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峰明  牛变秀 《学术界》2005,26(6):98-111
"服务劳动"和"服务产品"同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关系问题,或者说,第三产业发展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系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争论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没有给以科学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对主张"拓展"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含义和适用范围的"拓展论"提出质疑,并以马克思的原典理论为依据,阐明(1)服务劳动与价值创造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时代不容忽视的问题.马克思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从正面系统、直接地阐发了自己的见解.(2)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来看,一小部分服务劳动因其生产物质产品而在"可能性"上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绝大多数服务劳动因其中耗费的服务劳动力商品和其他物质商品而具有价值,但本身则不创造价值.一切服务劳动和服务产品,只要它们是商品并具有价值,就必然是"物质的",或者说是物质的东西所具有的.服务产品的商品特征和价值规定,与其中的非物质内容比如它的政治的、精神文化的内容,与它的文学的、艺术的、科学的规定没有任何关系.(3)要正确认识服务劳动与价值创造的关系,必须辩证地看待社会的"劳动体系".社会生产的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劳动的性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同时这些劳动又密切相联,彼此不可或缺.不创造价值的劳动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更不意味着就是剥削劳动.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由于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影响,对"劳动"的研究几乎被淹没在对"商品价值"的研究中,劳动理论丧失了独立品格,这严重影响到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性.本文将集中探讨并回答"劳动是什么""劳动创造什么价值""劳动怎样创造价值"等问题,揭示"产品价值二重性"生成规律,为后面讨论商品价值规律做好铺垫.本文重点讨论的"超质劳...  相似文献   

3.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与认识,是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七一"讲话发表后,学术界掀起了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高潮.为了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日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召开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与认识的意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学术界围绕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中,各方都是把商品价值与创造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把商品价值看成是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这容易引起误解或本身潜意识中就有拜物教观念,这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产生混乱和误解的一个根源。正确的、科学的提法应该是劳动表现或不表现为商品价值,什么劳动可以表现以及怎样表现为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劳动创造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劳动与商品价值的关系经典作家曾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劳动创造价值;另一种说法是劳动表现为价值。在有关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中,人们经常提到的是劳动创造价值问题,并难以取得共识。如果说劳动表现为价值,或许将有助于取得共识。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仅仅限定在商品价值上而不涉及其他学科的价值内容,即商品价值指的是在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这种共同东西就是一种能反映商品交换关系的经济学量。商品价值就是这样一种经济学量,只是不同的经济理论对这种量本身的性质和量度有不同的说明,从而对商品价值的定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劳动二重性和价值规律二重性原理出发,针对所谓的“新劳动价值一元论”,分析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辩证关系。认为,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规律,还是从现实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看,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原理仍然是无法否定的客观经济规律,而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的主张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是与劳动价值论根本对立的“生产力价值论”。  相似文献   

7.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创造,怎样实现,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有其不同的理解与解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价值的一元,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其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本文,笔者赞同卫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的一元论,并对此作了简要浅析。  相似文献   

8.
劳动价值论在"终极"意义上有其天然合理性,引入将来时态及潜劳动概念,可以解决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创造"价值等等难题;商品价值不是单方面确定的先验的实体,而是不同主体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只存在于商品交换之中,可以用社会劳动量(有效劳动量)来评定或表现。要确立劳动表现为商品价值的科学提法,摈弃劳动"创造"价值的不科学说法,强调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劳动交换,这样可扩展商品的范围,为交换而进行的劳动及其结果就都是商品,都可表现为商品价值,这样有关商品价值源泉、价值决定等等争论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9.
价值构成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商品价值构成向企业价值构成的转换,构成广义劳动价值论研究的两个基本维度:产业视角与企业视角.不同于商品价值构成,企业价值构成总体由两类资本耗费和两类剩余价值组成,体现了企业内劳动部门之间的协同创造价值关系.总的而言,企业价值构成范畴及其基本理论的提出,有效地弥补了马克思本人遗留下的衔接企业价值创造与企业价值分配的逻辑裂痕.  相似文献   

