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子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就是其"心性论"。孟子的教育理想、教育内容、教育作用、教育方法以及其他教育观点都是以"心性论"为哲学基础。孟子之"心"可视之为正、正是、正心、正道。孟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求其放心和复其本性。这可称之为"正是"。孟子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正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先秦丰富的思想文化中充满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孟子的思想言论中亦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环境观念和意识。阐释和借鉴《孟子》中爱护物产、保护环境及其协调天人关系的思想观念 ,对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著名思想家孟子的生态和谐思想的核心命题是"仁民爱物",把"仁民"和"爱物"联系在一起,从大系统的角度来审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孟子认为,人们对待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天地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孟子的生态和谐意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4.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核心内容。"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最高层面的价值诉求。孟子通过对"和"、"合"及人与"天"关系的解读,重新阐释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为当前的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文化资源和价值范导。  相似文献   

5.
"心"在英语中通常译为"heart/mind"。在中国古代,"心"是思维和情感的同一体;心的推理性和情感性之间没有一条明晰的不可逾越的界限,这对理解整个中国传统是有重要意义的。无论是"心"的词源和孟子所处时代的思想家在"心"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还是《孟子》中论述到的"心",我们发现,《孟子》的"心"实际上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相和谐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刘鄂培先生的《孟子大传》是近年来孟子研究中的一部很有份量的著作 ,为孟子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作者从孟子生平、原文引证、思想评述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以期共同促进孟子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本思想是孟子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是目的的价值取向、与民同甘苦的管理理念、法德并用的治理模式、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是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对孟子心性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提法,其也是理解孟子思想的最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反复思辨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孟子所言的"性"是站在人文立场而言的,而非指人的自然性,"性"是一个,即"性"的本善性,但其路径却有两个:一为先天的,一为修养性的;孟子所言的"心"有"思"的特质,由此有了向善的可能性,使其具有主体性。在孟子看来,"心""性"合一是"心"与"性"的最佳状态,"心"与"性"有复杂的关系,这一点与"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思考模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孟子文学批评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子的文学批评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孟子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文学接受、批评和鉴赏等方面.文学接受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意逆志"上,文学批评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人论世"上,文学鉴赏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言养气"上,文学审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同乐""同美"上.孟子文学批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推动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建立我国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子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目标是孟子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性善论是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目标提出的理论基础,培养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君王是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目标;反求诸己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