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发自于社会经济与物质生活条件的大变革,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结构嬗变。青年转型与社会转型同步进行,相伴相随,而“青年一代进入自立的社会生活的过程具有两个侧面:青年的社会化与社会的青年化”①。因此,如何分析目前社会的青年化趋势,如何使青年的社会化过程得以顺利实现,成为我们青年研究工作者应予关注的重要课题。一、对社会青年代的还把社会的青年化趋势由来已久,从古代社会没有“青年”概念到近代青年群体的形成,从传统的青年“边际人”的参与到现代的青年社会的形成正在预示着,社会青…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社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多的是存在于国家层面特定目标的行政动员和资源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年的群体发展状态是否还可以用“运动”来概括需要作进一步探讨。青年群体发展状态是社会发展状态的组成部分,分析青年发展状态其实质是要得出对于社会状态的判断。以国家导向规定青年运动的方向和结构有利于青年群体与社会的强力整合,社会因此而提高其现实发展目标的效率。存在的问题则在于。青年群体的权利诉求易于被湮灭在“高度角色化”和“被神圣化”之中。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社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多的是存在于国家层面特定目标的行政动员和资源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年的群体发展状态是否还可以用“运动”来概括需要作进一步探讨。青年群体发展状态是社会发展状态的组成部分,分析青年发展状态其实质是要得出对于社会状态的判断。以国家导向规定青年运动的方向和结构有利于青年群体与社会的强力整合,社会因此而提高其现实发展目标的效率。存在的问题则在于。青年群体的权利诉求易于被湮灭在“高度角色化”和“被神圣化”之中。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青年文化反哺的新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社会的青年文化反哺现象实质上是一种反向社会化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现代社会,青年"文化反哺"呈现出一种全球趋同之势、极度扩张之势,并以非对抗的方式进行,现代社会青年文化反哺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给我们青年的社会化和社会的青年化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基本特征及发展走向透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一、当代青年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青年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 ,是社会价值观念中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价值群体 ,青年价值观念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敏感的折射 ,同时 ,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研究青年就是研究未来 ,研究青年价值观就是研究未来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及其走向。青年大学生是青年中最富于理性思维的群体 ,如果一般社会青年是以感性的方式、以行为的方式来直观地反映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那么 ,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把握是以较为抽象的、理性的方式来把握社会价值观念的 ,因此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具有稳定和普遍的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政府通过大力整顿使传销的活动空间步步紧缩,但无法回避的是,传销仍能借助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地方语境中的话术操弄而产生新的变种以吸纳“招商对象”,其成员主要以青年人员为主。基于对青年人员陷入传销的过程分析发现,传销组织主要通过布局邀约、自我范畴化、内群吸引等方式诱导青年加入,群体范畴身份的激活使得他们习得传销内部刻板化印象和行为以抵制社会污名,而内群规范的遵从则让青年为实现理想生活方式的转变而走向杀熟。抑制传销不仅需要外在司法的强制涉入,同时还要深入社会肌体内部,引导当代青年群体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和规范的积极评价,通过“再范畴化”帮助他们摆脱因感知曲解所形成的消极社会认同,避免资本逻辑和唯利益取向对青年群体价值观和日常行动策略形成“裹挟”。  相似文献   

7.
青年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是处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对处于青年期这一阶段的社会族类的一种特定的认识,是一个被特定时代赋予一定期待的群体。社会学把“青年”看作是社会化的一定阶段,认为“青年是从依赖成人的童年到能进行独立的、负责的成人活动的过渡”。社会发展和青年成长具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典型时期青年群体与主流社会意识相背离所产生的“偏离”现象的对比分析,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年群体的发展状况、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青年群体的“偏离”现象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日本的青年研究成果为参照系。希望通过这一学术平台对青年现象的起源与发展、意义与本质做若干探索性的思考。以代际现象呈现的青年存在,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实。社会的近代化需要有超越个人经济利益、家族与阶级利益的具备社会公共性质的年龄群体,在现代化过程中更需要具备超越现存社会构造有革新精神的社会群体,这就是青年现象。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现象,青年的诞生与发展、青年作为代际现象的存在意义在于其时代的公共性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共性的理解、即全社会最大利益的需求的认识,形成了还未被经济利益、阶级构成、职业分工所分割化的、作为历史主体的青年一代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时代,虚拟生存成为网络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样态。这种特殊的虚拟生存维度从技术意义、话语意义、形象意义上消解着现实社会的崇高价值,表现为网络青年群体整体性意义感的弱化,价值取向的技艺性特征和对崇高价值的"虚伪性拒绝",乃至于衍生出现实社会问题。纾解网络青年群体崇高价值感失落的问题,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黏合网络圈层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网络青年群体塑立和维护崇高价值的目标客体,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话语之中,对网络青年群体的崇高价值感进行话语性弥合,唤醒网络青年群体对崇高价值的渴望。  相似文献   

