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小说悲观苍凉的基调源自其渗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意识,这种悲观苍凉的基调表现于其小说中无爱的婚姻这一表现内容上,也表现于张爱玲式的语言这一表现形式上,以<半生缘>为例论述苍凉在张爱玲小说中的彻底贯彻.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独树一帜、不同凡俗。文章从题材、人物、意象、视角、手法、语言等六个方面对其风格进行了阐述 ,认为“苍凉”是她小说风格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的讽刺中渗透着的苍凉气息,时代、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影响,是这种独特审美情致形成的原因.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对乖讹的展现,苍凉的底色的铺设以及独特情致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往往蕴涵着一种直触人心的悲剧意识,而"苍凉"、"悲凉"也成了其小说风格的最佳代名词,同时,也是小说的核心所在。然而,其苍凉感的产生并不仅仅是由于故事的悲剧性,也来源于整个文本的字里行间以及作品之外的作者的个人因素。从文本和作者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多方面原因,从而可以展示张爱玲及其小说的独到之处与美之所在。首先,从篇名的距离、故事的距离、世俗的贴近、人物的不彻底性、意象的暗示、创作者的隐匿六个视角探讨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文本技巧。其次,从中西文化的积淀和苍凉的人生体验两个方面揭示张爱玲自身的遭际在形成其作品苍凉基调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说不尽的苍凉——论张爱玲小说苍凉人生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为我们构置了一幅乱世生存的悲凉图景,"苍凉"是张爱玲对生命、人性和文化的言说方式,也是其小说独特的美学标记.张爱玲的小说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全方位、多视角地勘探凡俗人生、体味世事变迁和人生的苍凉,得益于她古今杂揉、中西兼备的叙事技巧.张爱玲小说已经超越了世俗的陈述,成为不失大气的关注人类生存本相的经典,这正是张爱玲小说苍凉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风格的主要基调。有别于古典时代的苍凉感,苍凉不仅是一种文体风格的书写,还是现代人生存图景的隐喻。人生和谐、柔和维度的强调拓展了张爱玲人性理解的宽度,构成张爱玲小说苍凉背后的悲悯情怀。从生活的日常性、细节当中读解历史人生,苍凉是生命悲剧体验的隐喻。人在时代生活面前的软弱无力所造成的人生悲剧是形成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跟张爱玲对五四运动的复杂接受有关。由于对五四精神接受的游移与不定,历史与人在张爱玲那里就成为一种在现实当中无法达到和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7.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风格的主要基调。有别于古典时代的苍凉感,苍凉不仅是一种文体风格的书写,还是现代人生存图景的隐喻。人生和谐、柔和维度的强调拓展了张爱玲人性理解的宽度,构成张爱玲小说苍凉背后的悲悯情怀。从生活的日常性、细节当中读解历史人生,苍凉是生命悲剧体验的隐喻。人在时代生活面前的软弱无力所造成的人生悲剧是形成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跟张爱玲对五四运动的复杂接受有关。由于对五四精神接受的游移与不定,历史与人在张爱玲那里就成为一种在现实当中无法达到和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6,(5):53-57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常以苍凉著称,她的许多小说,诸如《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开头都为读者展现出了一副苍凉的意境,《小团圆》也不例外,在《小团圆》中她把这种苍凉文风发挥到极致。关于《小团圆》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综观这些学术成果,关注的热点问题大都是小说是否为作者的自叙传、"张胡之恋"的内涵、张爱玲的妇女观等,对小说的苍凉文风关注不够。通过研读文本,可以看出《小团圆》虽然是自叙传,反映了张爱玲的少年生活、求学经历、爱情遭遇、母女关系等,但又不同于自叙传,它来源于张爱玲的生活积累,同时又有张爱玲的匠心独运,它反映了张爱玲高超的创作技巧,特别是张爱玲对苍凉风格的选取运用。张爱玲在故事的编排、人物形象的设计、意境的营造方面,都给小说打上了苍凉的底色。她在《小团圆》中编织的破碎的家国梦、难圆的闺阁梦,塑造的盛九莉、邵之雍、蕊秋、盛九林等可悲可怜的人物形象,营造的大考前的早晨、晚唐的月亮、木雕的鸟等紧张或冰冷的意境意象,揭示了乱世背景下浮世生活的不可预测和难以把握、爱情的短暂和失去难再得、每个生命或物质个体的微不足道。她冷冷的地撕开了生命华美的袍,使人在看到生命本真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小团圆》让人在张爱玲去世20多年后,读之仍不免叹惋,它是张爱玲的人生感悟,也是张爱玲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更是张爱玲悲剧意识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张爱玲小说中的爱情出发 ,分析了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魅力———抒写真实人生的魅力。虽然她摒弃了美好的理想 ,抒写了真实的生命状态 ,无奈而苍凉 ,却给人一个坚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小说的“传奇”之处,主要表现在它传达出普通人在平俗的日常生活中心理上的一种怪异、苍凉的感觉。“苍凉”成为张爱玲观照人生的一种审美心理定势。这种审美心理的形成有其家族氛围、成长环境的影响,也有着时代的投影。  相似文献   

