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法治的促进与保障,在和谐社会与法律供给的共生互动逻辑关系中,和谐社会所包含的身体与心灵、个体与社会、国内与国际、人类与自然、规范与价值等方面的和谐要素,需要法律能够提供满足个体身心的和谐、协调利益关系的和谐、促进世界关系的和谐、维护生态环境的和谐及聚合价值体系的和谐等多维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社会有机体内各个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一个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心理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有机体和谐发展的重要表征.本文还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持续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个体心理和谐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动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其理论角度应为:和谐社会之真—社会的必然性与和谐的应然性结合;和谐社会之善—传统文化脉搏与时代精神的共鸣;和谐社会之美—个体审美实践与社会运行模式的契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和谐社会与真善美互为条件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自我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由一个个和谐的人组成,个体自我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点,自我和谐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和谐,实现自我和谐方能社会和谐.促进自我和谐从个体内在方面来说,应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及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理性修养,合理调控情绪,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从外在环境方面来说,应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心理和谐机制,普及、提高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与服务.  相似文献   

5.
曹蓉  欧贤才 《人文杂志》2008,(2):187-189
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物理现实,同时还是个体对社会现实进行心理表征之后所获得的一种心理现实.和谐社会建设不能仅仅从物理现实出发,还要重视构建个体内在的心理现实.和谐心理现实包括和谐认知与和谐情感.和谐社会的心理现实性和主观建构性强调,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公共政策要坚持人本主义的导向以及重视自下而上的微观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个体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前提条件;是调节人际冲突,维持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相互悦纳,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我们要全方位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和谐打造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个体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前提条件;是调节人际冲突,维持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相互悦纳,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我们要全方位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和谐打造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国兴  曹保刚 《河北学刊》2005,25(5):199-202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它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和人际心理和谐。和谐社会和心理和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和谐社会是国人心理和谐的前提;国人心理和谐状况制约和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岳国法 《理论界》2009,(2):90-92
通过从意识革新和心灵转向两个层面对比分析柏拉图的人学思想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理据,可以发现,以心灵转向实现人的道德意识革新,以个体心灵的和谐促成社会和谐,是把"善"具体化为人现实生活的价值背景,以个体"无我"的和谐意识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0.
职业适应性水平是衡量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活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高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水平受到职业竞争力、社会支持网和家庭阶层背景等的影响.因此,现阶段提升高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水平应切实提升高校毕业生自身核心职业竞争力;积极构建与拓展高校毕业生的社会支持网络;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逐步形成以自致性因素为主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层与流动机制,消除家庭阶层背景等先赋性因素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