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篇节录任乃强先生在重庆大学任教、省三中任校长的部分内容,对了解任乃强先生的教育思想、民国时期川渝两地的教育状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德里达的文学批评思想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时代和思想背景.德里达既有作为阿尔及利亚籍犹太人的童年经验、法国巴黎"高师"求学经历的外在影响,又可以从胡塞尔、索绪尔、海德格尔的身上找到相应的内在思想资源,最后形成他的文学批评是"延异"哲学,也即"解-建-构".  相似文献   

3.
本篇节录任乃强为开发西康交通运输、解除藏民乌拉差役疾苦而在西康倡办"牧站联运"实践的整个历程,对了解任乃强经世济民的思想、实践及民国时期西康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1933年4月,张澜受四川当局委派,率领"四川省教育、实业、地方自治考察团"赴两广等地考察,此次考察历时5个月,行程逾万。任乃强随行考察过程中,对所见、所闻、所遇之人记述颇详,尤其侧重教育、农业等方面之考察,对他后来在重庆大学农场部及省三中推行教育改革实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辑选任乃强《筱庄笔记》中对此次考察的记载,以资史志参考。  相似文献   

5.
任乃强先生[2](1894—1989年)一生经历复杂,身份多变。早年学农,秉持"以农立国"的思想,攻农业经济地理。毕业后返乡,主持地方自治,践行"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思想。随后以川康边区视察员身份入康(1),以农业和地理知识改变康藏落后面貌。除筹备垦务、负责民政、设计交通、发展经济等实务,  相似文献   

6.
龙达瑞博士在求学期间,曾经与李安宅先生有过接触。文章除了回忆其作为在校学习期间接受李安宅先生教诲往事之同时,介绍了海外学术界研究李安宅学术的概况,分析了海外引进李安宅先生学术的代表性著作,进行了学术评议;并指出李安宅先生是那个时代学者的典范,以学术为生命和终身职业。同时提出,国内藏学研究需要加强,不懂藏传佛教,难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先生经汉并授,旨在沟通中阿;更将信仰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以济世利民,求两世之吉庆。先生开一代风气,然难容于世,终以身殉教。本文记述先生身世经历,尔林实践、艰难遭遇和中国著名学者对先生的追念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藏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任乃强先生因病于1989年3月30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任乃强先生是我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任先生即开始了对康巴藏区的研究。1929年,他亲赴川边考察,遍历川边藏区各县,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撰成《西康图经》,被学术界誉为“边地最良之新志”,“开康藏研究之先河”。四十年代,任先生为撰修第一部《西康省  相似文献   

9.
金川雍忠拉顶寺(清乾隆改为广法寺),在“扬黄(教)抑黑(教)”的《安多政教史》中,记该寺建于13世纪。然而,著名史学家任乃强教授却根据其亲自在甘孜地区数十年的调查,说它的建立,起码在唐中叶(7世纪)之前,把时间前移了五、六百年。同时,任老还提供了明末(17世纪40年代)雍忠寺首领到成都向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所建大西革命政权朝贡的史料。  相似文献   

10.
看见他们,这群来自天山南麓的四十个新疆地震灾区少年儿童参观团的孩子,不知怎地,勾起了我对早已消逝的童年岁月的回忆。他们清澈好奇的眼睛使人想起那一串串五彩缤纷的童年的梦。那笑声,只有  相似文献   

11.
清初词坛名家纳兰性德生活在一个鼎盛的王朝时代,其煊赫的家族背景,绝世的个人才华以及顺畅的仕途生涯,使人们习惯的认为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盛世之音的歌颂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的词作中更多流露出的是与其身世、家族、王朝乃至整个时代完全相悖的哀婉感伤之音。事实上,他的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有着十分广阔深远的社会现实原因和内在曲折的精神因素的。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人生经历的了解,从其所处的时代氛围和家族背景、独特的个人情感经历、来自汉文化的熏陶以及身处羁旅仕途的困倦之感四方面进行阐释,从而得出纳兰性德感伤情怀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李军 《西藏研究》2012,(1):25-29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1922~1934编辑出版,以后经多次重印。从佛教文献校录的角度出发,学术界一直在努力研究它所录文字存有的讹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册中收录了一些敦煌卷子中关于佛家做各种日常民间法事所可能用到的"应用文"格式,《敦煌宝藏》将此类文书定名为"释门应用文范"。  相似文献   