10.
“微博忙人”现象的流行,是社会现实和网络传播的合谋:即空虚浮躁的社会心理、网络恶搞的泛滥及微博的普及;从传播的内容来看,被赋予了现代生活元素,反映了当前青年群体中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从这一网络现象的流行机理、传播内容分析入手,可见当前青年群体讲求个性创新、崇尚“娱乐至上”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应该理性地认识和看待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以更好地把握青年的成长特点和思想趋势。  相似文献   

11.
当前,青年发展从社会空间的视阈进行系统研究还几近空白。从当代青年发展的现状来看,其社会空间挤压已经成为值得高度重视的现实困境。青年发展研究向社会空间视阈转向,研究青年发展社会空间挤压的生成逻辑和主要特征,重新审视青年群体社会空间和整个社会空间的结构关系,再构青年发展社会空间的新秩序是青年研究和实践领域的重大课题。因此,要不断探索和建构促进青年群体科学发展的社会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保障青年发展社会空间的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12.
青年作为一种社会承前启后、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代群,是未来社会的主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梦"和青年梦是相辅相成的,青年梦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青年对国家认同度上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应将青年优先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3.
确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思想素质和精神支柱,是青年群体实现"中国梦"和人生理想所必备的道德品质成长的基石。精神境界高尚,思想政治素质优良,当代青年运动的方向就能始终代表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的各种挑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社会实践为载体,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构筑当代青年群体强大精神支柱,引导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奋发进取,继往开来,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对新农村建设主体的认知和实践是农村青年研究的重要方面。共同的利益驱动使农村青年获得主体认知,农村青年认为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并对主体义务有明确的认知。依据在农村的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等因素,农村青年自觉地分成不同的类型,并展现出惰性与积极性并存、紧张性与闲散性并存、责任性与谋利性并存的行为特点。角色分类是客观反映农村青年主体行为的有效方法,农村社会与农村青年是利益社会与社会利益中的人,中间型农村青年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非正式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5.
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知识革新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进步,也使人们认识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国外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起步早,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国目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虽然存在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氛围等的缺失,但是也具有开放社会青少年主体性创新人格和创新内容增加的优势。因此,要建立专门教育机构以提供技术支持,增强青少年的主体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目标中的比重,完善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youth society which was created in the lycées and collèges of France in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Using literary and social-historical records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experiences of youth in this milieu are delineated. A literary ethnography is constructed that presents a composite portrait of these actors'lives and society. In addition to certain beliefs, practices, and rules, authoritarian/coercive relations and hierarchical social structures are found to characterize this youth society. Attention is directed to the importance of explaining the emergence of this historical instance of a youth society within an elite school system in a way which identifies important structural processes operating in this setting and the larger societ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7.
青年价值结构反映了青年在价值观念变迁中现代化维度和后现代化维度中的转变程度。目前社交网站覆盖人数众多,用户以高学历、年轻化、城市分布规律化和交际现实性为主要特点。社交网站发展与青年价值结构变迁具有内在的密切关联。社交网站技术引进国内却丧失了原有的“意义图景”,说明我国青年在价值理性方面的缺失和对工具理性的追逐:接受社交网站说明“熟人社会”结构在青年社交活动中仍然延续.社交网站也能为青年实现个人成就提供可能性:社交网站馈赠型社会化模式有效改进了青年“相对被剥夺感”严重、幸福感低迷的现状,这是社交网站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18.
责任的主体必须是一个被赋予相应权利的主体,这个主体必须是自由、理性之公民。只有在“公民”的前提下,才能谈及所应负有的责任。责任意识是“我”对自己所应负有的责任的认识,这是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首都青年责任意识的调研分析,可知责任意识直接与受教育状况有关。政府和社会要为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对青年的责任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群体政治的一个视角,青年政治是群体政治中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它蕴含着极大的政治势能和政治意蕴。青年与政治的关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政治环境下具有不同的表现,主要有接班人政治、代际政治和反叛政治等基本模式。然而,从现代政治发展的方向来说,青年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以接班人政治为基础,以公民政治为发展方向,充分考虑代际政治的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避免反叛政治出现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