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使大学生网民的数量迅速增加.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些大学生出现了道德缺失问题.本文通过详尽的论述,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改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速、便捷的互联网正以其锐不可挡之势冲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地方,网络在给莘莘学子带来丰富信息、交互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道德问题。文章就网络道德问题,论述了网络道德的内涵,并从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失范现象,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一些加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继续争论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道德理论已经没有太大必要。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即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究竟是何种道德,展开研究和讨论。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纽约大学卢克斯教授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他是以对这个问题的探求而出场的。卢克斯对法权的道德与解放的道德的区分,及其利用康德路线与亚里士多德路线来检验相关道德权威性,以寻求道德问题上普遍性与特殊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之统一的建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卢克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探求,如果能放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自由自觉的活动"的论述视域中,则可能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从质上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好恶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与网络使用的积极特征——使用效率高、沟通便捷、信息收集与娱乐功能丰富等相关。当然,网络的负面影响如对身体的危害、安全隐患、可疑信息及费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基于此,对大学生进行媒体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开展具体的教育和培训,教给他们有效的网络使用学习模式,以帮助他们解决网络使用中的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人类行为产生的利益基础和道德的经济特性入手,论证了社会发展中道德成本的存在和实施道德优化调控的必要与可能。并通过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道德成本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道德成本优化要通过唤起道德自觉、完善保障条件、营造道德氛围等途径完成。  相似文献   

6.
现代网络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现实问题,它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以人为道德主体的行为价值问题,即人性问题。当网络虚拟空间中人性自利成份过分膨胀,而制约它的理性工具过分软化,就容易引发人的道德人格扭曲、道德冲突等非理性倾向的网络道德问题。从现实人性善恶趋向于自利入手,对网络所带来的道德失范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以求网络道德的理性复归。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互联网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双重影响 ,找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对互联网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关系的定位 ;对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关系 ;对计算机教育中信息素养培育的关注 ;对网络道德教育目标的确认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 :要明确互联网发展本质上是一种推动道德进步的积极力量 ;要明确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的一种形式 ;要加强计算机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育 ;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关键是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公民网络政治道德建设是规范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建设公民网络政治道德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五对关系:网络政治道德规范和公民网络参政意愿的关系,网络政治道德规范与网络技术使用的关系,网络政治道德建设层次性、侧重性与整体推进的关系,网络政治道德建设中教育、法律约束和网络技术管理的关系,公民网络政治道德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关系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善公民网络政治道德规范是前提,始终坚持以教育为核心、以法律约束和网络技术管理为必要辅助,典型示范和重点群体建设相结合,由低级到高级逐层逐步推进我国公民网络政治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正改变着人类的学习、生活、娱乐方式,并进而影响着精神领域的道德建设。它以其自身特点强有力地推动道德发展,但同时又带来诸多伦理问题,从道德行为、道德意识,道德规范等方面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因此,防范网络道德危机,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尤显必要。它有赖于人类社会从立法、科技进步、道德纪律、道德自律等方面全方位地加以思考解决。  相似文献   

10.
网络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主要交流平台,同时也暴露了不容忽视的网络道德问题,对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都将是新的挑战。本文以“慎独”为切入点,阐述了“慎独”精神的内涵、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意义及途径,深入探究其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普适价值,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以意识形态话语权维度辨析,网络道德批判有利于对网络道德问题的审视、纠正和监督,在新闻传播、民意表达和社会动员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道德失范现象频发,网络道德批判也随之存在诸多问题,网络道德批判缺乏舆论导向性,网络道德批判的场域过于虚拟,网络道德批判呈现泛道德化趋向。应当充分发挥道德批判在网络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建立辩证的网络道德批判范式,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引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维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论法与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思想后 ,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来分析两者的辩证关系。论述了道德的概念 ;法与道德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道德对法的基础补充作用 ;法对道德的保障作用 ;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网络消费中道德失当现象的深入分析认为 :加强网络道德立法、建立网络道德监督机制、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是确保网络消费行为良性运行的重要屏障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网民群体 ,本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进行了总结 ,对危机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要通过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性质、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等措施 ,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的重要基础,涵盖生活、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但是道德决策的机制一直饱受争论。人们仅仅通过思辨和行为分析推理道德机制尤显不足,导致观点迥异难以统一。而且在研究手段和技术的限制下,对道德思维产生的基础——大脑研究不足。但是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则为道德决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行的技术分析。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类型的假说。文章对当前存在的道德决策神经观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道德研究者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网络道德建构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nternet(国际互连网 )的发展使传媒更加丰富 ,她以高效快捷的传播速度 ,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内容 ,廉价的办公手段 ,吸引了大量的网民。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网络文化成了当今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然这是一种文化 ,那么就要对人类产生影响 ,而由此带来的问题 ,就不容忽视。作为网络文化中的网络道德 ,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并没有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标准 ,并由此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网络特征 ,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对网络道德建构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出发,论述了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教学.通过对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的英语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的英语教学的优势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了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的崛起,和以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征的虚拟行为方式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的道德风险。通过对1 157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包括网络侵害、网络滥用、网络盗版和网络抄袭四种类型,参与这四类不道德网络行为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尤其以网络抄袭最为严重。回归分析发现,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发现的政策意义在于,从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入手,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已有的关于网络道德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概念范畴探讨了网络道德和网络伦理的关系,进行理论建构,分析了网络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对网络道德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5个主要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学校园网络道德问题现状的探讨,提出加强对校园网络行为的规范和网络道德意识的建设,加强对不文明、不健康的校园上网行为的监督和监管,探讨大学校园实际的网络问题和现实道德问题,对我们解决大学校园网络各种问题,更好的为大学生所用,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