11.
分析指出,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具有浓郁的悲情色彩和苍凉的审美风格。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使她对"苍凉"有着深刻的体会,她把自己的苍凉情怀写进了小说,把苍凉诠释于亲情的无情、爱情的无爱,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无情无爱的苍凉世界。  相似文献   

12.
小说《半生缘》中的电影艺术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广泛地接触了各种电影文艺,并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电影艺术手法,使其笔下的作品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本文从蒙太奇、空镜头、化入与化出、特写、电影化意象等方面来分析小说《半生缘》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品读她笔下演绎着的平凡而苍凉的人生,深入地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小说的"影视化"创作,有效地拓展了文学的生存与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张爱玲作品的基调定位为苍凉。但是,她的作品不只是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斥着冷峻、黑暗、病态心理等的"苍凉的世界",也有温情的一面,也给人以希望,只是她将其表现得很微妙,需要读者细细品味。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小说《色戒》,可以看出张爱玲独有的温情。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王佳芝就是张爱玲温情视野的最佳践行者。  相似文献   

14.
在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张爱玲作品的基调定位为苍凉。但是,她的作品不只是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斥着冷峻、黑暗、病态心理等的"苍凉的世界",也有温情的一面,也给人以希望,只是她将其表现得很微妙,需要读者细细品味。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小说《色戒》,可以看出张爱玲独有的温情。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王佳芝就是张爱玲温情视野的最佳践行者。  相似文献   

15.
典藏文本是图书馆重要的研究资源.《张爱玲典藏全集》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再现作者在那特定时代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的真实体现,揭示作者在那一时代所特有的苍凉人生.探寻张爱玲小说中苍凉美的产生,在于张爱玲生命文本中苍凉人生的历史体验、文化体验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在张爱玲笔下,女性情感荒芜苍凉到了极致她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震动了当时的文坛她的小说是关于人性的哀歌,作者母爱的失落亲情的沦丧和爱情的虚无三个方面解读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情感世界,进而分析张爱玲在现代文坛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带有浓厚的创作主体的情感,笔下人物的精神世界,正是张爱玲本人对家庭、时代的无奈、无助和无望情绪的再现,是她自己"内心的现象".在这种情绪之下,作品中引人注目的失落和苍凉感,读来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新论     
张爱玲思想不入正统,创作不入主流,却因其作品特殊的魅力吸引读者无数。本文勉力探奇,侧重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两方面加以阐述。张爱玲人生感悟的独特性在于:(一)具有以悲为基调,悲喜调和的生命观。(二)具有个人的而非大众的,现实的而非理想的人生视角。(三)认为人生无爱而人性充满弱点。(四)认为人生安稳的一面有着永恒的意味。张爱玲将其独特的人生感悟渗透到小说创作中,创造了一个苍凉而美丽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9.
从张爱玲独特的女性视角分析,与同时期的男性作家对比,阐述张爱玲对城市文明情有独钟。她的小说致力于女性的奴性意识和人性的挖掘,感叹女性命运的苍凉;与同时期同为畅销小说家赵树理对比,她的小说受身世影响,是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使她对“苍凉”有着深刻的体会,她把自己的苍凉情怀写进了小说,把苍凉诠释于亲情的无情,性爱的无爱,用笔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无情无爱的苍凉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