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柳森 《中国藏学》2017,(3):184-187
<正>黄明信先生的逝世,是中国藏学界的一大憾事,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与研究领域的一大损失。因专业调剂,我有缘初入藏学研究之门,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即已久闻黄先生大名,也曾认真拜读过黄先生大作,但直至2015年春节前夕,才因陪同领导前去慰问之机,有缘得见黄先生本人。清晰记得那时,黄先生悠然自得地倚在床边,旁边还有那台他每天用来记录梦境的笔记本电脑,黄先生面带微  相似文献   

2.
格勒 《中国藏学》2006,(2):15-20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顺应国内外形势,于1986年5月20日创建。20年来,藏研中心经历了筹建、内部调整、从中心的研究走向全国藏学研究的协调三个阶段。20年间,藏研中心不仅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藏学家,而且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形成了汉藏结合、现代藏学与传统藏学结合、藏研中心与各地方研究力量结合的特点;对外学术交流也在不断扩大。21世纪是藏学的世纪,藏研中心应把握好发展的良好机遇,这样才能在国际藏学界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1990年1 1月27日,《中国藏学》首届优秀论文颁奖大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这是我国藏学界首次举行的优秀综合性论文评选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周谷城出席了颁奖大会。《中国藏学》(藏、汉文版)从创刊以来,前后发表了藏学学术论文三百余篇,在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弘扬藏族文化,传播藏学研究成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内外藏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加强我国藏学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正2007年12月29日,由国家图书馆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恭贺黄明信先生九秩华诞暨《黄明信藏学文集》出版座谈会于国家图书馆红厅举行。图为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与黄先生的合影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和藏学研究工作。20年前,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20年来,藏研中心经历了艰苦创业、逐步成长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逐步形成了藏学的研究、文献、出版、杂志、网络、藏医院等载体、平台和发展链,科研工作在基础性研究和现实研究方面取得累累硕果,成为在国内外藏学界有着一定影响的藏学学术机构。藏研中心20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决定在北京成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是一项有远见的战略措施,藏研中心20年的丰硕成果说明:党中央的这一决策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1986年5月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我国藏学研究的重大举措,使中国藏学研究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值此藏研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对我国的藏学研究,特别是近十年来的迅速发展略作回顾与展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结合藏学研究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学习江泽民同志有关西藏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等重要论述,从大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藏研中心)于2006年12月8日召开了“江泽民与西藏工作”学  相似文献   

8.
束锡红 《中国藏学》2008,(1):239-241
由西北民族大学主办,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协办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发布会暨敦煌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9月13日在兰州隆重召开。国内外敦煌学、藏学界学者相聚一堂,就敦煌学、藏学以及相关领域中的一些重要论题发表了不少专题报告与学术  相似文献   

