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额尔古纳市,是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故乡。额尔古纳河以她那甜美的乳汁,哺育了千百年来在这块热土上辛勤劳作的蒙古族及其他民族的人民,因而蒙古族人民把她称之为“母亲河”。今年7月底,我有幸来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游览了额尔古纳河畔的莫尔道嘎原始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2.
《老年世界》2006,(6):18-19
央视刚播完的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将人们的目光引向遥远的蒙古高原。曾经停放过成吉思汗灵柩的内蒙古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修建了成吉思汗陵,成为人们祭拜之地,但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成吉思汗灵柩秘密大迁移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国王朝。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等蒙古大汗东征西讨,驰骋于草原大漠。在元代的皇帝中,有一位与南京有很深的渊源,那就是元文宗图贴睦尔。他在继位前长时间居住于南京,并由南京出发,回大都继位皇帝。南京的一些地名和寺庙均和他有关。  相似文献   

4.
《蒙古—卫拉特大法典》是17世纪蒙古族文化的瑰宝,是在蒙古族社会内部纷争不断外部满族兴起、沙俄企图蚕食我国西北的背景下制定的,它调和了蒙古诸部之间的矛盾,为托忒蒙古文的创制准备了条件,促进了各部与满清的经济文化交流,抵御了沙俄对我国领土的鲸吞蚕食。在蒙古族法制史上,堪称成吉思汗《大扎撒》之后的一座高峰,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价值。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蒙古—卫拉特大法典》研究成果丰厚,本文拟对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丁铭 《老年世界》2006,(11):12-13
自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祭奠他的圣灯就从未熄灭.祭祀活动数百年来经久不衰。正因为如此,才使成吉思汗祭奠入选不久前公布的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相似文献   

6.
远方 《老年世界》2006,(14):32-32
成吉思汗庙 座落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区兴安路尽头汗山公园内。三面环山,一边傍水,站在庙前,市区风光尽收眼底,内蒙古地区素有“西有成陵,东有成庙”的说法,成庙就是指这里,而成陵指的是鄂尔多斯市伊成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  相似文献   

7.
高兴宇 《现代交际》2004,(10):39-39
远在伦敦的一家名为“羊肉串”的饭店近年来推出了一项促销活动,结果大受食客欢迎。是什么样的促销活动?或许中国人很难想到,他们的活动内容就是“DNA寻找成吉思汗后人”。原来,他们是在打成吉思汗的主意!  相似文献   

8.
西风 《老年世界》2013,(15):43-43
1936年2月21日深夜,在乌兰察布草原重镇百灵庙打响了蒙政会保安队爱国官兵反对德王投日的枪声。这就是内蒙古近代史上震惊全国的“百灵庙军事暴动”。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对蒙古族人民实行大汉族主义的民族压迫政策,继续开垦蒙荒,设省置县,剥夺蒙旗权益,进行分割统治,引起王公贵族、知识分子的普遍不满,掀起了反对改省,要求自治的运动。当时一位野心勃勃、常常以成吉思汗第三十世嫡孙自居的王爷提出要复兴蒙古。他就是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郡王德穆楚克栋鲁普,简称德王。1919年他18岁时晋升为旗札萨克亲王,1924年兼任锡盟副盟长。30年代开始,他多方奔走,联络王公和在北平、南京任职的蒙古族人士,发动“高度自治”运动。  相似文献   

9.
狄新 《老年世界》2010,(10):19-19
自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祭奠他的圣灯就从未熄灭。忽必烈还把洒奶祭天的日子钦定为“春季查干苏鲁克”(蒙语:洁白的畜群)。从那时起,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这天,许多蒙古人会从四面八方涌向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甘德尔山上的成吉思汗陵,参加盛大的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10.
图片报道     
《老年世界》2010,(22):F0002-F0002
金秋十月。内蒙古纪委监察厅组织厅机关离退休干部参观首府市容市貌。老同志们先后参观了成吉思汗广场、成吉思汗公园、呼和浩特市火车东站、湿地公园、蒙古风情园等。88岁的省级离休干部何耀高兴地说,首府的变化大,发展也快,出来走一走很开眼界。36位老同志在参观途中说说笑笑,不时还相互交流所见所闻的心得。  相似文献   

11.
西风 《老年世界》2013,(21):60-60
在8年抗战中,内蒙古涌现出众多的抗日民族英雄,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乌拉特西公旗蒙古族女王爷奇俊峰,被誉为蒙古族抗日巾帼。  相似文献   

12.
据呼和浩特的史学家公布的研究成果说,是成吉思汗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反对同性恋的律条。  相似文献   

13.
牧兰 《老年世界》2006,(4):34-35
笔者从学者巴拉吉尼玛先生处获悉,“成吉思汗生日之谜”这一世界难题已被破解。  相似文献   

14.
三毛入党     
《老年世界》2009,(18):30-31
监狱当局监视若飞同志的计划连遭失败,韩渐逵亲自出马,又受到痛击,敌人感到非常狼狈。有人又出了个主意,把蒙古族青年三毛换进去。在敌人眼里,第一,三毛是蒙古族,民族观念很强,看见汉人,常常避而远之,谁也不好接近。  相似文献   

15.
王济宪 《老年世界》2013,(14):26-27
在人们的思想里,成吉思汗只是一介“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其实,他是一个重视人才、勇于接受科学知识和先进思想的开国大帝。远在战争时期戎马倥偬之中,他就不远万里找到了当时两个“大腕”级的国学大师。一个是道教的养生家丘处机,一个是信佛的耶律楚材。发起于蒙古草原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以后征辽、灭金、战西夏并招降西夏治下的西域诸城国后,又远征中亚的花剌子模等国,并计划远征西亚,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  相似文献   

16.
罟罟冠是元代贵族女性常戴的冠饰,宋元易代后,传人南方地区。元代汉族文人对罟罟冠的态度,由排斥渐次转为欣赏;而蒙古族的婚姻制度,在元代亦经历了相当的转变,体现了蒙古族对汉族文化的接受和认同。这些,都见证了元代民族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母亲与良师     
我是地道的土默川人。 土默川,就是一千多年前《敕勒歌》中描绘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荒凉世界。1581年,成吉思汗的后裔阿拉坦汗在土默川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因为背靠大青山,城墙又是青砖砌成,所以起名叫“呼和浩特”.  相似文献   

18.
杨易峰 《老年世界》2011,(16):28-29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当地人经常提起的古代英雄人物,除了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王昭君之外,还有一位不为外地人熟知的女杰——三娘子。据说,这位女英雄既能弯弓射雕,又谙熟蒙汉文化,有人称其为“女成吉思汗”,她又像王昭君一样,为明朝中后期的民族团结以及北方地区的统一稳定作出过贡献。  相似文献   

19.
托娅  王挥 《职业时空》2008,4(6):164-165
呼伦贝尔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地级市,分为农区、牧区、林区和城镇等多种生活方式区,蒙古族为该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接受民族语言授课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以蒙古族语言为母语从小学就开始接受蒙古族语言和汉语言双语教育的学生。鉴于这一学生群体在教育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为保障蒙古族双语教育的蓬勃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笔者对接受民族语言授课的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没有衣领就不成其为袍子,没有察哈尔就不起兵出征”,这一蒙古族民间格言道出了察哈尔部的历史与自汗国以来具有军事性质的社会组织密切相关。这可以追溯到13世纪初成吉思汗建立的贴身护卫军“怯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