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苦竹属竹亚科苦竹属,是优质笋竹两用竹种。其栽培技术:一、除草松土每年5—6月和10-11月各除草松土1次,松土深3—5厘米,将杂草和树叶翻埋土中。覆土埋健壮露鞭。挖除树蔸、老竹蔸和老、弱鞭根,清除石头等杂物。二、  相似文献   

2.
金建良 《小康生活》1996,(11):24-24
日前,各地的毛竹林产量很低,究其原因,一是经营方式落后,上吃露水下吃上,二是老竹蔸、老竹鞭充塞林地、竹林老残;三是杂草多,灌术混生、竹林荒芜。对这类毛竹残林,必须进行复壮,其技术措施主要是:一、护笋养竹。冬笋春笋都能长成竹子,复壮头2—4年内,要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3.
皇竹草茎杆似竹,属草类,植株特别高大,所以名曰:皇竹草。由于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由哥伦比亚引入我国。我所经三年种植观察,现将其特点及栽培要点介绍于下:(一)基本特征:生长速度极快,当年春季栽植的种蔸、茎节,于11月下旬(停止生长)高度可达4—5米,最高达6米,每株每年可分蘖15—30根;茎粗(直径)2—3厘米,最大可达4厘米,叶长100—170厘米,宽3—6厘米;根系发达、根  相似文献   

4.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种——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峨眉玉山竹(Yushaia chungii)的叶、笋——幼竹、一年杆、二年杆兵208例中的 Cu、Zn、Mn、Fe、Ca、Mg、K 等七种元素含量.找到了微量元素含量与竹类、竹龄、竹株部位、竹的生长环境(海拔高度、季节)以及与大熊猫食性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茯苓寄生于马尾松或黑松树根部呈扁球形,不规则球形。直径15~20厘米松树蔸6个月一般情况下可产鲜苓17~20公斤。利用残留在山上的松树蔸栽植药用菌茯苓可变废为宝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其栽培方法为:一、菌种的优劣关系到茯苓栽培的成败,决定茯苓产量的高低,劣质菌种只长菌丝不结苓,因菌种无限扩繁,菌核性能逐渐衰退,失去了丰产性能。优质菌种遗传性稳定,抗逆性强、菌丝生长旺盛,生命力强。二、选场选蔸:选坡度为  相似文献   

6.
楚天 《社区》2008,(22):56-56
市场上凉席的种类越来越多,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在保养、清洗上需要区别对待。 卖得最火的竹块凉席除了凉爽外,还比较结实耐用,即使家里有小淘气也不必担心有什么损坏。如果说有薄弱点就是在连接竹块的塑料条上,用久了会发生断裂。但据促销人员讲,其修补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大商场都会提供修补服务,另外在销售凉席时给几个备用竹块。竹凉席最好不要清洗,竹子清洗后晾干时容易发生爆裂,平时只用干净湿布擦一擦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7.
竹屑基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竹材废弃物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竹屑为原料,改性制备了竹屑基吸附材料(BSAC)。考察了制备条件对BSAC吸附水中亚甲基蓝(MB)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了BSAC的最佳制备条件,并比较了竹屑改性前后对MB的吸附效果。结果显示:1)磷酸质量浓度、浸渍比及热解温度增加,BSAC对MB吸附量也增加;2)热解温度是吸附量的最大影响因素,竹屑基吸附材料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磷酸质量分数40%、浸渍时间3h、热解温度700℃、热解时间3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BSAC对100mg/L MB溶液吸附1h,吸附量为90.80mg/g;3)改性后竹屑比未改性竹屑吸附量增加了473%。实验表明,用磷酸活化制备的竹屑基吸附材料对MB吸附速率快,吸附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冠山大队十一生产队的文化室里,灯火通明,一场批林批孔的战斗正在进行着。贫下中农都以自己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愤怒批判林彪和孔老二“克已复礼”的反动纲领。政治指导员张育仲手捧着一个乌黑闪亮的竹梆,含着眼泪悲痛地说:“手里捧竹梆,两眼泪汪汪,童年苦难诉不完,仇恨怒火满胸膛。”接着,他声声泪句句恨地讲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 在黑暗的旧社会,我家田无一块,地无一翰壠,终年给地主扛长工、做苦活。我七岁半那年,父亲就含恨离开了人间,丢下了我们孤儿寡妇四人。穷苦的生活,逼使我在八岁就拿起竹梆给地主放大帮牛。 那时,不管刮风下雨,冬寒夏热,我每天都要起个大早,拿着竹梆“梆梆梆”敲个不停,唤牛上山,孤苦一人伴随着牛群在山里苦奔。  相似文献   

