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格萨尔》学是西北民族大学名副其实的特色学科。老一代学人为《格萨尔》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机构的设置与科学管理保证了学科的稳步发展,学术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知难而上、锐意进取是学科建设不断迈进的活力所在。从全国范围来比较,西北民族大学的优势在于构建了“广义《格萨尔》学”理论体系,特别是对土族、裕固族《格萨尔》的发掘、整理、翻译和研究,尤其走在全国《格萨尔》学研究的前列,其突出成就已为国际、国内学界公认。它表明,突出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特色———创造性和先进性,运用新思维、新观点,突破以往只对《格萨尔》进行文学及史学研究的窠臼,从语言、宗教、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社会、伦理、军事、心理等各个学科角度进行全面研究,对于这样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突出本学科的地域、民族特色———在重点研究藏族《格萨尔》的同时,对流传在蒙古族、土族、裕固族、普米族、纳西族、白族、撒拉族等相关民族中的《格萨尔》也要进行深入研究,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远程教育学》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远程教育方向的入门课程,更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文分析了这门课程目前实施情况及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对它进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严复一生著译丰富,主要代表有八大译著。他对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翻译界以及教育界贡献殊钜,同时对近代中国的版权事业进步亦有鼎力之功。其译著《群学肄言》开创了出版业内多个第一:第一个采用写真版印刷,第一次使用版权印花,所立之约也是近代中国出版业内第一份出版合同。通过对严复及其译著《群学肄言》的研究,可以让后人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4.
《古兰经》作为真主启示于穆罕默德并传达给人类的指路明灯 ,以人类作为大地的代治者 ,只有通过世界万物中的人类才能把真理性的方案施展开来。那么 ,《古兰经》中怎样让人类 (确指穆斯林 )信守真主之正道的呢 ?就是说 ,人们接受伊斯兰教并遵守成为穆斯林 ,并非中世纪的那个特定时代的仅有的现象 ,而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随处可见的 ,随时发生的现实状况 ,所以 ,在人类共存共荣 ,相互欣赏的多元文化景观中 ,以辩证的、历史的、科学的态度研究《古兰经》教化人类的逻辑证明学 ,以使人们对宗教、文化、文明乃至真理有一个理智的、公允的理解角度  相似文献   

5.
孔子<诗>学与孟子<诗>学奠定了儒家诗教的基础,但在价值取向、用<诗>实践及理论价值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孔子用<诗>基于修身的目的,注重<诗>的社会功效.而孟子则把<诗>当作论据来使用,并扩大了用<诗>的领域;孔子<诗>论注重诗的本体特征,认识到了诗歌的美学特质.而孟子引<诗>为用,亦常常能阐发并丰富诗的义蕴,并开启了把诗歌作品与作家的生活实践相联系的认识论;孔子<诗>论留给后人的是修身、达政的诗教.而孟子<诗>论留给后人的则是对艺术品的接受与鉴赏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6.
冉光荣 《民族学刊》2015,6(2):46-49,107-109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第一本民族史——《羌族史》一书的撰写起因及背景,在《羌族史》成书的背后,既有胡鉴民、冯汉骥、葛维汉等中外专家杰出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又有徐中舒先生的支持和期盼,更有特定历史时期,羌学研究者的忧患责任意识。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建立催生了四川大禹学会,大禹学会成立十余年,对全球大禹文化资源进行了最为全面的收集和研究,提出了禹羌文化的研究课题。而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地区灾后重建所激发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现象和发展机遇,极大地扩展了羌学研究的领域,有待学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回族研究》50期看近13年来的回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回族研究》创刊13年来所发文章作了详细的量化分析,从作者队伍、年龄结构、地区分布、文章内容所涉及学科等多个方面,讨论了刊物在回族学研究领域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它在国内学术界产生的影响;并附带回顾了13年来回族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思考,以期对今后的回族学研究起到某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成他相续论》是法称著作中唯一一部不是专门讨论因明问题,而是站在唯识学派的立场上运用他的因明理论论证他人心续存在的论书。该论以及调服天所著唯一的印度人的注释梵文原本均已不存在,迄今为止的研究都以藏文本为基础。奥地利科学院亚洲人文历史研究所藏有一份该论典注疏的梵文残卷照相拷贝。这份写卷使我们第一次有可能体味法称《成他相续论》的梵文原文风貌。但该写卷严重残缺,仅存7叶片。根据这些仅有的资料,文章对该写卷的状况和内容做了描述,进行写卷的部分还原工作,并根据从该写卷中获得的新资料对前人研究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9.
虎学良,中国伊斯兰教青年学者,曾于1946年著成<回教女子三字经>.本文基于该书所阐释的回族穆斯林女童的教育观,旨在对作者关于回族穆斯林女童的信仰教育、道德教育、知识教育、生活常规教育、社会教育及劳动教育的教育思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壮族历史文化与《壮学丛书》 --《壮学丛书》总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壮族是华南珠江流域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土著民族.壮族经历了先秦时代的自主发展、秦汉至民国时期在中央王朝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处中生存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三个阶段.在自主发展时期壮族先民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语言文化,形成了以"那"(稻作)文化为中心的民族文化体系以及以铜鼓为代表有青铜文化、以花山崖壁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以<布洛陀>为代表的神话文化,以鸡骨卜和"麽"为代表的原始宗教文化、以"三盖"说、万物"波乜"观为基础的朴素哲学思想和以"欢敢"(岩洞歌)、"欢娅圭"(蛙婆歌)为代表的歌谣文化等.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下的发展时期,今桂东、桂东南、桂北的壮族先民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而今桂西南、桂西北及滇东、黔南地区的壮族及其先民则形成了主体性与开放性、包容性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保持本民族语言本质一致性,利用汉字及其构字方法构造表达壮语音义的民族文字;吸收汉族宗教文化因素,形成了以"筛"为代表的信仰多神的民间宗教;以氏族部落"都老"制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延续;以民歌为主流和以歌圩为表征的文学艺术等.在今桂西地区,有不少汉人长期与壮族杂处而融入壮族之中.壮族文化与华南、东南亚及环太平地区诸民族文化具有渊源关系,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壮学是以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为对象进行历史性、现实性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壮学丛书是以建立壮学体系以及促进壮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的一项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汪双英 《中国民族博览》2021,(11):188-189,203
《北极风情画》是无名氏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爱情题材作品,从叙述分层的角度解读该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文本包含了三层故事:我在华山的经历;林与奥蕾莉亚的爱情故事;奥蕾莉亚与瓦希利的故事,林与奥的故事被渲染.这一叙述手法的运用一方面使得作品赢得了大量的读者,另一方面又使故事文本单独化,最终使得作品的主题不突出,从而导致了对于该...  相似文献   

