四·一二蒋介石政变后,在革命转入低潮的严峻时刻,文坛上却兴起了新的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郁达夫说:“1928年、1929年后,普罗文学就执了中国文坛的牛耳.”岭南有几位青年作家就在此时,异军突起,声势颇威,在文坛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他们用自己的爱和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写下最初的一章.同其它文学现象的产生一样,这几位青年作家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现象.他们一直  相似文献   

5.
自方苞揭橥“义法说”,至马其昶、姚永朴等以雅洁韵致为宗旨作文,论文,桐城文派在文坛上绵延流衍了二百余年.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其历史之久,作家之多,薰染之深广,恐怕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但是,与桐城文派盛极一时的状况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对桐城文派的研究长期停顿于零敲碎打的阶段,一部不仅仅是胪列桐城文派个别作家及其作品,而是全面、系统地探索桐城文派创作与理论的内在发展规律,分析桐城文派对现代散文、现代语言学、文章学影响的专著。却迟迟未能面世。这或许与桐城文派研究牵涉到整个清代乃至近代文化的各个层面,一时还无法准确地把握有关。在这里,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吴孟复先生的新著《桐城文派述论》,可称为桐城文派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突破、新收获。  相似文献   

6.
岭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广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典范性代表。现代性既张扬于现代社会里,也蕴涵于传统社会中,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正面作用。近代岭南文化有着鲜明的忧患意识和救亡图存精神,重视从实际出发,既张扬传统更重视现实,既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又自觉学习西方发明的长处,既要变革中国振兴中华又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文化的民族性的坚守、时代性的变革、世界性的激荡,在近代岭南文化中表现得相当充分,并在实践中通过三者的整合而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现代性,以及由此现代性而糅合出的也许不甚清晰但却信念坚定的现代化图景的追求。当代岭南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所创造的体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精神的文化形态,是岭南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从“建设文化大省”到“建设文化强省”,都离不开对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广东文化建设,典型地反映出当代岭南文化的现代性。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主旨的“广东时代文化精神”,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岭南文化所包蕴的务实、进取、创新、开放、敢闯、包容、平和、重商、诚信、敏行、敬业等卓越品质,能够自觉衔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其现代性,整合中外优秀文...  相似文献   

7.
“岭南文派”属于“太平洋文明”圈的开放型文化,出路不在于回归传统,而在于超越地域与传统。  相似文献   

8.
张荣芳 《学术研究》2000,(9):125-126
胡守为教授著《岭南古史》 (2 6万字 )一书 ,作为《岭南文库》之一种于 1999年 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主要叙述自秦统一至南朝约80 0年岭南地区的历史 ,读后觉得可以用“厚积薄发 ,纲举目张”八个字来概括它的优点。下面是我读后的几点体会。第一 ,该书写作目的是非常明确的。胡教授有感于近 2 0多年来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并出现了许多探讨广东取得成就的原因的论著。但一个地区的发展 ,必有一演变的过程。所以 ,“总结岭南的历史 ,探讨其发展的原因 ,寻找规律 ,把握积极因素 ,为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序第 4页…  相似文献   

9.
对于阳湖文派的研究在历史上争议很大而遗留问题颇多。阳湖文派的组织性质如何介定?在桐城古文一统清代文坛之时阳湖诸子何以能够脱颖而出?其特异之处何在?与桐城派的关系应作怎样的理解?作为一个文学流派,阳湖派的首领应该是谁?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从这一派别被命名之初即已开始,至今仍未解决。曹虹的《阳湖文派研究》(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便以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主体而写成。一般情况下,对作家作品研究者来说,作家作品外延明确、无需限定的客观存在现实,为他们提供了明确而稳定的对象,使很多人的研究能够从一个共同的基础开始。与此相比,流…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中叶,当桐城文派的声势已经形成,其影响渐及于东南各省之时,以恽敬、张惠言等为代表的一群常州籍作家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清国史·文苑传》卷五四《陆继辂传》指出:“天下推为阳湖派,与桐城相抗。”阳湖古文的别有建树,因为是相对于桐城古文而言,所以,近代以来,大凡讨论到阳湖派,总是离不开阳湖与桐城两派的关系问题,视各人对阳湖派别有建树的程度与性质的不同估价,  相似文献   

