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不断涌现,新词语大量产生,其中很多成为流行词语,其产生途径主要为外来词的吸收、固有词的“改造”、方言词的接纳、利用已有语素构造新词等四个方面。字母外来词大量增加、双音化趋势明显、外来词多元化倾向突出、仿造词现象普遍、口语性和形象性强,是流行词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的新词语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邵宜 《学术研究》2004,(9):131-134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新事物的出现 ,大量反映这些新事物的词语开始出现 ,数量之多是空前的。其中部分使用频率相当高 ,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表达成分。如何界定、看待新时期的新词语现象 ?它们与过去汉语创造新词的规律比较起来有什么特点 ?这些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 ,运用不同材料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本文对各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从来源上说,一种语言中的词可以分为本族词和外来词。本族词就是从本民族语言内部产生的词,是一种语言词汇的主体;外来词是指音与义都受到外语影响的词,它不是词汇的主体,但却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对外交往情况。然而,外来词最重要的功能是填补词汇空缺。这里所说的词汇空缺即是指在不同语言的接触过程中,一种语言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在另一种语言中无词表示的现象。当然,词汇空缺也可以用本民族语言的造词材料和造词规则创造出新词去填补,然而这种新词却不是音义都受到外语影响的外来词,而是本族…  相似文献   

4.
借名造词法是指借用一个表示甲事物的具体名词来指称乙事物,从而造成一个与甲词语音、书写形式相同的新的具体名词的造词方法。本文详细分析了借名造词法的理据、借名或新词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及其与非借名(新)词的不同,指出了借名造词法的优点及其在汉语造词法中的地位,并对77个借名或新词作了扼要汇释。  相似文献   

5.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音译词使用状况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亢世勇、刘海润主编的《新词语大词典》为例,调查、整理并分析了1978年至2002年间新词语中音译词的使用状况,揭示了音译词大量出现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符合中国人望文生义的心理;二是顺应了汉民族文化上的需求。有的音译词进入汉语后,在词义和组合方面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词义或有指称性发展,或有引申性发展;有的音译词变成了构词能力很强的语素,与其他语素组合后能产生大量新词。  相似文献   

6.
杨振兰 《文史哲》2007,(4):141-146
新时期汉语新词新义项的形成出现了由既有词派生和新词派生两种并存的情形,并进而形成了旧词多义和新词多义两种多义现象。新义衍生的主要模式引申和比喻在两种多义词中呈现出不平衡性,显示出新时期新义产生的某种特点和规律。有必要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对该种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其形成的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当代新词语对汉语语素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量产生于当代的新词语给汉语的语素系统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产生了一些新语素,其中包括部分字母语素;其特点是受外来词影响而产生,大都经过缩略过程。二是一些固有语素产生了语素新义,主要是汉语词汇系统自身繁衍的结果,通过造词、吸收非普通话意义、窄化旧义、起用古义等途径形成。  相似文献   

8.
开放改革以来汉语词汇的新发展及其社会心理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改革以来汉语词汇的新发展表现为:一、增加了不少外来词;二、出现了不少拉丁字母组合的新词;三、简缩词有增多的趋势;四、吸收了不少有表现力的港台词语;五、一些词语因比喻和引申产生新义;六、出现了一些构词能力很强的语素。其社会心理原因是:求新、求简、求雅。  相似文献   

