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人将从容应对变幻复杂的世界风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征程上,无往不胜。那么,怎样才能准确领会邓小平  相似文献   

2.
赵景辉 《理论界》2004,(3):40-40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形成于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整体的品格特征、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强调,这对于用民族精神凝聚党心民心,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  相似文献   

3.
徐峰 《殷都学刊》2010,31(2):149-152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这种精神和思想理念,成为凝聚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竭力克服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矛盾和困境,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一项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贡献给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具有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政治意义、文化价值。长征精神不仅能够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也能够为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联系中国革命与执政的实践,把仁者爱人的思想升华为爱国主义与和平统一精神,把为民做主升华为为人民服务和人民民主;把致中和思想升华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把自强不息的精神升华到创新、创业理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为了争取世界和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勇敢精神;在贫穷的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确实需要人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中既含有勤劳的内容,又含有为事业奋斗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十六大报告所归纳的中华民族精神比较准确的表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民族精神提升与凝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 抗日战争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战争,它一举洗雪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振兴民族的巨大力量,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了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政治、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始终动员和鼓舞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在全民族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论、行动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一、唤起全民族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和空前觉醒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她那光辉灿烂的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依据。以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她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所处的重要位置,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在造福人类方面取得的光辉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与缺憾,对于增强人民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义务感与责任感,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构建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其中就包括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对东北抗联精神内涵进行深入总结和提炼,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东北抗联精神内涵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抱定民族解放必胜信念,爱我山河、爱我家园、爱我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困境求存、险境无畏、绝境赴死的敢于牺牲精神,唤起民众觉醒、改变民族命运、争取民族独立的勇于担当精神,组成统一战线、共同对抗强敌的国际主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东北抗联精神既有其特质,又与其他伟大精神在理念上一脉相承,体现出一致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论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要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维护文化安全、保持国家稳定、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全过程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 ,大力弘扬中、外优秀文化 ,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缴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伟大民族精神不仅使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而且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它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通过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作用于每个个体。在我国,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个长期的过程,弘扬爱国主义既要传承历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要坚持弘扬爱国主义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与坚持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与推进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弘扬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激励和凝聚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弘扬民族精神,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历史任务的完成是与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觉分不开的。在探索中华民族解放和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始终把发展先进文化,继承、创新中华民族精神与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在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政治自觉的同时不断实现自身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创造思想统一的理论前提、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从而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4.
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种重要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国主义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国家自强不息的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载体.诚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亲和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即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标志的稳定的情感意识.正如列宁所讲,爱国主义是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爱国主义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一支凝聚人心的火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爱国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中表现,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每一代中国人从先辈手中继承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爱国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爱国主义的感情和思想,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成果和社会意识,并不是伴随着人类俱生的,而是人们在千百年的社会实践中,经过世代的积累、演化、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嬗变开始于 1 9世纪中叶。在中西文化大规模的接触中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的文化选择 ,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主题 ,并把爱国主义传统提到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所迸发出来的强大的精神动能 ,推动了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华民族精神也在抗战的烈火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建构的雄厚的人文基础上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明确了现代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新启蒙运动 ,促成了全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 ;抗战时期的爱国主义因其融入了人民性的内容而以社会主义为前途和发展目标。八年抗战开辟了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愈显其重要性。中国的现代化绝不能以牺牲国家利益和背离民族精神为代价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实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目标呢?中华民族的历史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各族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民族文化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沃土,离开了民族文化这片沃土,爱国主义教育也将失去依托。因此,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富的内涵,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为中华民族找到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之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不同具体实际,先后确立并实施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三步走"战略、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正>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组织的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民族危机空前的关头,中国各阶级、政党和团体以各种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敌侵略,共赴国难的政治态度。但在怎样抗日的问题上,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在认真分析了日、英、法、美和苏联的不同对华政策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抗日战争将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必须发动、团结和组织一切抗日力量,开展民族革命战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而国民党政府一方面幻想英、美等国制裁日本,调停中日战争,另一方面,害怕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害怕革命力量的增长会动摇自己的反动统治,因而,制定了一条由政府和军队抗日的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