9.
论云南省的民族竹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云南地区的民族竹文化,认为民族竹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竹建筑、竹食品、竹服饰、竹制交通工具和设施、竹器物、竹乐器、竹制生产工具等方面;民族竹精神文化主要由竹崇拜(竹图腾崇拜、竹生育崇拜、竹祖先崇拜、竹自然神灵崇拜、竹巫术崇拜)、竹民俗(竹婚俗、竹丧俗、竹节日习俗)、竹歌舞、种竹护竹习俗等构成。  相似文献   

10.
画竹纵横谈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喜欢竹子。竹,或生于山崖农舍,或种于园林斋院,青青向上,四季碧绿,生意盎然。它送来清风,迎来朝阳,朝朝暮暮,人们喜于相伴。它心虚,节坚,常青、傲寥……清姿瘦节,风韵潇洒。其秀美倔强的神态,给人们立身处世以有益的启迪;它苛求于人类甚少,授益于人类颇多。竹,是坚贞、高洁、情操磊落的象征。历代的文人墨客对竹颇为青睐,多有借竹言志之笔,以竹表现高尚之气节,虚心之品质及蓬勃向上之精神。晋代名士王子猷曾说:“不可一日无此君,”宋代著名诗人、画家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相似文献   

11.
秦汉之前文学中的竹意象还不具有独立的地位,魏晋南北朝竹被纳入了文人审美的范畴,这一时期的文人或写竹之概貌,或赞竹之耐寒与坚贞,或于竹中寄托风流放达、隐逸、思乡之情,竹意象由此形成。唐宋文人或对竹细致刻画,或颂扬竹之虚心、孤标,或将个人经历、情感、志向、信仰等投射于竹,竹意象实现了其人格化与个性化的进程,中国文学中的竹意象成熟了。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竹子不仅在物质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作者从日本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本竹文化符号、内核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日本竹文化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反映了日本民族的顽强向上、坚忍不拔的特点,构成了日本竹文化的内核,同时,日本竹文化体现了日本民族仔细的观察力和精致的思考方式。竹文化反映了日本民族对竹文化的认识、理解和信仰。  相似文献   

13.
从竹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竹产业经营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湖南竹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画竹的三段论,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眼中之竹源于自然之竹;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付,但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不仅生于胸中之竹,而且是艺术创造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15.
日本8世纪初期地志《风土记》是各地地理、风俗、名胜、物产等的综合性记载文献.基于日本竹文化的视角,解读《风土记》中的竹、篠、笹、箭、蓳、笋等竹类意象,解析8世纪初期日本列岛诸国所出现竹类的竹种名称、文化内涵及其分布概况,再现上古日本竹文化的丰富性、深刻性特征.研究认为:金竹(桂竹)分布在常陆国、播磨国、出云国、因幡国、萨摩国;篠分布在出云国、肥前国、大和国;笹分布在播磨国;矢竹(箭竹)分布在常陆国;蓳分布在肥前国;笋(金竹笋)出现在播磨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竹、柳、藤等原料制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日渐走红,深、精加工后,逐渐走出了国门,出口创汇闯出了一条新路。2001年,浙江绍兴市出口竹、柳、藤制品的企业有8家,出口总额达260余万美元,主要销往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士等。竹制品有:竹地板、竹编工艺品、竹日用品及生活用具等。出口的竹沙发垫、竹床垫及竹篮、竹筐、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政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通过分析我国竹林资源的存量、分布及其特点,对我国竹产业今后的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估和预测。文章分析了我国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各类竹产品的市场潜力进行了预测。文章最后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竹产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促进我国竹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框架和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竹文化探析王平主要聚居在湘鄂川黔交接处的武陵山区的土家族,种竹历史悠久,并由此孕育了悠久的竹文化,即以竹及其制品为表现对象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心理的总和。本文将从竹与土家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来对土家族的竹文化作些探讨。一、竹与土家族的物质...  相似文献   

19.
我认识的竹     
<正>竹,正直、谦虚……那是别人的赞美。我赞美的竹,源自我与竹的缘分。我最初见到的竹,是竹扫把。每天,祖母用棕叶帚扫干净室内后,就开始用竹扫把打扫门前的马路和屋后的小道。室内小户外大,加上有时雨后路湿,竹扫把就用得特别多,祖母一个月至少要买一把竹扫把。如果哪天不见祖母用竹  相似文献   

20.
竹文化是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中国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发展竹文化特色旅游,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的"民族竹文化之乡",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竹文化特色旅游具有很多优势条件,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竹文化特色旅游有必要树立对竹文化的认同观,重视竹文化特色旅游的开发,加强对云南竹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的投资和科学研究,并精心设计相应的竹文化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