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侍王李世贤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军事领袖,天京和湖州失陷后,他率领大江南岸的数十万部队,转战赣、粤、闽三省,继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一八六四年十月,李世贤举军挺进福建,夺取永定、龙岩、漳州等府县,在闽西南建立根据地。为了打击清朝政府,他还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军事措施。十一月十三日,李世贤为开展外交活动,在漳州致书驻厦门的美、英、法三国领事。此书信当时传播甚广,一八六六年伦敦出版英国呤唎所著的《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2.
本文不打算全面论述太平天国门牌,只就其中几个问题,谈些看法,请同志们指正。1 太平天国在1853年7月于天京才开始设置门牌。太平天国为什么要设置门牌?是在什么样形势下采取这一措施的? 太平天国在1853年3月建都天京后,城内阶级斗争尖锐复杂,残余的反动分子兴风作浪,百般进行破坏活动。一些潜伏在城内的反动分子,有的竟然“十百为群,往往于昏黑时,(当)贼孤入委巷,辄袖刃尾杀之”,凶残地杀害太平军战士。当清钦差大臣向荣尾随太平军在天京城东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以后,  相似文献   

3.
《安徽史学》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史坛争鸣》栏,发表了徐川一《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始自辛开元年在广西永安州时”吗?》一文,提出与罗尔纲商榷。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一九五一年初版,原说“太平天国自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定都天京,即开科取士”。一九五五年出版的该书增订本,根据丁宁存《从军日记》:“又有万寿诗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的上海战役,持续久,规模大,穿插着外交谈判,在太平天国战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整个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其特点也很显著。从战略角度来分析它,近来巳经有了多种意见,既有赞誉肯定,也有批评否定。我们认为还须进一步讨论,方能得到更深入、更科学的认识。 一、二解京围后的战略分析 纵观一部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史,不难看出,太平军战略重心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移动过程。“杨韦事变”以前,其军事重心在天京上游;此后到安庆陷落,与清军战略相持,有李秀成、陈玉成两大集团军,自东西两面拱卫着天京;再厉,转入战略防御,西部防线逐渐崩溃,天京成了前…  相似文献   

5.
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苏浙地区的颠覆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咸丰十年),太平军彻底摧毁了包围天京多年的清军江南大营。乘胜前进,顺利地攻取了常州、苏州等地,进而占领嘉兴。辛酉十一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又长驱入浙,攻取金华、杭州、绍兴、宁波等地。清两江总督何桂清,江苏巡抚薛焕,署江苏布政使吴煦,江苏按察使杨云松等,纷纷被迫逃避于上海一隅之地。这些地方大僚顿时感到如天倾地塌,从此大事去矣。但是,当他们稍形镇定之后,就又不和太平天国善罢干休了。他们紧急策划,再事蠢动,一方面积极鼓动“中外会防”,企图借助外国侵略者的武力打回苏州,攻打南京,达到完全消灭太平天国的罪恶目的;另一方面,也在上海设立专门机构,组织太平天国辖区的武装叛乱,企图与清军里应外合,同样也可以彻底颠覆太平天国政权,同样也可以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六年和一九五七年,学术界曾对太平天国是不是绘人物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罗尔纲先生根据南京堂子街、罗廊巷、如意里等地发现的太平天国壁画的考证,按“旧约”的禁例和涤浮道人在《金陵杂记》中“贼之画……不准绘人物”的记载,分别在《新建设》、《文史哲》、《太平天国史绩调查集》等刊物中发表文章,反复阐明“太平天国不准绘人物,不仅不准绘神怪和封建的旧内容的人物,而是一切人物都不准绘,不仅天京如此,而京外如此,而一直到后期也仍然如此。”事隔十余年,随着太平天国壁画和史料不断发现,有充分事实说明,太平天国不准绘人物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南部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I.J.Roberts),是1847年洪秀全在广州学道时的宗教老师。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洪秀全十分怀念他,曾多次带信邀请他到天京来。罗孝全也很想和太平天国建立关系,几经曲折,他终于1860年10月13日(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八月二十九日)抵达天京,住在千王府内,受到特殊的款待。在天京期间,洪秀全曾多次以书函与罗孝全讨论宗教问题。现在收藏在罗孝全后人家中的《赐通事官领袖接天义罗孝全诏》,为洪秀全亲笔书写于黄绢上,即是其中之一。罗孝全后人将原件照片送广州博物馆,《太平天国文书汇编》据以著录发表。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与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是否实行女性解放的问题很难。解除缠足而从事户外劳动的政策可以看作是保护女性而提高她们的地位。金田起义以来参加太平天国的老姊妹的确在天京自由自在地行动了。可是,这个政策却使被太平军绑架威逼的新姊妹——江南女性的生活急剧  相似文献   

