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心理学课是构成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课,也是体现高等师范教育师范性的特色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高师生师范素质以及整体素质的形成和个性的培养。然而,长期以来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实际水平与现实要求相距甚远,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师靠注入式教学传授知识、学生主要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原因,亦有微观的原因。就后者而言,教育思想的落后、教学内容的陈旧与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是造成课堂教学低质量的主要原因。要培养高质量的跨…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代课程观的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心理学是构成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课程,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师范素质的形成和个性的培养以及未来教师和人才的培养。然而,由于当前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与推动以及传统公共心理学课程建设的局限,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心理学课程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结合近几年的研究以及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主要介绍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中遵循课程改革的观念,基于现代课程观对公共心理学课程进行的改革探索和尝试,就师范课程改革的出发点、课程目标的明确、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确立、课程实施观念的更新、课程评价方式的改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展开。新课程制定了全人发展目标,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目前我国培养师资主要途径之一的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科担负着未来教师专业素质外其他素质培养的重任,因此,基于高师公共教育学科课程设置原有的不足与新课程实施的现状,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科的课程设置应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基本师范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师范生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知识,增进其工作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师范院校学生必须学好高师心理学。然而,正当世界各国教育专家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致力于把心玛学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应用于人才培养,竞相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使他们的智力发展到更高阶段时,我国的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却出现了危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心理学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刚学心…  相似文献   

5.
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是指体现师范教育特色、为培养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素养而设置的一类学科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中教法、教育实习等。这类课程质量优劣直接影响高师毕业生素质,从而影响基础教育质量。因此,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的改革,一直是高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但是,目前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质量仍然令人十分忧虑。高师毕业生中存在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不强。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和教学问题束手无策,不适应期延长等现象,正是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质量问题的一种反映。为什么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长期没苦的改革,仍然不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和文献分析表明 :当前我国高师公共课心理学存在教学目标低与实际需求高的矛盾、教材体系的冲突、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和期待形成的强烈反差、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课程对教师要求高与教师素质低的矛盾 ,以及学而无用、学而不会用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矛盾 ;我国高师公共课心理学课程是体现高师师范性特色和培养未来教师教育素质的课程 ,应从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大力改革。  相似文献   

7.
师范教育课程价值的落实是师范教育的核心和师范素质培养的关键,探寻高师公共教育学失落的课程价值则是为加强师范素质培养、推进师范教育改革所作的一份努力。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揭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特别是揭示教育现象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为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师范院校的心理学课程,特别是心理学的教材建设工作正面临着教育实践的挑战。修改现行心理学教材,编写出具有时代特色,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要求的心理学教材已成为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是师范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心理学课教学也面临着改革。为培养师范生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 ,教学改革应遵循师范性、整体性、观点性、思维性原则 ,以增强心理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师范生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教育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标志性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仍未摆脱传统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系统讲授灌输多,学生学习抽象理论多,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少。高师院校应准确定位,加强师范精神的建设,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类课程是为培养未来合格教师而开设的课程,体现了高师教育的特色,在高师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在实施中遭遇了诸多困境,实践领域问题的出现以及当下时代发展的特点,都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并积极探寻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最具有师范性特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是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实践教育理论,接触中学生,熟悉中学教育,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实习工作的好环,直接影响到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高师院校要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就必须加强教育实习的指导与管理。不断深入研究、探索、总结高师教育实习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建立一套比较符合这些特点和规律的指导要求与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高师教育实习的重要环节。一、实习指导必须尽有鲜明的节奏感为了达到教育实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高师公共心理学确定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经过多年演变,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已趋向多元化,涵盖了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素质培养、教育素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高等师范教育是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工作母机”。中学教师就业素质的养成,综合能力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师教育课堂这一主渠道,这就要求对高等师范课程进行改革,使职前、职后教育课程设置一体化,培养出顺应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合格的教师队伍是迅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保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根本大计,是高师办学的根本任务。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如果不愿意当教师,那就是教育的最大失败。这是需要全社会和学校系统的教育工程综合治理的重要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而高师公共教育学课在发挥专业思想教育作用方面,应该并且能够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教育学是高师的一门公共必  相似文献   

16.
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教育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中体现师范性的教育类课程之一,本应在教师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却一直受到教学质量问题的困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十分突出,其处境十分尴尬。所以,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处于游离状态,现行的课程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师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大对现行课程突出师范性的改造和增设一些培养学生做教师的技能性课程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师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主体,是教师教育的核心。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生必修课之一,该课程实施情况影响着师资培养的质量,因此对地方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探究对提高地方高师的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教材教法课,应以培养具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的中学数学师资为宗旨,遵循突出师范性、加强实践性及素质、能力、知识并重的原则,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改革。首先是优化课型结构;提出了精讲与练讲、名导与尝试、试教与评价、设计与竞赛的阶段性教学模式。其次是改革考试方法:采取了平时考核、理论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第三是开设了“数学课堂教学基本功辅助训练”课:包括数学思维、解题研究、教材分析、文献检索与论文撰写等课程。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提高高师学生的教育素质是国际师范教育改革的潮流 ,是我国培养跨世纪高质量教师的需要。怎样提高高师学生的教育素质 ?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 ,二是正确处理教育素质与文化专业素质的关系 ;三是改革教育课程 ,四是加强教育实践环节 ,五是创造一个有浓厚教育氛围的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