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至民国初年,小说创作和小说杂志都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而此时小说杂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附有图片.通过对<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这四大小说杂志中的插图作抽样分析,发现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即外国题材图片多,尤其外国作家艺术家人像多,中国报刊初创期的不规范也带来一些当时特有的现象,图片数量或多或少毫无规律,杂志内容与图片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晚清小说杂志<新新小说>在对"侠"的建构与创新方面有所着力.它在侠与时代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且在侠的内涵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侠在国家救亡、人种改良方面应有的作为.翻译小说的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新小说>中的侠的表现.<新新小说>杂志所提倡的"侠",从整个中国的侠的发展史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实验性.  相似文献   

3.
尽管中国古代的城市文学一直未能摆脱乡村化的底色,延至晚清,还是在扬州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小说<风月梦>,它符合城市小说的三个基本特征:小说场景的城市性,故事人物的城市属性,而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当时的城市心态,表达出对城市生活的独特反思.本文从题材内容、叙述方式、文化格调三方面加以论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红楼梦>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层叙事在晚清受到了高度推崇,具体到近代前期狭邪小说创作中,还可细划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发现手稿"型与人物跨层叙述.以分层叙事为切入点,可以更为直观、形象地了解与把握<红楼梦>与近代前期狭邪小说间的袭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国光先生提出的"两种<水浒>,两个宋江"、"两种<红楼梦>,两个薛宝钗"(即"双两说")在学术界曾经引起过激烈的讨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双两说"包含着许多具体的学术观点,这些观点一直存在争议,要人们先接受这些具体学术观点然后再接受"双两说"是十分困难的.不过,"双两说"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学术史的贡献主要不是其具体的学术观点,而是将版本学引进古代通俗小说的研究,创新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促进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深入,因而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正是张国光先生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6.
一、谴责小说:涵盖晚清小说之大宗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晚清小说是个重要的阶段。所谓晚清是指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一年伟大的辛亥革命前的六十多年。这一时期的小说丰富多采,繁盛可观。阿英在其《晚清小说史》中说:“晚清的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最繁荣的时代。当时的小说,就著者所知,至少在一千五百种以上。”这是就晚清小说的数量而言。就其内容来看,有封建主义小说,如狭邪小说、公案侠义小说等;有改良主义小说,主要是谴责小说;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小说,如陈天华等人的小说。晚清小说的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状、民众生活、民族斗争、维新立宪、华工生活、妇女解放、官场生活、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等等。小说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著名的小说理论家E·M·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一书中说:"小说是一个不容易对付的庞然大物."[1](P7)正是由于它的庞大,在它的身边也吸引了无数的好奇者和征服者.李建军的<小说修辞研究>是当代中国学者中试图征服小说这个"庞然大物"所做的努力的结果,是中国小说修辞学建设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8.
当代英语世界对于晚清小说的研究迥异于国内学术界长期关注的政治/革命视角,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韩南、王德威为代表的西方学者专注于发掘晚清小说的"现代"意义,充分肯定其叙述视角的独特意义与人物形象的自我意识。他们的研究突出了晚清小说叙述主体的创新意识,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路径扩展至晚清时期,进而揭示中国文学与众不同的"现代性"。究其原因,既有当代英语世界学者自身的研究动力,也是晚清小说创作主体和西方话语的跨时空对话的结果。创作主体的现代意识与读者深切的现代感受交融,生成当代英语世界学者对晚清小说多重现代性特征的理解:晚清小说作家不仅具有"现代"商业意识,而且还具有"现代性"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9.
晚清,在西方科学小说的东渐史上,大量经由日本输入的科学小说如何被移植是中日近代翻译史研究中不应回避的问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凡尔纳作品的日汉译本对比,考察科学小说在日本明治及中国晚清时期的接受背景及接受态度,分析日本在晚清中国接受西方文学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通过考察中文译文的取舍特点,找出中日不同文本内含的多元特征以及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探索凡尔纳在明治的晚清的传播、影响轨迹.  相似文献   

10.
