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哈萨克族是世居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古老民族,是西北古代少数民族乌孙、塞种、月氏、康居、阿兰等许多部落和部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夫申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各部及各草原的叙述》中说,哈萨克是很早就有的古代部族之一,其族名也出现较早。哈萨克族是有1000多万人口的跨国民族,主要活动在地跨欧亚大陆的哈萨克草原上(杭爱山、阿勒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天山至乌拉尔山、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至耶底里河一带及加依克河流域。中国的哈萨克族约有120万,多与汉、回、维吾尔、蒙古等族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部落在哈萨克语方言形成中的作用周正成哈萨克族是一个以部落组织为主要社会组织形式的民族,他们中间主要有三大部落:大部(大玉孜),中部(中玉孜)、小部(小玉孜)。每个大部落又分为若干小部落。如大部又分为:乌孙、康居、杜拉特、加拉伊尔;中部分为:阿...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兄弟民族之一,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以及苏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国家,是中亚细亚占地最广、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哈萨克族以游牧为主。由于草原游牧的特殊条件,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古代氏族部落的名称。哈萨克族的氏族部落在历史上都曾有过各自的印记、口号,对这些印记、口号进行搜集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上,哈萨克族是由古代欧亚草原上众多部落和部族及其后裔经过长期错综复杂的交往和融合形成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哈萨克族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动,最终由一个独立的民族演变成为地跨中俄两国的跨境民族。关于哈萨克族成为跨境民族之后,伊斯兰教在新疆哈萨克族中的发展演变及"本土化"的探析,是近代哈萨克族宗教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族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孙灭国后,其族南迁帕米尔高原,因此,哈萨克族中的主要部落乌孙,不是2000 多年前立国于西域的乌孙,而是10-12世纪游牧于蒙古高原的兀孙,该部多数人后随术赤和拔都迁居金帐汗国;哈萨克族的族源也不是2000多年前的乌孙,而是汉朝的奄蔡、南北朝的曷截及他们的后裔──唐朝的可萨突厥。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族是一个善良纯朴,富有历史特性和独特风俗的民族。哈萨克族自古游牧于辽阔无际的草原,长期的游牧生活和部落、氏族等群体组织的存在,逐渐形成了哈萨克族独特而富有意义的风俗习惯。“阿斯、洽依、托依”是哈萨克族语,具有汉语中的祭奠、茶典、庆典之意。祭奠阿斯是哈萨克族为悼念已故的祖父母、父母等亲人的纪念仪式。  相似文献   

7.
佛经中包含大量印度故事,它们伴随佛经汉译传入中国,蜕化为中国各族民间故事的血肉.康居部是哈萨克草原最早信仰佛教的民族,古代康居高僧很早就从事佛经译述,使许多源于佛经的印度故事在现代哈萨克口头文学中世代相传,至今仍有踪迹可寻.哈萨克族民间故事的超拔想象、深邃智慧和奇诡构想,正是融合中印民间叙事艺术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乌孙是哈萨克族的主要先民之一,乌孙与汉朝的关系及对汉朝的认同,是哈萨克族确认归属国的端始,对哈萨克族的国家认同产生着较大影响。乌孙与汉朝的关系经历了互为接触、多重交往、归并汉朝的过程,对汉朝的认同由关系认同、归属性认同发展为合法性认同。从中可以看到国家认同高于一切,不仅是现代国家也是早期国家的最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人们使用毡制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从穿衣戴帽到日常所用,羊毛毡都是新疆农牧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新疆最具代表性的维吾尔族花毡和哈萨克族花毡都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精湛的手工技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少数民族事业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题.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工艺传承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工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的课题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由许多的氏族、部落组成,各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系谱,对于哈萨克族系谱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哈萨克族的历史发展。本文对哈萨克族系谱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求更好的开展哈萨克族系谱和历史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人们使用毡制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从穿衣戴帽到日常所用,羊毛毡都是新疆农牧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新疆最具代表性的维吾尔族花毡和哈萨克族花毡都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精湛的手工技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少数民族事业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题。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工艺传承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工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的课题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族妇女生育习俗调查●周亚成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全世界有哈萨克族1000万人,主要居住于中亚地区。我国的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有人口111万,是我国18个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新疆境内根据1990年全国人...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作为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其传统价值观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萨满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哈萨克族的传统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浓厚的法治意识、崇尚英雄主义和热情好客、相互救助等方面。通过对哈萨克族传统价值观的梳理和研究,深入了解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是在哈萨克族聚居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与中国同源的跨国民族如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等在中亚不仅有其主权国家存在,并已成为其国的主体民族.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的面积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哈萨克族人口最多,且中国新疆与其边界线最长.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哈萨克斯坦境内哈萨克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为契机,探究中哈两国哈萨克族积极互动型的"和平跨居"模式,促进中哈两国边境稳定,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5.
一、塞种的起源及其分布 中外史学家部公认乌孙族是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可是乌孙族原来并不在伊犁河流域,而是居于敦煌,祁连间,于公元前160年左右才西徙伊犁河流域,因而乌孙未到伊犁河之前,塞种与大月氏族已先游牧于该地,所以《汉书·西域传》称:“乌孙国……本塞种也,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悬度,大月氏居其地,后乌孙昆莫击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徙臣大夏。而乌孙昆莫居之,故乌孙民有塞种、大月氏种云。”可知乌孙虽在伊犁河一带建国,其中融入的塞种之民是不少的,现在于哈萨克族的克昔恰克、阿尔根等部落中仍  相似文献   

16.
一百年来,哈萨克族所走过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哈萨克族地区战事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哈萨克族饱受战乱的痛苦,不少氏族部落流离失所。新中国成立之后至50年代末,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哈萨克族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萨克是我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的后裔。其族源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的塞种、月氏、乌孙、康居、匈奴及以后的突厥、葛逻禄、哈喇契丹、克烈、乃蛮、钦察等。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形成了世代相传的习惯法。哈萨克汗国建立后,又制定一系列法典、条例。因此,对十六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哈萨克法进行探讨,将有助于其社会历史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羊毛毡是西北游牧民族常见的生活、生产制品,新疆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花毡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艺术特征。挖掘创新这种古老的纤维艺术的创作题材和产品品种,探索研发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的毡艺文创产品,使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保护的同时,获得新的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一、跨界民族总体情况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中国新疆接壤,这三个国家的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人、吉尔吉斯族人和塔吉克族人在中国新疆都有分布,只是有的民族在名称上有所区别而已。哈萨克族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另外在甘肃省也有少量分布;吉尔吉斯族人在中国境内的部分被称为柯尔克孜族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塔吉克族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中亚地区有30多万维吾尔族人口,其主体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新疆;在中亚人数众多的…  相似文献   

20.
羊毛毡是西北游牧民族常见的生活、生产制品,新疆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花毡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艺术特征。挖掘创新这种古老的纤维艺术的创作题材和产品品种,探索研发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的毡艺文创产品,使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保护的同时,获得新的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