12.
金喆 《民族论坛》2013,(8):76-79
本文拟通过我院《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授课实践,分析诸多文化因素对藏族学生获取该课程知识困难的原因,进而探讨民族教育中跨文化教学理论,以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格萨尔》史诗的仪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西藏研究》2009,(6):35-41
《格萨尔》史诗是一部描述居住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民远古部落时代的生活画卷,它展现的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世界。文章对最能表现这个世界的“仪式”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认为“仪式”由原初的世俗上升到宗教,具有了宗教意味,其巫术内涵是文化与诗学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14.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他和他的作品<春潮>.  相似文献   

15.
王军涛 《民族论坛》2013,(7X):79-84
文章对《格萨尔》史诗艺术改编的五个阶段进行了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格萨尔》史诗艺术改编的思考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左传》入手,重点论述了其中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对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地位作了简要概括,强调中国古代礼乐一体、礼乐并重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说明了中国音乐与诗歌、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有关音乐的论述进行分析,将其音乐思想的核心总结为"仁""和""善",这些思想又在《左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认为,《左传》音乐思想的主要特点体现为教化作用、等级观念、中和思想三个方面。从教化作用来讲,音乐在人的德行、礼仪、仁爱的建构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在于稳固德行、安抚邦国;《左传》中音乐思想还表现为严格的等级观念,绝不允许僭越,有强烈的宗法色彩等特点。中和思想的深刻内涵就在于世事应和音乐一样有所节制,而中和之美是音乐弥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格萨尔》史诗艺术改编的五个阶段进行了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格萨尔》史诗艺术改编的思考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的渊源经典《古兰经》传入中国后,经过口传心授→口头译解→文字注释的缓慢发展过程,其基本大义终被中国穆斯林了解和认知。《古兰经》的中文注释,从时间和质量来讲,尽管较之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英语等语种对《古兰经》的注释,具有一定差距,但从世界范围内《古兰经》注释的整体格局来看,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为《古兰经》注释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中国伊斯兰教及其学术活动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促使《古兰经》从象牙塔走向民间,结束了中国穆斯林绝大多数人不解其义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这两部长篇小说之间的比较研究,是目前国内在<源氏物语>研究方面的主要课题.本文从比较文学入手,分析论述了国内的研究成果,从而说明国内目前的研究仍然偏重于比较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壮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认为,壮学是在“后轴心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文化中心主义”逐渐被打破,区域性、族别性研究蓬勃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壮学产生所依赖的学术基础是壮族研究。80年代以来,壮族研究成果的系列化和综合化,使学术界在壮族渊源、壮族文化的本质等根本问题上基本上达成共识,从而为壮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壮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发散性,这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壮学的神圣使命是要促进壮民族的文化自觉,沟通世界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