受西方线性发展史观的影响,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将中国文学现代性“五四起源”合法化,缺乏对晚清文学尤其是小说翻译进行多维度分析.基于对线性史观的解构性反思,深入考究晚清小说翻译文学体裁、文学主题、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而系统分析晚清小说翻译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发现晚清小说翻译在“前现代”语境中已经具备了诸多现代性特征,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11.
从<清平山堂话本>到"三言二拍",话本小说经历了由书会才人口耳相传到文人创作案头文学的发展过程,其体制、模式、思想、内容以及表达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体现了话本小说从初创到成熟的过程.从微观的角度,以<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和<古今小说>中的<明悟禅师赶五戒>为例,探析话本小说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殷芸小说>是南朝梁殷芸编著的一部小说.本文对周楞伽先生辑注<殷芸小说>中的注释和校勘部分提出补充和修正意见,以期对恢复原书面貌和准确理解原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越南古代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其古代散文体小说基本上是"汉文小说",其发生、发展深受中国小说之影响.16世纪前期模仿和借鉴中国<剪灯新话>的短篇小说集<传奇漫录>的出现标志着越南古代短篇小说的起步,17世纪以后出现的<皇越春秋>等长篇小说则深受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晚清小说的类型很多,既有中国传统的小说类型,又有引进西方的新类型。文章对其中主要类型如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传奇弹词(小说)、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短篇小说、理想派和写实派小说等作了历史探讨,并从总体上对晚清小说的类型规范性作了简要评论,同时阐释了小说类型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了<金瓶梅>开创的文人自创和人情小说的传统,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中介,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和低估.其妇女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红楼梦>有显著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文艺期刊与晚清小说的繁荣的关系,以及对晚清小说的总体考察,发现晚清小说、晚清报刊小说、晚清期刊、晚清文艺期刊四个块面的变化关系:文艺期刊的变化总在最前,其他三块随之出现相似的走势。晚清小说先在期刊上登载,后出单行本的情况比较普通,特别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四大文艺期刊,集中了晚清第一流的代表作;约有1/4以上的小说理论出自文艺期刊,其中名篇的比例更大。文艺期刊有优于其他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兼具文学专门性,极大地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胡适是五四时期比较重视新文学范式兴起的本土条件的知识分子.他对<儒林外史>与谴责小说的性质与关系的解释,为理解五四的文学进化论提供了一个合适的例证.但他对<儒林外史>的"孔孟教训"与谴责小说的"改革"、"反省"的认同,本身是通过某种意义的转换完成的.胡适将话语从其历史语境中分离,并在新的语境中创造了意义的"趋同性".这反映了他整合现代与传统资源的特殊策略,一方面突出本土历史的变迁与传承,另一方面又依赖科学主义与传统("道")的对立预设.语境的迁移在解释学上恰与晚清知识分子的整体语境思想形成逆转,胡适很大程度上通过这种策略确立了现代知识分子作为独立解释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吴趼人以担任总撰述的<月月小说>为平台,开辟专栏,刊发广告,为短篇小说的重新崛起鼓与呼,并身体力行,积极参与短篇小说创作,在晚清短篇小说的重新崛起中起到了吹鼓手和先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晚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者和中国新闻事业开创者的王韬,在晚清文言小说史上占据着相当的地位,是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过渡的一位承上启下者,对清末民初的一些小说作家和流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王韬文言小说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晚清文言小说发展和流变的轨迹,对文言小说史的研究也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20.
晚清,在西方科学小说的东渐史上,大量经由日本输入的科学小说如何被移植是中日近代翻译史研究中不应回避的问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凡尔纳作品的日汉译本对比,考察科学小说在日本明治及中国晚清时期的接受背景及接受态度,分析日本在晚清中国接受西方文学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通过考察中文译本的取舍特点,找出中日不同文本内含的多元特征以及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探索凡尔纳在明治和晚清的传播、影响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