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世热振活佛是近代西藏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内向"活佛,曾一度期望在国民政府的帮助下复任摄政,后被西藏地方政府拘捕,不幸圆寂。文章利用台北"国史馆"所藏档案和英国外交部档案,对"热振事件"前后国民政府对五世热振活佛的态度及治藏政策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试图弄清"热振事件"中一些被忽略的细节,从而辨析国民政府的最终抉择。  相似文献   

2.
引言一九三三年以前,热振是色拉寺“杰”札仓的大活佛,也是赖达摄政的候选人之一。一九三三年,十三世达赖喇嘛逝世后,噶厦政府召开“春都杰错”,决定以热振为摄政,在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未成年以前主持西藏的政治和宗教事务。一九四一年,热振活佛向噶厦政府提出暂时退休三年,并把摄政职务让给达札。一九四四年冬,热振由藏北热振寺回拉萨意欲复位,不成。一九四七年四月十四日,达札密派索康·旺清格来和拉鲁·次旺多吉两噶伦率军二百,前往热振寺逮捕了热振。一九四七年五月七日,热振  相似文献   

3.
关于1947年西藏热振事件,近年中外藏史著作多予论述,然其取材依据毕竟以亲身阅历之记录为最上。当年,柳升祺先生适旅居拉萨,即就所见所闻,详加记述,并探讨其源委,撰成一文,名《西藏政变实录》,因藏中戒严,与内地交通梗阻,故将全文托人送至印度,复交航邮,寄至上海,以笔名星,首先披露于当年8月25日《新闻报》上。事逾五十年,此文已成为珍贵史料,唯原报已难觅见,今特重载于下,易名为《热振事件见闻记》,文字稍加梳理,改正几处手民误植,其余一仍其旧,以供研究近代西藏史学人采用。  相似文献   

4.
冯翔  喜饶尼玛 《民族学刊》2021,12(6):82-94, 125
五世热振活佛是近代西藏历史上一位倾心内向的活佛,曾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改善做出过贡献,并戳破了英国人在“西藏问题”上苦心经营的“道德”形象,但热振辞去摄政职务时,国民政府对此的反应却是轻慢的。当1942年“外交局”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在治藏政策方面进行了调整。沈宗濂作为蒋介石属意的官员出任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处长,曾积极投身藏事,改善了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对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发挥了较大影响。但是,20世纪40年代末,西藏地方发生了若干事件,国民政府却无所作为。对此,沈宗濂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然而在沈宗濂态度转变的背后,更本质的原因则是国民政府的消极治藏政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从实质上讲是政治斗争;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在反对分裂的斗争中,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平等团结的旗帜,必须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主义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各民族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等等.  相似文献   

6.
问:《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处理国家统一领导和行使自治权方面,是怎样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 答:《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处理国家统一领导和行使自治权方面,作了许多原则规定,如“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7.
四、热爱祖国与热爱本民族的统一论者 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在认识上把爱祖国和爱民族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他认为爱祖国是爱民族的大前提,爱民族是爱祖国的基础。他常说,在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祖国大家庭中,一个真正热爱本民族,为本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人,必然是一个爱国者;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必然是本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者。两者是完全统一的、一致的,不可能是对立的、分割的。他把这个认识扩展开来,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深入探讨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于规范国家行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和国家同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受到多民族国家政治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以追求统一、和平、稳定为基本目标,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历代中国民族政策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号康熙,满族。他毕生从政六十一载,为国家的统一发展,繁荣强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作诗歌1165首,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可以说,他的诗是清初社会的“诗史”。康熙八龄登基,十三岁亲政。他热爱祖国,锐意革新。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他对外积极抵御罗刹(沙俄)的侵略,对内擒  相似文献   

10.
亦失哈是明王朝前期著名的宦官.从成祖永乐年间到宣宗宣德九年,他曾10次奉命带领船队装载大批货物,开通松花江至黑龙江长达数千里的"丝绸之路",巡抚东北北部边疆奴儿干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东北边疆与中原内地经济与文化的交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最复杂和最动荡的时代。贯穿民国38年历史的有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中国各族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第二条主线是中华民国下属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内分裂势力的斗争。这两条主线是晚清"救亡图存"斗争的延续。第三条主线是探索如何实现国家体制的政治转型,实现从"多元型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体制过渡和国民思想过渡。在整个民国期间,帝国主义别有用心地向中国各族群输入"民族"意识,并扶植代理人。民国历史中,最核心的利益是救国图存,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评价民国所有的历史人物时,这是一条最根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12.
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是民族国家最具实质意义的两种利益形态,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分殊。如何协调两者关系,是当今世界一切民族国家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基本问题。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理论为两者关系的协调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可以把"多元一体"看作是对两者关系的高度概括;两者关系协调的本质是要消除"多元"与"一体"之间的张力;只有尊重和承认不同民族的"多元"利益,才能维护和实现统一国家的"一体"利益;"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为两者关系的协调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经过几代人尤其是改革开放这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民族关系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加强和完善新形势下民族法制建设,笔者认为在民族立法上要体现原则性、民主性、科学性,在司法上要突出权威性,在实践上要体现操作性,在研究上要增强创新性。1、民族立法上要坚持原则性。即要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就不能依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维护法制统一必须坚持依据法定的权限,遵循…  相似文献   

14.
李学福     
李学福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著名的抗日将领,是饶河反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创始人之一。一九三八年八月殉国。 走上革命道路 李学福,原名李学万,别名李葆满,朝鲜族。1901年旧历12月11日生于吉林省延吉县老虎山屯,1915年全家迁居到饶河县三义屯。李学福少年时家境贫寒,但因他求知心切,家中只得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西藏地方统治集团内部争斗频仍,不时出现影响较大的事件,如摄政热振活佛(九世热振诺门汗阿旺益西楚臣坚赞,1818—1863)去职内逃、夏扎以俗人出任摄政、班丹顿珠之乱等。前两件事在汉藏文史料中均有较详细的记载,相关研究也较多;而关于班丹顿珠之乱的资料则相对匮乏,藏文档案中尚未见记载,《十二世达  相似文献   

16.
廖婧 《民族论坛》2008,(10):53-54
<正>一、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下简称"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开始实行。这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然而,在物权法第四十二、四十四条中关于征收征用条款规定了国家征收的前提和补偿原则,但对于"公共利益"的含义及适用则用语不详。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如下"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  相似文献   

17.
清代岭南地区伏波庙地理分布与历史记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清代岭南地区伏波庙的空间分布主要是在马援南征所路过之地.伏波祭祀圈的形成,表明了人们对马援南征的集体记忆,以及对他在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方面的历史功绩之肯定.伏波神祭祀圈的存在有助于加强华夏文明对边疆地区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以民族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多民族国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建设。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物。各族人民都为创造中华民族文化,缔造伟大的祖国,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过巨大贡献。加强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一座国家级的民族博物馆,对于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成后的中国民族博物馆,将是国家的和民族文明的标志,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是浓缩记载我国56个民族数千年文明史…  相似文献   

19.
为西藏和平解放而献身的格达活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为了祖国的统一、独立和完整而献身的杰出人物何止万千。西藏和平解放前夕,惨遭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毒杀而壮烈殉国的藏族爱国人士的楷模——格达活佛,就是其中英气豪发、才华横溢的一位。格达活佛(法名洛桑登真·扎巴他耶),于1903年(清光绪29年)生于四川省甘孜县白利土司辖区的德西地村。父亲是白利土司属下的一名差巴。1910年格达被选为甘孜县  相似文献   

20.
《民族大家庭》2020,(5):1-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至关重要。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