10.
周青笛 《南方论刊》2008,(12):45-46
本文从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出发,探讨了劳动价值论的劳动与价值问题,提出了具体劳动的二重性观点,把具体劳动分为效用劳动和非效用劳动,尝试把效用劳动纳入劳动价值论的讨论范围,来解决传统劳动价值论中争议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峰明  牛变秀 《学术界》2002,(6):120-134
本文针对张华夏教授所说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特别是他对几个关键概念和问题的混淆作了回应性、商榷性剖析 ,指出 :( 1 )不能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混为一谈 ,前者体现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后者体现的则是其社会属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旨在透过商品的价值存在及其运动 ,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 ( 2 )不能抽象地谈论人的“需求”或“需要” ,它是具体的、历史的 ,需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需求”只是影响和决定商品价值的实现和实现的程度 ,而不影响和决定商品价值的生产、形成和创造。 ( 3 )不能把商品的价值和价格混为一谈。价格是价值在实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 ,价值才是本质。价值形成是一元的和确定不变的 ,而价格形成则是多元的和复杂多变的。本文还触及到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由于思想解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逐步深入 ,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热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并把这一研究推向高潮 ,本文拟就近年来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讨论中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作简要综述和评论。一、价值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在相当一部分学者看来 ,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范畴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其前提是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只能把重点放在扩大现代社会的活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上。也有的学者认为 ,深化…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逐渐从法学和哲学研究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从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手稿和著作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接受与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具体过程。《穆勒评注》揭示了李嘉图的价值及其规律的理论失误并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认识到了“劳动”概念的复杂性,为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准备;《神圣家族》从社会物质生产角度审视了价值问题,并认可将劳动时间作为价值衡量标准的主张。《评李斯特手稿》认识到了交换价值是商品的抽象属性,劳动力商品的观点初现雏形;《德意志意识形态》阐明了作为科学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生产成本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哲学的贫困》发现了商品价值量的规定,《雇佣劳动与资本》则充分揭示了价值的社会属性。梳理这些早期文本的演进脉路,我们发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是相互交织与促进的,特别是他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对西方数理主义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真值逻辑的“证伪”的挑战,关键需要对劳动价值论核心范畴“商品价值”的本质性意涵进行重新澄明与合理重塑,以形成发展了的统一的、可靠的解释。将商品价值内涵归结为由当下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的、在供需博弈中实现的、作为劳动物的商品的基本交换能力,包含了“劳动实体”和“交换关系”两本质因素,既强调劳动作为价值源泉与尺度的决定性作用,又将交换关系内在地、本质性地融入价值概念,且避免“价值实体论”和“价值关系论”在实践中对“交换”或“劳动”的悬置,或许是对该范畴内在统一性的逻辑言明与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认为 ,《资本论》发表一百多年来 ,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许多新的问题都需要在深入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做出科学的回答。文章对劳动和劳动力问题 ;商品生产和价值问题 ;活劳动与物化劳动问题 ;剩余价值与净增价值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作者指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劳动价值论 ,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王天思 《学术月刊》2012,(12):30-37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代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无疑是创新劳动所创造的巨大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像常规劳动时间那样线性相关。常规劳动与创新劳动的真正区别,在于劳动的量和质。劳动创造价值是常规劳动中量的累积和创新劳动中质的创造的统一。创新劳动的价值与劳动时间的量不具有计量意义上的关联,劳动价值量应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基于人的需要的市场需求两种方式来度量。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价值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内在地包含效用因素。创新劳动价值的生成进一步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根本源泉这一基本事实;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能满足人的需求的状况所决定。在劳动的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劳动的质,就形成了创新劳动价值论;而在劳动的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供求关系,则形成了建立在人的需要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无论创新劳动价值论还是劳动价值论创新,都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合理展开。  相似文献   

17.
张鹏侠 《北方论丛》2007,(4):130-13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来自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劳动价值论亟待突破困境,从经典劳动价值论发展为现代劳动价值论.但以住的理论研究尚未找到进入现代劳动价值论殿堂的钥匙.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没有突破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认识.揭开劳动者的微观劳动机制,是重建马克思劳动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经典劳动价值论向现代劳动价值论发展的枢纽.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悖论"及其阐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理解的劳动价值理论实际上有两个劳动价值理论A,是指价值量的大小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劳动价值理论B,是指价值量的大小由商品生产所费时间决定.这两个理论在同质劳动下实际上是一致的,但社会劳动复杂和异质化时就不和谐相容的,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第一,两种劳动价值理论中包含着一个主观和客观的悖论;第二,按照劳动价值理论A,商品的价值量并不必然与生产率(或生产力)成反比;第三、劳动价值理论B发展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的理论难以用来衡量不同时代的劳动复杂程度差异对价值量创造的影响.为了弥补劳动异质时出现的这一悖论,本文作了一涵盖简单同质劳动和复杂异质劳动的整体系统的研究分析,发展了有效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最后,本文引入了"负价值"的概念,发展和充实了有效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中 ,“价值源泉”问题 ,特别是对创造新价值的源泉的认识问题 ,是一个智者相见 ,各有其说 ,而又难成共识的理论焦点。但愿本文的探新见解 ,能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作用。一、“价值源泉”问题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彼此不断接近的“两条渐进线”在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中 ,特别是在活劳动究竟是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而其他要素是否也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上 ,首先碰到的一个理论难题 ,就是如何认识“价值源泉”问题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以及如何…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上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之分,并非以是否创造物质财富为依据,而是以是否为卖而劳动即是否生产商品为标准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将生产劳动界定为生产商品的劳动.服务在本质上是劳动本身而非劳动力,因此服务活动作为一种商品,同时也是财产权的适格客体,应该纳入财产法体系.作为财产权的客体,服务财产除了独立于其具体提供者的人身外,还具有服务对象明确性、服务对价确定性和服务目的具体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