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的文化建设要站在国家首都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履行全国文化中心的职能,推动首都城市四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本文围绕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支撑和战略措施对推进北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粗浅的理论思考并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齐先朴 《创新》2013,(2):115-118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在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制约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文明古国的大地上,辽宁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多民族的共生,多种文化的融合,让辽宁衍生出多彩的特色文化,这其中不管经典,或称品牌文化。在如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这些具有辽宁特色的品牌文化继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4.
牛文浩 《创新》2012,6(1):13-15,126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必须以创新为推动力,在理念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等全面创新的构架中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陈深汉 《创新》2012,6(6):56-58,67,127
建成不久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许多区域文化合作共赢的有利条件。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建设两个工程、形成三个机制,就能加速实现区域文化建设的四大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文明古国的大地上,辽宁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多民族的共生,多种文化的融合,让辽宁衍生出多彩的特色文化。这其中不乏经典,或称品牌文化。在如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这些具有辽宁特色的品牌文化继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7.
王薇 《社科纵横》2005,20(6):45-46
专门委员会已经在中国出现,它们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机关,而是一类崭新的经济法主体。本文对这类新型经济法主体在西方和我国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理论基础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专门委员会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新的历史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会议,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内容博大、思想深刻,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决定》阐明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中共黑龙江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落实六中  相似文献   

9.
冯霞  杨勇 《创新》2013,(2):110-114
广西文化资源的构成广泛多样、丰富多彩、靓丽多姿,形成了以农耕文化为根、以民族文化为本、以旅游文化为枝、以海洋文化为叶的文化格局与根深本固、枝繁叶茂的文化态势。推动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着力构建壮乡文化之区、生态文化之区、创意文化之区、和合文化之区与幸福文化之区,强力实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代化战略、赶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与国际化战略的四大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0.
北京是全国网络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推动北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充分发挥首都网络的技术优势和文化优势,进一步提高管理理念,转变和创新首都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式,提高网络建设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丰台花卉文化的源头可以上溯到金、元时期,元代是其蓬勃兴起的重要阶段。在国家统一和城市建设的影响下,大都城南地区别墅众多、文人雅集,带动了花卉种植业的兴起与赏花风尚的形成;永定河主河道的移出,为花卉种植提供了水脉、土壤以及交通等适宜的自然条件。社会变动与环境变迁,共同促进了北京城南部这一特色地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鲁岩 《学术交流》2006,(11):48-51
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必然更加突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升文化传播力,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等,是思考当代中国文化安全新课题时应该关注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历史阶段和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总结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阶段进行了划分,揭示了现代化不同历史阶段中政治发展的任务和特点,力求通过对于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分析,论述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韩星 《唐都学刊》2006,22(4):70-73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浸透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和”观念的起源很早,先秦“和同之辨”推崇“和”而贬损“同”。中华文明发展历史就体现了“和”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多民族不断融合的结果,中华文化的发展是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结果,中国思想文化自身也以“和”的精神进行自我整合。“和”的思想观念和实践经验对中华文明在21世纪的前途和世界文明的未来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准确分析当前形势,科学规划未来发展,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长远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现实需要,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跨越,都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秦开凤 《唐都学刊》2013,29(3):88-92
陕西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地位独特,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中华文化复兴需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陕西文化对助推中华文化复兴具有独特优势。陕西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丰厚的历史文化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脉,光辉的红色文化蕴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在新时期,陕西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使文化大省变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强省,在中华文化复兴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其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中的影响力直接相关,因此,增强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提出的新要求。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范畴的提出经历了一定的历史过程。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外宣传工作的力度、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是增强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中国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璞 《创新》2007,1(5):16-18
创新是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文化创新是在文化传承中对文化精神价值重构和超越,是对传统的选择、提炼和再造。文化创新蕴含着与全球化相对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相匹配的文化精神与价值体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创新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