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税制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石佳能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分税制,重塑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格局:分税制按税种将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财政共享收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种。按照事权把各项支...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是国际通行的处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规范体制,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现行税制对少数民族地区财政经济的影响及对策韩廷香按照“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发达国家分税制的实践经验,为了处理好我国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从1994年年初开始实行分税分级的财政体制。分税制实行一年...  相似文献   

4.
目前既不规范又不稳定的财政体制 ,导致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 ,反过来 ,这种博弈行为又强化了财政体制中不规范做法和短期行为。各级政府相互转移负担现象较为普遍 ,形成了“下压型”和“倒逼型”并存的财政体制。减少政府间博弈行为 ,形成规范和稳定的地方财政体制是目前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政府间事权、税权的划分及法律平衡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的政府结构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三级政府在事权划分上遵从宪法主义原则,即联邦宪法明确列举联邦政府的事权范围,给予州和地方政府以保留的事权.三级政府间税权的大小则建立在事权划分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税权与事权的相匹配;在税权的用税权内涵中,美国各级政府则呈现出更侧重于公共服务和管理,较少涉足基础设施建设等特点;只有在州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以弥补财政支出的空缺时,联邦政府才会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来寻求达到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均衡的目的.正是以上诸种制度的有机结合,促使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美国政府在事权与税权的划分、用税权方面呈现出的财政支出与财政转移立法等立法与实践,对我国平衡央地关系和地区间统筹发展,从而解决我国政府因事权与税权不匹配而反复出现的政府职能“越位”、“缺位”、“空位”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转移支付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有必要建立一套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解决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均等化和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但是,与此同时势必会造成各级地方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的必然依赖,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方经济发展和培育地方财源的积极性.就云南省自分税制以来历年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分析各级政府之间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显著的效果,打破了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实行了分级包干体制;扩大了地方财权,调动了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然而,现行的财政包干体制仍存在着局限性和难以克服的弊端,我国还没有形成规范稳定的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各级政府间经济利益分配上矛盾突出。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十多年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财政体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理想的选择是从现行的财政包干体制向分税制过渡,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税制。这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需要,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间经济利益分配关系的需要,是加快发展我国经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刘英分税制是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公共财政的基本原理,在明确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以税种来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的一种财政管理制度。它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普遍实行的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比较规范的、行之有效的制...  相似文献   

9.
对1994~2005年的省、市、县乡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和财政缺口的实证分析表明: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各级财政都处于纵向不平衡状态。相比较而言,行政级别越低的政府纵向财政缺口越大,省级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度有缩小趋势,而基层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度有扩大趋势。要矫正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纵向财政不平衡、不合理状态,一方面要从法律层次上规范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另一方面要彻底改革现行不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构建起一种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虽然基本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但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未理顺,由此成为导致省以下地方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创新我国财政体制,在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管理级次下明确界定和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以及相应的财政收支范围,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最终保障各级政府行使职能的资金需要,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税绝不简单于分钱,而在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通过税制改革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强中央调控能力。 分税制基础是按税种划分收入,流转税改革后,增值税成为主体,降低税率扩大征收范围,使增值税作为中央地方财力分配的共享税,起到调节中央与地方、地方间财政平衡的作用,配合划分把原来的单一部门征收改为国家、地方划分业务,各自收入、支出。配合收入划分机构划分:国家税务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造成了地方财政拮据。地方事权的扩大,地方税收减免及共享税税种增多等因素加深了财政困难程度。地方政府为摆脱财政困境,以地生财,导致房价不断升高。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数据比较和地方财政与房价计量模型对结论进行了回归分析。最后为缓解"土地财政"对房价的压力,提出扩大地方财政的财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同时,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也暴露出了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本文对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和财政运行状况区域差异特征明显,突出表现在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财政收支缺口与财政自给率等方面,进而直接导致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差异。这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区域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此,提出促进地区间财政相对均衡,进而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推行政府层级的扁平化改革,确保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分税制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税制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规范化的财政体制;依国际通例并结合我国实际,我国应选择相对分权的分税制立法模式;分税制立法的核心是划分财政权,主要目的是使各级政府具有与其事权相称的财力;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发展,应构建科学、规范的分税制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分税制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税制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规范化的财政体制;依国际通例并结合我国实际,我国应选择相对分权的分税制立法模式;分税制立法的核心是划分财政权,主要目的是使各级政府具有与其事权相称的财力;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发展,应构建科学、规范的分税制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后,各级财政自给能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级政府的财权和支出责任出现了不匹配的问题.目前,应以各级政府财政自给能力的相对均衡作为完善各级政府财力配置的基本目标,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解决省、县两级财政自给能力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十一五”规划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中之重,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然而,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一直严重供给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行财政制度造成的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由于我国的公共事业责任基本在地方政府,因此必须进行新一轮的财政体制改革:首先界定市场与政府责任的界限,然后明晰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最后调整财权,建立起“以属地分税制为基础、财权事权相统一、财政收支相对等”的彻底的分税制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县乡财政问题影响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目前的问题是分税制后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县乡政府职能转换滞后、机构膨胀、财务管理较乱以及城乡分治.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管理;大力发展县乡经济并逐步将乡政府改变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相似文献   

20.
自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日益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这种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财政"现象必须改变。我国台湾地区是世界上房地产税制度比较完备的地区之一,其房地产税在保有环节主要体现为房屋税和地价税。借鉴其房地产税模式的相关经验,应从征税范围与纳税人、计税依据与税率以及税收减免等方面来完善我们的房地产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