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方面是对我国现行民主机制的概括,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必须长期坚持、发展的重要政治发展方向,其在理念上呈现出对西式民主的三重超越:在政治主体上用“人民民主”超越“公民民主”,强调人民的整体性与能动性,以发展的视角、关系的视角来理解社会;在运行评价上用“全过程民主”超越“选举民主”,以逻辑过程的闭环和时间过程的延展实现对程序合法与结果正义的双重追求,通过树立目标、团结奋斗开辟出全新的社会发展路径;在价值追求上用“实质自主”超越“自由民主”的“形式自由”,既强调自由的权利又注重实现自由的能力,让权力服务于国家建设、民族复兴,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支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理论自信,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政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内涵及三个代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指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可以说,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宗旨和落脚点,我党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观是党关于自身政治属性、阶级立场和服务对象等在价值观念上的集中阐释,具有特定的内在构成。具体来说,在价值内涵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监督和人民共享;在理论特征上,党的“人民至上”价值观日益彰显出人民性与党性相统一、建构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理论品质;在实践要求上,党长期坚持着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服务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执政策略及自我革命的执政精神。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从历史的深沉视野中客观地发掘“人”的历史发展规律,在塑造“人民”概念的过程中,对“人”的本质予以理论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形象”进行部分吸收与主动转化,在奠定“人民”主体性的同时,赋予“人民”以身份属性与集体属性,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之“人民”概念。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通过“人的本质”揭示了“权利”的本源和主体,即“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化的理论产物,是结合中国的现实实践并突出关怀“人民”的重要思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要求,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理论的实践反馈。中国的人民之权利建构应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依托,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要依归,确立生存权与发展权的价值先导性地位,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话语体系,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彻底实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交织着三条叙述线索:一,横的比较。通过“愚公移公”和《圣经》、“吴刚伐桂”和“西西弗斯”及其现代诠释的比较,力图阐明中国生命文化作为人类生命文化的共同价值蕴含和作为民族生命文化的特有价值蕴含。二,纵的比较。在中国传统生命文化演变历程中,“愚公移山”和“吴刚伐桂”作为两则自我批判的神话和仙话先后两次宣告了人的觉醒:人从对于神和仙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而中国现代生命文化又在一个更新或更高的层面上重复着同样的历程。三,以小见大、知微见著。从“愚公移山”到“吴刚伐桂”及其现代诠释,体现了中国生命文化精神源流的底蕴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中心”有着深刻的话语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它既继承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更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给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回答。与此同时,面对全球发展不平衡以及诸多不确定性的复杂现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叙事所坚持的人民立场,为解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著名的“七一”讲话中告诫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江泽民同志的上述讲话,不仅是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共产党人为政公德提出的标准。  一、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为政公德的最高准则  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工作。作为处于执政地位的政…  相似文献   

8.
邹宇昆 《学术探索》2003,3(5):21-24
邓小平以人民为本的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批判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部分 ,形成了既带有传统特色 ,又更具当代特色的人民为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精神”的哲学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河北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对河北人民在新世纪的心理状态、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以及行为模式的综合反映。”为什么现在要提出提炼“河北精神”?我们认为它是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的。   首先,提炼“河北精神”,符合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北人民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战略部署,不畏各种困难和挑战,凭着自己执著的追求和科学务实的精神,使河北省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  相似文献   

10.
民主是全人类的价值共识。古代氏族原始的直接民主在人类步入文明社会后因时空间条件的限制而难以有效地转化为现实。代替而至的西方国家“代议制”间接民主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形式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政治形式。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挽救民族危亡的急切心理出发,曾照搬移植西方民主制度模式,终因水土不服而告失败。中国共产党不负历史和人民重托,团结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坚持“两个结合”,创造了具有独特中国气派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形式,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新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进一步彰显人民主体的价值地位,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人民司法、司法民主的重要制度表达形式,是新时代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司法路径。本文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视角出发,以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司法大数据实证追踪公民参与司法的程度、组织、范围和效能。研究发现,人民陪审能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宽广的施行空间;人民陪审所包含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深刻影响司法决策;人民陪审所生发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于人民司法,不仅拟合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本质要求,也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司法治理技术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全面小康”这个目标,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全中国人民的庄严号召与承诺。它在我国人民刚刚实现“总体小康”,而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之际提出来,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创造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结果由人民评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面向未来打造“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从而构筑起思想高地、智库高地、文明高地、话语高地、智能高地。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低维表象,不是现代化的高维本质,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具备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向上发展的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就拥有了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上的理想化、技术上的进步化、发展上的绿色化、外交上的和平化。相较于西方以“资本至上”为逻辑的现代化指导下的割裂对立的人与自然关系,中国式“人民至上”逻辑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解决了发展和生态的冲突,为众多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方案。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指导下,只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整体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观,才能真正克服资本主义逻辑的缺陷,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15.
《南方论刊》2009,(12):I0006-I0006
2009年6月24日,深圳市人民公园获得中国首个“世界月季名园”称号。2009年11月1日,在公园文化节开幕式上,世界玫瑰协会联盟前任主席杰拉德·梅兰、世界玫瑰协会联盟副主席津下孝正为人民公园颁发“世界月季名园”奖牌。至此,深圳市人民公园成为中国首个荣获世界月季名园的玫瑰园,这也是我国玫瑰行业获得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6.
“为人民服务”作为伦理命题和道德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而且只有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同时 ,“为人民服务”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质态的调适与升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向。比之于其他层面展开的讨论,“民主何以全过程”这一视点构成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元论题”。就结构要素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之“全”的形成动力不止一端,包括以民主集中制为精髓的实践原则、“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相结合的经验铺陈、由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构成的权利聚合,以及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相链接的程序展演。从整体性层面来讲,这些现实要素是系统解答人民民主过程之“全”的重要内容,也是持续走好中国式政治现代化道路、助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用“人民文学”的旗语为网络文学指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倡导用“人民文学”的旗语引领网络文学,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网络文学还不是“人民文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网络文学可以成为“人民文学”.但“人民文学”是新世纪文论语境中颇有异议的一个概念,争议诱因集中在思维定势、运思方式、生产方式.基于此,向网络文学亮出“人民文学”的旗语,必须构建生成性的“人民文学”观,从媒介维度探索网络“人民文学”的生产方式,提炼网络文学中孕育的人民性精神形态.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本是邓小平的重要思想,它深刻影响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所制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邓小平以人民为本的思想,是对中华民族民本思想传统的弘扬,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思想,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摆在“根本”的位置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20.
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表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融汇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的一条逻辑主线。“人民至上”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点,分析了党和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互促共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根据世情国情,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调整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人民至上”的实践价值愈加凸显。对“全体人民”的深层关照和全面解析,对美好生活内涵的深度开发,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价值逻辑的科学认知和时代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