9.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天京城失陷。曾国藩八百里红旗报捷:“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但据《李秀成自述别录》:“城破时,城中不过三万人,除居民之外,贼兵不过万余人,能守城者不过三四千人”。英国驻镇江领事艾德金(Adkins)于城陷后一星期到南京参观,据其致英外相罗塞尔报告书,城内能战太平军约一万人。又有外人估计,城内战士最多不过一万人,其中城破逃出一千五百人,被杀者七千人。对此,罗尔纲先生早已考辨曾国藩虚报战功之谬妄(见《太平天国史记载订谬集》)。简又文先生也综述其要,认为“其时天京城内全体人口共约三万人,太平军占其半,能守城作战者不过三、四千人,其余万余人,除大小文官之外,则大都是各处太平军留京之眷属,或老弱孤寡伤病残废,及各王府留守之少数属下人员与卫士,所谓居民实无几耳“(《太平天国全史》卷下)。  相似文献   

10.
《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于1850年8月创刊,是上海最早的外文报刊。该报曾刊载关于太平天国起义,特别是太平军在上海附近地区作战的报导。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根据该报有关材料,于1983年编译出版了《太平军在上海——〈北华日报〉选译》一书,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提供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由于中英文互译在译音方面存在的困难,书中有的地名、人名发生差错。作者通过考证,指出许多地名、人名在互译中的错误,可供了解、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浙江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根据地。太平军在浙江,进行了英勇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卓有成就。太平军和会党起义的足迹遍及全省各地,影响深远。在纪念太平军经略浙江130周年之际,笔者作此述评.请同志们指正。太平军经略浙江,开辟浙江根据地是在1861年。但在这之前,太平军曾数次用兵浙江。太平军第一次用兵浙江是在1855年。当时,太平天国西征军大败湘军于江西湖口、九江,并乘胜西上,第三次占领武昌,军威大振。活动在江西东部的西征军范汝杰部于5月14日从玉山进入常山,占领七都球川,15日经黄冈、璞山,进占开化华埠,18日退出,转进江西德兴。这次范汝杰部入浙,仅六天时间,虽只是扫荡浙赣边境上的反革命力量而已,但对浙江统治者打击却相当大。当时,常山“阖邑惶惧,浙东各郡县旦夕惊”,清浙江巡抚何桂清急忙派衙州镇总兵富勒兴阿率兵抵抗,又向江南大营向荣、闽浙总督王懿德等求援,显得十分惊惶。太平军第二次用兵浙江是在1858年。这是翼王石达开离开天京远征来到浙江。1858年4月15日,石达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但首义有东、西、南、北、翼等五王,后且累封至二千余王;洪秀全称“真主”,而太平天国除“真主”外,尚有所谓“上主”、“救世主”、“幼主”、“赎病主”;洪秀全称“万岁”,而太平天国初期“万岁”有四位,后因杨秀清逼封,有五位,后期则有八位。这种特殊的现象,其实质如何?颇有加以探讨的必要。《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六期发表了郭毅生同志的《如何评价杨秀清》一文,对此谈了他自己的看法,惜郭文结论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嗣后不少同志都表示异议,但那些文章的重点皆放在对“天京事变”的探讨上,对上述所谓“六王”、“五主”、“多万岁”问题,则语焉不详,使人不甚了然。笔者有鉴及此,愿将考察所得,贡献于诸治太平天国史的专家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不打算全面论述厘金,也不全面论述太平天国商业税,只就二者相关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厘金原是清政府的一种商业税收制度,创始于1853年。这一年3月,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当月,清钦差大臣向荣就尾随太平军在天京城外建立江南大营;次月,清钦差大臣琦善又奉命赶到扬州建立江北大营,以对付太平天国革命。当时,清政府用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军饷开支浩大,财政十分困难。为了筹措军饷,随江北大营帮办军务的雷以(?),采用幕僚钱江的建议,创办厘金。先在扬州仙女庙实施,第二年又推行到里下河各州县。到1857年以后,全国各省普遍实行。  相似文献   

