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区域物流园区规划的主要因素,结合客观赋值法,建立区域物流园区规划模型,采用权系数法时区域物流园区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选定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模型应用到物流园区实际规划项目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释了常用于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的方法,对布局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分析了遗传算法对模型的求解。此外,文章给出实例背景,对某港口城市的国际物流园区G进行规划,给出相应的规划方案并加以评价,对现实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珠三角地区物流园在规划、建设及政府的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珠三角地区物流园区发展优化的对策:充分做好市场调研,遵守市场规律,完善物流园区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强化物流园区运营;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物流网络系统中的重要节点,物流园区之间的协同与互动是物流组织网络化运作的重要方面,是实现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物流园区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物流园区的协同运作,既有利于优化存量资源的运营效率,也有助于未来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向着竞合有序、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围绕物流园区孤立运作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物流网络理论为指导思想,提出促进物流园区持续发展的网络协同模式,这种新型的运作模式是对物流业服务模式的一种创新性探索,对于研究区域物流合作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物流园区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 ,物流园区设施的合理布局是物流园区规划的主要内容。目前 ,有关物流园区设施布局方面的研究较少 ,航空物流园区规划及设施布局方面的文献更是难以见到 ,几乎没有可参照的模式。文章从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出发 ,根据现代物流理念、航空物流的特点以及最优化方法 ,研究航空物流园区规划及设施布局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0—2021年全国1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智慧物流园区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建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智慧物流园区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智慧物流园区能够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果表现出先增后减的态势。(2)智慧物流园区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技术创新发挥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3)智慧物流园区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中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等级较高城市依靠区域位置优势,科技创新水平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完善,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智慧物流园区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更显著的推动作用。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拓展智慧物流园区试点范围,充分发挥智慧物流园区辐射带动作用;落实差异化的产业政策;积极推进智慧物流园区数字化建设,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区域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物流园区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建设项目,通过分析高新技术条件下长株潭区域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提出如何建立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系统架构,以及实施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的步骤。  相似文献   

8.
物流园区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物流园区设施的合理布局是物流园区规划的主要内容,目前,有关物流园区设施布局方面的研究较少,航空物流园区规划及设施布局方面的文献更是难以见到,几乎没有可参照的模式。文章从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出发,根据现代物流理念,航空物流的特点以及最优化方法,研究航空物流园区规划及设施布局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公路网建设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科学配置交通用地规模,为区域公路网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在分析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平衡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土地利用效益系数为目标函数,以土地资源、社会需求和生态环境等为约束条件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模型,并以陕西关中地区土地利用为例,设置了16个变量,建立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和交通用地合理规模,为科学配置土地资源、确定区域公路网建设规模以及进行区域公路网规划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系统梳理我国目前物流园区建设的前期规划程序步骤以及各个程序的目的和作用,借鉴德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可知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前期程序中存在项目建设主体“重建设、轻规划”、政府“一事一议、缺少总体谋划”和项目用地缺少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问题。由此,政府应完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前期程序的总体思路,并根据总体思路提出物流园区发展中的规划主导,促进园区项目建设主体对总归、可研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具体物流项目建设的过程监管。  相似文献   

11.
描述一种用于计算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准则(MVDR)波束形成最佳权矢量的三角形Systolic阵列。提出了一种称为“权冲洗”的新方法,不需要增加任何线性Systolic阵列,便能直接从三角形Systolic阵列中提取最佳权矢量。该方法非常简单、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GPU的平滑地形可视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GPU的平滑地形可视化算法,侧重于解决地形可视化方法面临的时间连续性和空间连续性问题。算法采用了规则地形块的批LOD可视化方法。基于平滑过渡的思想,考虑了地形块相邻层次间的过渡和相邻的不同地形块间的边界匹配关系,以地形块的区域划分为基础,为每个顶点实时分配相应的过渡权值,在地形块的绘制过程中同时完成了不同LOD层次以及不同地形块间的平滑过渡,实现了整个地形的平滑可视化。面向GPU的算法设计与实现保证了其执行效率。针对典型数据集,该算法能够以较高的帧率完成大规模地形的实时平滑漫游,避免可视化过程中的裂缝和突跳等不连续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绕成绞状纤维的微波测湿提出了一种归一化测量——单位线密度衰减,这样,对一定物质而言,在一定温度下,只需一条校准曲线,就可用于不同微波衰减、不同湿量、不同周长的绞状纤维的微波测湿。我们对生丝进行了试验,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漏洞严重性的灰色层次分析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系统漏洞的严重性评估问题,提出基于灰色评估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的量化评估模型。首先根据漏洞严重性的影响因素,建立漏洞严重性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递阶层次模型并计算漏洞各因素的权重,采用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方法对漏洞各层次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得到漏洞的综合评估结果即漏洞严重性的等级和综合量化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准确地评估系统漏洞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当前几个甘薯亲本的配合力分析比较得出:以绵粉一号作亲本的后代块根三个主要性状(鲜苕重、薯干重、烘干率)的一般配合力(GCA)均高,特殊配合力(SCA)方差也大,后代材料平均烘干率32.51%,远远高于其它常用同类亲本。鲜苕与烘干率的负相关不显著,不失为一个好的甘薯育种亲本材料,为丰富我国甘薯品种的种质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超高密度水泥浆由于体系中惰性颗粒较多,水泥浆流变性能与水泥石力学特性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以颗粒级配和紧密堆积原理为理论依据,通过计算水泥石单位面积上加重剂所占面积比,建立了加重剂不同粒径匹配模型和不同粒径加重剂加量的数学模型。调整体系加重剂的颗粒粒径匹配,并对加量进行优化计算,使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模型计算出添加三级颗粒时,粒径的最佳匹配关系为r1∶r2∶r3=1.00∶0.40∶0.07,三级颗粒的体积加量为V1∶V2∶V3≈354∶45∶1。大量实验表明,密度为2.6g/cm3的超高密度水泥浆经过合理粒度级配、加量控制的水泥石抗压强度可达到12MPa(24h,50℃常压养护)以上,且流动性能良好,在现场能够一次完成配浆。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3mm低电压二次谐波渐变结构复合腔回旋管,采用二次回旋谐波工作可以在获得高效率的同时,降低工作磁场到基波工作所要求磁场的1/2,使磁场系统简单紧凑。选择工作电压为25kV,可以降低回旋管对绝缘的要求和供电系统的体积及重量;采用渐变结构复合腔控制模式竞争和提高效率;工作模式为低损耗的TE02/TE03模式,有利于连续波工作。通过对回旋管中谐振腔结构、模式竞争以及注—波互作用的研究,分析了高频结构特性、寄生模式的抑制和工作参数优化等问题,给出了模拟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线性矩形广义系统,研究了基于动态补偿的有限时域模型预测控制问题,给出了存在合适维数的动态补偿器使得闭环系统正则、无脉冲、稳定的充要条件.在有限时域性能指标中引入一个终端有限权矩阵来保证稳定性,并利用矩阵不等式和Lyapunov方程求解优化问题,将提出的Lyapunov方程转化为双线性矩阵不等式形式(BLMI),以便采用路径算法最小化性能指标,保证了闭环系统是容许的.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四川10年来育成品种(组合)的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常规棉各结构因素与皮棉产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而杂交棉仅衣分达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杂交棉的产量潜力比常规棉大。在对皮棉产量比CK增产5%以上的常规棉和增产10%以上的杂交棉的分析中,铃重与皮棉产量均为负相关。表明常规棉和杂交棉高产潜力的进一步改良,重点应提高结铃数和衣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