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年代名家历史小说具有不同的叙事纬度与叙事模式,作家的叙事指向决定了其叙事纬度,其叙事模式又与叙事纬度相适应。作家关于历史的文学叙事是重构象征秩序的表现之一种。在这些名家历史小说中,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张力关系得以典型显现。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主义小说引发文坛关注的一个因素是其独特的欲望叙事方式。传统历史小说中,历史的叙事是受控于意识形态的。新历史小说家不再受意识形态的约束,表现出质疑和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大胆地呈现个人化的生存、情感、权力、暴力等方面的叙事。新历史小说的欲望化叙事迎合了读者的需求,同时也与西方一些后现代文艺思潮的涌入有关。新历史小说欲望书写多从人性的角度切入,反映了人性解放的追求,一定程度上也窥见了历史的脉搏和精神,但也存在着与传统艺术精神背离,显得较为低俗和肤浅。新历史小说欲望化的叙事方式是短命的,当读者对这种欲望化叙事厌倦的时候,其叙事也自然纷纷转型,新历史小说家们只得寻找新的适合文学创作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3.
历史真实、人的存在、叙事策略是新历史小说研究中的三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在如何对待历史的真实上 ,研究者们主要围绕着如何重构客观存在的历史客体、如何重构历史观念展开了褒贬评价截然对立的激烈争辩。对新历史小说中人的存在及其呈现形态 ,研究者们从人在新历史小说中的地位、新历史小说中人的种种生存形态、与人的存在血肉关联的历史形态等几个方面作了相当充分的探讨。关于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 ,研究者们主要从叙事视角的变化、历史与今天时空的跳跃性、叙事的自我解构这三个方面作了较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历史真实、人的存在、叙事策略是新历史小说研究中的三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在如何对待历史的真实上,研究者们主要围绕着如何重构客观存在的历史客体、如何重构历史观念展开了褒贬评价截然对立的激烈争辩.对新历史小说中人的存在及其呈现形态,研究者们从人在新历史小说中的地位、新历史小说中人的种种生存形态、与人的存在血肉关联的历史形态等几个方面作了相当充分的探讨.关于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研究者们主要从叙事视角的变化、历史与今天时空的跳跃性、叙事的自我解构这三个方面作了较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毕飞宇《叙事》的叙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毕飞宇小说《叙事》的叙事分析来看,毕飞宇历史小说在历史叙事上有着自己的独特风貌:多个层面中的多重叙述,跳脱叙述的历史沉思,叙述历史的当代回应。叙事的特色凸显其闪耀历史蕴藏的同时兼备现代哲思的突出品格。  相似文献   

6.
中西历史小说观念比较——试论中国历史小说的叙事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法国、俄国和中国历史小说观念的演变,旨在说明中国历史小说司各特化不可逆转。中国在18世纪以前随着历史小说名著的出现,就形成了丰富而完整的历史小说理论。但由于“历史是人的历史,而不是神的历史”还未成为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小说论者的共识,所以我国古典历史小说整体上仍然是帝王或英雄传记,它们迄今仍然是“史诗”而未能成为“描写人和命运的形式”。为了变革中国历史小说的叙事格局,继承并发扬我国历史小说理论精华和借鉴西方历史小说的叙事经验同样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同样以历史为题材,但是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创作形态.在以传统历史小说的代表"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揭示出新历史小说独特的创作情态,继而探索贯穿于新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叙事方法的颠覆性.叙事话语的颠覆不是作家哗众取宠的偶然创作个案. ,而是特定的现实语境给予了作家探究历史的独特的切入点,而这其中的主旨即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及人性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的根本区别,主要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表现手法。革命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在新历史小说中被彻底颠覆,革命叙事呈现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沉落等景象。这表现了开拓独特的历史生活和揭示崭新历史精神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影像或幻想,其颠覆性破坏也给以后的小说提示着警惕。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写往昔年代的,以家庭颓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这些小说与传统的历史小说不同,它们往往不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为目的,在类似对话的情境中完成对历史的叙说,时时让人感觉是一种现时状态中的观照,一种现在对过去的追忆和探寻。本文重点讨论的即是80年代中末期以来的被学界称为“新历史小说”或“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这一文学现象和文学叙事。本文将这类只有“虚”的历史形态而无“实”的史实依据的纯虚构的作品视为并统称为新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10.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的问题。鉴于域外存在的理论背景,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小说”问题研究必须强调叙事的维度和历史的关联等侧面,而上述内容,正是认识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