14.
郭若愚编《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补编》缉入忠王李秀成于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发给陈金荣的田凭一件,骑缝上盖“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开朝勋臣护国军师忠殿户部尚书李生香”双龙纹硃印。郦纯《太平天国制度初探》以为“护国军师”系李秀成,并据以论证李秀成于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巳膺封军师(见该书增订本第257页)。这是一种误解。按太平天国有朝官、属官之分。属官有以朝官兼任者,地位较尊,印章上都刻姓名。例如,见之于吴江“计彩化门牌”的“太平天国御林王亲真忠报国懋天福任西殿属官领袖萧朝兴”(《近代史资料》1955年第1期第37页)。又如忠王于壬戌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准抚天侯徐少蘧病假的“瑞批”所盖的“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开朝勋臣侣天安兼忠殿吏部主编修董敖侣”(《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208页)。也有不由朝官兼任的  相似文献   

15.
《资政新篇》与洪仁王干○马文萍《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已未九年(1859年)洪仁王干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的建国方案。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王干详细地阐述了当时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是英、美、法,称...  相似文献   

16.
石达开进兵浙江之役,历来不为史学界所重视,常被视为一次徒劳无功、无足轻重的军事活动。其实不然,这次战役是很值得探讨的。本文拟略予评述,并辨明一些误传。石达开“赴援江西,进军浙江”不是搞分裂浙江邻近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又与太平军控制的安徽、江西相毗连,而且是当时清政府赖以补给军用的主要筹饷基地之一,所以清军对浙江防范严密。清方稳定地控制浙江,作为江南大营巩固的后方,有利于它在天京城下开展军事进攻。这一点,太平军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说后来有所认识的话,那是从石达开用兵浙江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珩(王千)提出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政治纲领。1859年洪仁(王千)提出《资政新篇》时,太平军内部和社会上的封建宗法与小生产者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同时太平军正处于清军的重重军事包围之中,形势发生逆转。他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当时没有、也不可能付诸实施。但是,《资政新篇》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无疑占有显要地位。它意味着对中国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否定,呼唤着中国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力置的诞生。洪仁歼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中国思想家。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方案方面,在鸦片战争期间的地主阶级思想家和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之间,洪仁歼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籍贯和早期历史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总起来说有三种意见; (一)广西武鸣县(即武缘县)说。见1962年2月12日吕集义写的《林凤祥的籍贯及其它》一文。同年2月23日上海《文汇报》就此发表了《广西调查林凤祥的籍贯》的报导。《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一书,亦将此说编入。其根据是武鸣县一块立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三界祖庙庙丁碑》,上有林凤翔及其弟林风集的名字。1923年出版的《太平天国志》以及《广西一览》和传说中亦谈到林凤祥是武鸣县人。(二)广东揭阳县说。见《历史研究》1957年第4期上发表的蔡起贤《太平天国北征将领林凤祥》一文。主要根据是揭阳林氏族谱上关于林凤祥世系的记载以及揭阳林德侯写的《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稿本及当地传说。  相似文献   

19.
一八五一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序幕。此时马克思移居伦敦已近两年,他对于遥远的中华帝国发生的这场革命寄予热情的关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马克思在一八五三年五月写的论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中国的起义“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时隔九年之后,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却一反原先的态度,用十分激烈的言辞抨击太平天国,说它是“灾星”,是“魔鬼的化身”,“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相似文献   

20.
1861年12月9日,太平军攻占了宁波港,至1862年5月10日撤出,在短暂的五个月中,太平军在宁波安民建政,均有设施。尽管有关史料不多,但如果加以认真研究,对于我们考察太平天国的内外政策,将会得到一些新的认识。一1861年底,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合军东下,进兵浙江,旨在“占尽富庶之要区,广收官军之降卒”,以便支持安徽失守后的太平天国残局。对此,史学界至今并无异议。然而,很少有人说明为什么太平军进兵浙江时,不顾其它,只对宁波采取大包围之势,黄呈忠,范汝增所率大军将宁波港作为主要攻击目标。本来,宁波位处浙江边隅,军事价值不大,从经济地位(主要指对外贸易)来说,也不能与上海相提并论。那末,太平军为何倾力夺取宁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