11.
李西玲  孙娟 《西部论坛》2001,3(1):43-46,51
关于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孕育→萌芽→产生→成熟→兴盛”等几个不同阶段。从产生时起,就与“燕乐”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到了宋代,已经有词19900余首,收录了1331位作家的作品,有名姓可考者几达873人之多,形成了“豪放”、“雅正”、“婉约”和“闲逸”等四大词派。为我国词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成为世界文坛上一朵壮美、诱人的奇葩!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1949——1966)小说创作有没有形成流派,目前还是有争议的问题。 李国涛、方浴晓、刘再复、楼肇明、刘锡诚、蔺羡璧等同志认为存在一个以赵树理为主将的“山药蛋”派或“山西派”。冯健男、鲍昌等同志提出了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或“白洋淀”派,还有人提出了以周立波为代表的“茶子花”派或“湖南作家群”。这三种观点的一个共同特点足以地域划流派,每个流派作家都是某一地区人而又以本地区生活作  相似文献   

13.
仅以下的数字,或许已能说明年龄心理与中国现代文学有血脉关系: 倡导“文学革命”的《新青年》编辑们,发难时大都二、三十岁。李大钊28岁、胡适26岁、刘半农26岁、钱玄同30岁,连主编陈独秀也只有38岁。为新文学“创体开派”的第一代作家,登上文坛的年龄要更轻一些。为新诗奠基时的郭沫若28岁;创“格律诗派”时的闻一多24岁;开浪漫派小说之风的郁达夫25岁;闯出  相似文献   

14.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长期生活在山西并以山四农村为创作题材的一些作家们,由于创作风格的接近,被文艺界看作一个流派,是在五十年代的后期。或称“山西派”,或称“火花派”(因《火花》刊物而得名)。郑重提法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谐谑说法则为“山药旦派”。追根溯源,这个流派滥觞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坛,与现代派分庭抗礼的是乡土派文学。由尉天聪、陈映真等创办的《文学季刊》,对六十年代文学的现代主义和现实感的丧失进行了批评,并表现出描写台湾现实的志向。其理论与吴浊流、钟肇政等人的创作相呼应。到了七十年代,乡土派成为文坛主流。乡土派作品从台湾本土人民的现实生活出家,以台湾现实生活为题材,以民族主义为统帅,主张文学的民族性与社会性。主要作家还有王拓、李乔、黄天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评价凌叔华的作品时说:“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而可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鲁迅提出了现代女性文学的一个偏师,即是那些闺秀派作家所写的“闺秀文学”。这种闺秀文学有两重限定。从作者来看,是出身名门大家的知识女性,凌叔华就被称为“新闺秀派”作家,具有温婉、娴静、从容、清逸的闺秀气派和艺术气质。从题材内容来看,是描写在现代社会变革和中西文化冲突中趋于没落和衰亡的旧式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台湾文坛的主流是现代派。现代派主要由两部份人组成,一部份来自社会,尤多来自军队,一部份来自学院。前者以《现代诗》、《蓝星》、《创世纪》三诗社为代表,提倡“横的移植”,反对“纵的继承”,后者则以《笔汇》、《文学杂志》和《现代文学》为主要阵地。现代派主要作家,小说方面有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等  相似文献   

18.
“无赖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文坛上一个重要而富有特性的派别。这一派别的作家是以自谑的态度来表现二战后日本战败社会的混乱与凄凉景象的。他们的文学作品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日本社会传统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及其它社会“正统”观念给予了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后日本社会的某些本质。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B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不正义战争所造成的恶果的严重性。同时,“无赖派”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日本战后文学中的主体性回归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凌燕 《河北学刊》2012,32(4):105-107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由于长期被划为左翼文学之“异者”,其独特价值迄今被淡而化之.七月派作家群体是左翼文学的一支,但在左翼文学独尊文坛的时候又扮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七月派文学的核心价值是“人本思想”,其精神资源与19世纪西方文学密切相关.七月派赋予了中国左翼文学一个开放性视野和超越的品格.研究七月派文学不仅需要现当代的文学视域,更需要世界文学的视域.  相似文献   

20.
学人简介     
李庆新 研究员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男 ,汉族。 1962年 10月生于广东揭西。 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 ,其后在广东省社科院从事历史研究 ;兼任广东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农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青年科学家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隋唐史、中外关系史和岭南区域经济社会史。主持或参与“唐代岭南研究”、“明代华南海外贸易与珠江三角洲社会变迁”、“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水运”、“广东通史”等项目研究。合著有《广东通史》古代上卷 (广东高等教育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