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新方式,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系统组织结构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研究的基础。本文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系统组织结构,构建互动融合系统组织社会网络模型;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系统组织社会网络效应并检验,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点度中心度、网络密度、网络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系统运行。据此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互动融合系统组织社会网络进行测度,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对策建议,保障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西区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海西区制造业与服务业存在着融合发展的趋势。促进海西区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协同互动发展应实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战略;搭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平台,为生产性服务性企业创造理想的投资环境;创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行业规范;加速建设各类专业服务中心,完善制造业配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是"服务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化"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趋势及机理进行了深入阐释,并选取典型案例,从计量角度实证分析了这种融合互动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两者融合互动的主要途径和政府定位,为我国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注重动态分析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模型自动划分样本为"低相关"和"高相关"两个区制,通过两个区制的动态转换及脉冲影响来挖掘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以2004年为分界点分成两种不同的状态,但每种状态下两者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相关性;2)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2004年之后表现出融合趋势,这种趋势呈相当稳定的状态;3)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要大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1997-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江苏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特征及关联分析表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尚未完全形成,目前两者处于互动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主要源于政府政策均衡性、产业结构不合理、过于分散的服务业资源无法形成有效集聚和服务业参与全球化程度较低。要实现江苏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产业合理配置,应进一步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强化政府监管、清除贸易壁垒,激励企业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制造业升级,最终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趋势及经验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具有融合性、关联性、知识性、创新性的特征.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及趋势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服务外包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途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态势明显;创新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是: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特色产业集群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专业化人才资源是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位模式发生变化、交易成本降低和促使形成范围经济,为西部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借鉴.围绕西部地区的区情,解析了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最后,从转变观念、扩大开放、集聚人才和完善信息网络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在西部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周志丹 《浙江社会科学》2012,(2):34-38,57,156
本文从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价值链与产业链上融合、区域内的融合以及信息服务业带动提升制造业,制造业支持促进信息服务业等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融合互动的机理,并提出了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增长受到资源、环境等的约束,遵循生态种群的Logistic增长方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种群的环境容量,但长三角地区种群共生作用是不对称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共生作用远大于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生作用,表现为偏利共生关系,但生产性服务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阳  曾刚 《兰州学刊》2007,(3):68-69,23
文章着重阐述生产性服务业的世界发展趋势,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居于战略地位,与制造业逐渐融合化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急剧扩张且伴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转移,集聚于大都市且形成多层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都市圈作为天山北坡城市群的核心区域,经济发展对天山北坡城市群以及自治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9~2020年乌鲁木齐都市圈8市5县为样本,研究发现乌鲁木齐都市圈制造业集聚水平较高,各区域集聚水平差异显著,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疆范围内尚未形成集聚优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均值呈现轻微上升态势,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提升缓慢,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最低。基于此,应加强区域联系,促进资源跨区域流动;紧扣“短板”发展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大力提升乌鲁木齐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谨防核心城市“塌陷”;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市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长板”优势,提升其两业协同集聚水平;优先发展与制造业产品价值实现直接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以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市为重点推进兵地深度融合,提升乌鲁木齐都市圈核心区域两业协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区域制造业互动发展已经成为—种共识.迄今,比较中心城市服务业与其外围不同圈层制造业发展关系的研究甚少.文章选择杭州市及其外围的杭州市行政区、杭州都市经济圈和浙江省三个圈层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杭州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三个圈层制造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并就如何发展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山东省1997年-2012年统计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作用于区域经济的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是通过制造业结构优化提升区域经济绩效的;同时技术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提升区域经济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中间需求性产业,对促进生产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分析了广西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建议,为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行理论探索和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性服务业,其与制造业的关系在后工业社会中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以新经济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城市经济学为基础的集聚经济研究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开始成为这一研究分野的新热点。现有研究大多从产业层面展开,以生产性服务外部化为切入点,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社会分工与提高两种产业生产率的关系问题。但本研究发现,将生产性服务外部化、制造业服务化以及空间协同定位三者联合起来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路径,可能是这一研究领域更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完整地梳理和研究这些文献,并从中探讨加快中国二、三产业融合及协同定位的现实路径,对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97-2006年全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深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产业集群、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以及与工业、其他服务业的互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目标、方向和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有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现状与发展,特别是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研究文献的梳理,探讨分析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该采取的产业政策。总体上我国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目标、方向和着力点,应定位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是产业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角度看,产业政策应着力于解决并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概述,生产性服务业FDI呈现总体规模小、发展速度快和分行业差异明显等特征,并且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呈现大致相同的发展趋势。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吸引生产性服务业FDI能够显著提升安徽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行业的实证结果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FDI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联性最强,而金融业FDI的关联性最弱。  相似文献   

19.
刘永华 《理论界》2010,(2):53-55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全国各省(市)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具有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十浙江制造业的战略升级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重心是有效利用本地的资源禀赋,结合本地的市场规模、技术水平,实现与国际服务业的对接。本文分析了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浙江民营企业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