9.
仿词造词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兰民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47-149,154
仿词造词法是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词,更换其中的部分词素,仿造一个语言新词的造词法。仿词造词法与通常所谓的仿词修辞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仿词造词法类型丰富多样,其既符合语言的系统规律和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规律,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能够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以《红楼梦》为基本语料库,对比不同时代的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相同范例,可以发现:修辞造词其实是一个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同常规词语比较起来,修辞造词有着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即在表达词的概念义的同时,还鲜明地传达出词的附加义——由修辞背景所带来的附加形象色彩、情感色彩等。从个性、偶发的修辞格到群体、常用的普遍修辞文本,最后到打破规则却又创造规则的新词语,对《红楼梦》修辞造词动态过程的解析可以有效揭示:汉语中的修辞造词,正是在这种长期的、历时的演变中将最初的个性化修辞效果,最终固化在静态的普遍词义(色彩义)中,从而呈现出奇崛美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全球化时代新词新语对汉语的冲击入手 ,提出语言是一个动态系统 ,语言吐故纳新的途径就是引进新词语。着重阐述了引进新词语的翻译的策略 ,并对汉语引进英语新词语这一语意现象的理据和语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是上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新义,形成一批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语词。以《齐民要术》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新词新义进行考察,可见到这一时期产生的新词新义及它们的发展演变,探讨这些双音节词在汉语史中的承传情况。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陌生化与语用诉求的达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汉语中,有不少港台词、网络词,以及通过术语泛化的途径而产生的新词.这些新产生的词语,绝大多数都有日常语言中的对应物,但是它们的出现却离析了原有词汇系统中能指与所指的规约性,要么换用新的能指,要么将所指移位,从而形成新的符号联结,与原来的词汇系统形成对抗和解构.而且,在与旧词的共时竞争中新词往往取得优势地位.本文就这一现象展开讨论,探析几类新词胜出的背后所隐含的语用诉求,以及达成这些语用诉求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四音节新词语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日趋发展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多音节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多音节新词语中,四音节新词语又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据计算机统计,全日制十年制《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980,共20册)中出现的词语共18177条,其中四音节词语841条,仅占总数的4.6%。①中学《语文》课本的词语基本上反映了新时期以前四音节词语在汉语词汇中的分布情况。韩明安主编的《新语词大词典》新时期(1977-1990)部分,共收词条5439,四音节达2154,占总数39.6%;于根元主编的《1991·汉语新词语》和《1992·汉语新词语》分别收词…  相似文献   

15.
缩略是创造新词的重要方法,因此研究缩略语,就能使我们从结构类型和意义两方面,对语言中由简缩方式形成的词语加以认识。但还有些问题,如缩略语的界定问题,数词/数词素+名词/名词素组合(有的文献称之为数括语)的归类问题,虽然已有专家对此进行过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笔者觉得尚有可质疑的空间。本文拟对上述两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以便使我们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因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必然使之发展。由于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新问题的出现而注入的词汇称为新词。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有大量的新词涌入。这些新词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本文探究了英语新词的主要来源,以此来激发英语学习者的兴趣,扩大词汇量,更加熟练地运用英语。  相似文献   

17.
港澳新词语构造八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通过对3400多个港澳新词语进行细致的分析,概括出8种重要的构词方法,显示出港澳新词语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同时也反映出港澳的一些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8.
周振鹤 《中国学术》2003,4(3):262-268
社会的发展会使语言不断产生新词语,或者将旧词赋以新意义,在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候或不同文化接触交流的时候,这种现象就更加显著。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新词语(包括旧词新义)快速出现的时期,但都未能使中国基本话语系统受到根本性影响,或者说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日汉字文化的互动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文化圈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存在共同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因而又称为“汉字文化圈”,中国是汉字文化圈的“直属圈”,日本是汉字文化圈的“自治圈”。在古代,源自中国的汉字广为影响日本,日本也逐步实现文字的“和风化”。近代日本在译介西洋语汇时,大量创制汉字词,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择取中国古典词翻译西洋术语;(二)利用汉语词素和汉语造词法,创制汉字新词,以翻译为洋术语。这些日制新词在清末民初大量输往中国。故中日汉字文化呈现历时性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英语正以一种强悍的姿态和惊人的速度侵入汉语,我们的语言习惯甚至思维习惯已经有一部分变成英语文化了,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英式汉语。英式汉语在词汇层面主要体现为增词、造词、赘词等现象,这一分析构成英式汉语系统分析的重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