9.
一、我与《中国藏学》的缘分《中国藏学》 1988年2月创刊.此前1986年10月,由廖祖桂总编和我一起拟出发刊词稿备用,其中谈到"崇实与求新"将是本刊的特色.20多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现在《中国藏学》发刊已经满100期,在编辑和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特色得到了充分发扬.漫长的时间内,刊物为藏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之多,在国内外藏学界所起的影响之大,有目共睹,让人感到欣幸和快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藏学》杂志出刊100期,值得祝贺.《中国藏学》是中国藏学研究的国家级刊物,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藏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平台.创办二十多年来,已经在国内外藏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于2004年初至2007年底在《中国藏学》杂志四个春秋,留下了我和编辑部同志们劳作的足迹.那些不寻常的日子令人难忘.我于1960-1965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文专业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20年来,培养了一批学术骨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中央对西藏和其他藏区工作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科研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基础设施也初具规模。进入21 世纪以来,基于历史发展和藏学研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藏研中心应抓住藏学研究的新机遇,落实“四大战略”——名家战略、精品战略、联合战略、开放战略,建立“四个中心”——研究中心、人才中心、出版中心、资料中心,建设一支藏学研究的“国家队”,努力开拓中国藏学研究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月21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邀请首都部分专家学者召开了主题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与藏学研究学术讨论会。会议由藏研中心副总干事李国清主持,近40名专家学者就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西藏及其他藏区的大开发,以及藏学研究如何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藏学史料丛刊》是一部多卷本的藏学汉文资料汇编。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辑,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藏学出版社整理刊印藏学史料,以藏文文献为主兼及其他民族文字的藏事文献,正在陆续编辑出版的有校勘本《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五明精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藏学家陈家琎先生于2004年2月7日在北京不幸去世,他的离世是我国乃至国际藏学界的重大损失.1950年陈家琎先生随十八军进藏,长期任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曾为反映和介绍西藏的真实历史及现实做了大量工作.从1980年起就西藏社会科学院的筹建、《西藏研究》藏汉文版的创刊、藏事汉文文献资料的编辑出版等工作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400多册的藏学文献图书.我们要学习陈家琎先生的为党、为人民始终忘我的工作精神,努力完成他所未竞的事业,为实现我区“一加强、两促进”的历史任务,为繁荣发展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国涉藏学术期刊规范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业务办公室和西藏大学主办、《中国藏学》杂志社和西藏大学期刊中心承办的第十届全国藏学期刊协调会于2023年11月20—2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及南京等地的30余家涉藏期刊负责人及专家学者近6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藏学》2012,(3):220
全面、准确、及时记录和反映藏学研究发展状况,是藏学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藏学专家学者的要求。藏学界一直企盼编纂出版《中国藏学年鉴》。藏学学科的综合性、藏学与其他专门学科的交叉性特点则显示出这是一项颇为艰难的工作。2010年,乘着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东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知难而上,启动这项有利于藏学学科发展的工程,开始编纂《中国藏学年鉴2009》。在中央统战部和有关部门、地方关心、支持下,在全国各藏学机构、专家学者的支持、帮助下,通过编委会和编辑部全  相似文献   

17.
王梅堂 《中国藏学》2017,(3):176-178
<正>一、选择北图黄明信先生在《我与图书馆》一文中记述:"1979年我平反以后被调到北京图书馆。"但在他调动的过程中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黄先生是于道泉先生的老友,他从于道泉先生那里获知北京图书馆民族语文组收藏的藏文古籍在国内甚至世界上是最全、最丰富的。于道泉先生希望黄先生到北图,并积极向北图推荐。然而黄先生平反以后,便由民族出版社安排到图旺主编的《藏汉大辞典》编纂室,时在成都。由此可知民族出版社欢迎黄先生回社工作,国家民委也说如果不想回出版社,民委可以安排。黄先生经过  相似文献   

18.
由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主办、中国西藏信息中心协办的第三届全国民族院校藏学暨藏语文教学研讨会于 4月 1— 3日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各民族院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五省区教材协作小组等单位的众多藏文、藏学专家学者 ,与会者就新世纪藏学暨藏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主要内容涉及藏语文教学 (如《藏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与思考》、《用藏文信息技术发展藏语文的教学与研究》等 )、藏语文专业教材建设 (如《高校藏文专业教材建设与市场环境》)、藏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如《…  相似文献   

19.
邓玲 《中国藏学》2001,(3):22-25
《中国藏学》是我国藏学研究的权威性学术期刊,它的创刊标志着我国藏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创刊以来,《中国藏学》吸引了一批优秀作者,发表了很多有独到见解、有创意的好文章。但是我们注意到很少有人对《中国藏学》创刊以来的论文作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作者的著述能力、地域分布、年龄结构等等更是缺乏整体上的认识。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原理,对《中国藏学》的作者著述能力即论文作者数量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下称"藏研中心")当代研究所是藏研中心5个研究所之一。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办公室国外藏学研究室、1997年成立的办公室综合研究室,2000年9月正式成立。安七一、大丹增、毕华、韦刚、廉湘民先后担任所长,刘洪记曾任副所长主持工作。当代研究所现有人员9名,包括汉、藏、土家、回4个民族,其中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4名、实习研究员1名;拥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3人(其中2名在读博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