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纯如在强烈的个体意识驱使下选择揭开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真相,运用战争亲历者的回忆重现血腥残暴的屠杀事实,探析人性之渊。同情和人道主义在战争期间的展现很值得深究。书中关于人性的呈现是朦胧而有张力的,尤其是两个参战士兵在战后不彻底的忏悔与反思,透析出忏悔意识停留在初级阶段。但是,在这里忏悔精神体系的建构是运用物质的外化,这种程度的人道主义只能称其为闪现。  相似文献   

2.
在曾获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有许多关于终极问题的思考 ,帕斯捷尔纳克力图从基督教角度来理解生死 ,对一切战争都予以否定 ,表现出一种泛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陈翠平 《南都学坛》2001,21(1):69-71
人道主义不是抽象空洞的信念,而是有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新时期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对非人生活状态的血泪控诉;对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宣扬;对民族文化传统中对“人”的忽视及对个性的压抑进行反思,充分肯定共同的人性人情,张扬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对自我深层潜意识的关注,对人的生存境遇的终极发问以及对异化状态的抗争。  相似文献   

4.
<日瓦戈医生>与<活着>这两部小说在表现死亡主题方面都凸显了人道主义的关注,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两部作品在解决生命与现实的紧张关系时,表现出了"救赎"与"超脱"两种不同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形势纷繁复杂:霸权问题、战争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腐败问题、色情暴力问题、恐怖活动问题等。这些除了社会制度外,无不与人文主义精神失落有关。既然如此,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重温历史,悉数法西斯暴行,进而召唤人文主义精神复归,渴望人们更趋于理性,世界更趋于和平。  相似文献   

6.
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充满了矛盾的作品,小说寄托了一个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知识分子对历史和人生的痛苦沉思.作品出现在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在当时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就像是一部乐章中冒出的一个不和谐的音符,犀利而尖啸.但是,作品却以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对未来充满着理想.作家通过作品,看到了革命过程中别人没能看到或者看到了却没有能够说出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喋血孤城》以湖湘抗战中的常德会战为背景,展示了中国军人勇于献身的爱围情怀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和血性。同时,在还原真实历史的前提下,通过对人物的立体性塑造,赞美了生命的自由和舒展,反思了人性的善与恶,通过触目惊心的丑恶、痛苦和死亡来引起人们对“善”的思考和向往。影片对湖南影视剧和湖湘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以人民为本位的无产阶级人道主义迥异于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其人道主义涵纳的底层情怀、平民意识和人民性特质,引发了鲁迅、茅盾、夏衍、艾芜等中国左翼作家的精神共鸣与对话。这种共鸣与对话或表现为高尔基文学创作对左翼作家的直接影响,或彰显为高尔基与左翼作家精神层面的相互呼应。这些影响与呼应的存在,极大丰富了20世纪30、40年代的左翼文学世界,形成左翼文学创作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追求真善美的完美人性和人的自由平等幸福。这一人的理想源于成长经历和时代因素。他将文学作为实践这一理想的途径。从《家》、《寒夜》到《随想录》 ,其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巴金以自己的方式为文学注入了人的因素 ,达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人性的开掘 ,从而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获得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巴金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是既属于历史又属于中国 ,既属于当下也属于世界的。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论者认为,鲁迅先生创作这篇小说的指导思想是人道主义思想.并从狂人对社会吃人、家庭吃人的看法,从狂人变革现状的办法和历史"吃人"的史实等方面分析了鲁迅倡"人道"反"兽道"的人道主义思想.另外,论者还指出<狂人日记>是深受西方文学的人道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回归文学"是前苏联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其作品的主要倾向是暴露当时苏维埃社会的阴暗面,批评苏联共产党政策的失误,以及揭露历史内幕,因而这类作品在前苏联时期遭到长期"封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渐被"解禁",并回归到读者当中。俄罗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便是当时苏联"回归文学"浪潮中的热点之一,它的回归之路同样漫长而曲折,但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法律乃善良公正之术。人文精神在法律人才的培养中有着特殊意义。以《经济法》教学为例,可从以下四个途径着手:展现教师人格魅力,增强学生人文意识;挖掘法学学科内涵,召唤学生人文精神;革新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人文精神;开展法学社会实践,塑造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论赛珍珠非小说作品中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赛珍珠是一位精力充沛因而多产的作家。除创作出成功改变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小说,她也写过许多非小说作品,发表大量的演讲辞。这些作品在精神上与她的小说创作的宗旨是吻合的,它们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差异共存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政权,对秦律的研究一直是中国法制史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秦律虽然严酷但却包含人道精神。人道精神和人道主义理论是既相联系又有所区别的。秦律在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活动的管理、家庭关系的协调以及具体的司法活动等方面都体现了人道的精神。当然,对秦律中的人道精神应当给予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日瓦戈医生》一直为世人所瞩目并被广泛研究,但鲜有学者从叙事模式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研究。因此从结构主义入手,借助托多罗夫的主题句模式,通过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对各自命运的探索,来探究该作品所反映的二十世纪俄罗斯历史语境中的知识分子和平民大众的生存现状,及作者本人对当时社会乃至人类命运的追问考量,以期为理解该作品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学理性传统与人道精神读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思想资源 ,贯穿其中的理性传统与人道精神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思想动力 ,对建构主体性、现代性人格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在技术理性盛行、平面化感官化的后现代生存语境中 ,更需要重建价值理性 ,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地理学的视野中,桥头堡的文化精神资源与最直接传承了儒家文明的齐鲁文化保持着更多的血脉联系,与中国文明非主导形态的长江文明相距较远,而齐鲁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根源于农业文明的政治伦理人文,长江文明在本质上则是一种超越于意识形态与政治经济学之上的诗性人文,具有比伦理人文更高的审美价值,也是一种与当代语境中的现代化、城市化发展最接近的精神资源。在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市场经济必然转型以及苏北经济发展主动学习苏南模式的历史背景下,桥头堡城市发展中的人文精神面临着从政治伦理人文向审美诗性人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刚毅。通过对主人公在淘金路上面临的近乎残忍绝望的恶劣环境进行分析,进而对主人公为求得生存抛弃所谓人类文明而迸发出的狼性进行探究,以此展现其与自然抗衡的决心和意志,呼唤健康强健的人的生命力和震撼人心的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19.
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社会政治生活、伦理道德等因素赋予日本民族一种特殊的"物哀美"的审美精神。樱、菊花卉外扬而内蕴,深受日本民族的钟爱,樱、菊花卉的人文涵义是樱、菊花外在美和内在精神的一种升华,只有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才能理解日本民族的审美精神及其民族精神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话性是小说《日瓦戈医生》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中的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这两大方面。正是小说的对话性,使得人物显出内心思想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的特征;小说的结构也具有鲜明的对话性特征,即对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