13.
1944年7—11月,华西协和大学边疆研究所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组成联合考察组,赴西康省北部各县考察。时任华大社会系教授、边疆研究所研究员的任乃强先生是此次考察的倡议者与向导者,考察中他写有《康北考察日记》,返校后又写有考察报告《最近的西康之行》。其中,日记逐日记录了四个多月考察的行程与主要考察内容,考察报告则详尽地记述了考察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备尝的艰辛、得到的收获和考察中的趣事。这两篇珍贵资料对于了解老一辈学者筚路蓝缕、不畏艰苦、深入康藏调查的治学精神和当时西康北部地区各县的社会、地理、宗教、文化、民俗等,有重要的价值。但日记文字较简略。考察报告虽较详,现仅存考察"木雅与鲜曲盆地"一帙。文章将这两篇珍贵资料综合辑录,予以整理、校注,使日记和考察报告互为补充,全面展示这一考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着浓厚的兴趣,专家学者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考察文物古迹等方式研究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流程、特征及教育发展等情况。笔者根据相关文献,通过考察郴州出土的明嘉靖七年《湖广乡试录》以及墓主人何仲方的生平简历,探究《湖广乡试录》所涉及的历史信息,从而彰显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群言录     
关于扶助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户的问题,有的同志在《群言录》中已经谈了。我认为,扶贫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会议主要议题,理应抓紧抓好,但是还应该帮富,并且把帮富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有些同志对扶贫比较积极,对帮富却不热心,甚至怀疑党的富民政策是否正确。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果说,解放前,我们的目标是求翻身解放,那么,在解放后,我们的目标则是让各族人民富裕起来。我们目前扶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是为了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帮助专业户、  相似文献   

16.
如同人类乐意憧憬未来一样,人们也非常愿意回望久远的洪荒时代,探究世界与人类的起源。创世神话是人类童年的回忆。追忆人类的童年,自然要研究民族的创世神话。每个民族因自身生存的环境不同,谋生方式不一样,他  相似文献   

17.
《壮族风情录》《瑶族风情录》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991年9月)。作为一个年青的民族工作者,先睹为快,深感二书熔科学性、真实性、知识性与文学性、情趣性、可读性于一炉,是民族民俗学微型研究与立体描写研究的可喜新成果,为这一学科的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打下两块坚实的基石。《壮族风情录》“从1000多篇中精选207篇,综合成160篇”(见该书“后记”)共  相似文献   

18.
为缅怀费孝通先生对我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由国家民委主办、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学承办的“纪念费孝通先生民族研究70周年座谈会”10月10日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书面讲话中指出,费孝通先生一生经历的90多年,正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变革时代。费孝通先生不仅是时代重大事件的见证人,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活跃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费孝通先生为我们贡献出了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两方面的杰出智慧和研究成果。他说,费孝通先生始终把个人的研究紧紧贴在国家发展的脉搏和人类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涉藏金石文献分布地域广泛、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涉藏金石总录"课题实施情况,研究介绍西藏等相关地区金石分布、特点,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并述及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篇名检索"、"主题检索"及"全文检索"3种方式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李安宅",并结合其他来源的相关论著,对当前学界李安宅研究作初步评估。这3种检索结果直观反映了李安宅研究"核心区"、"关联区"及"边缘区"的情况。总体上看,1990年前后李安宅、于式玉夫妇遗著的出版,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2006年起,国内李安宅研究的兴起,汪洪亮、陈波等学者作用较大。文章结合林则徐等较为成熟的人物研究及任乃强等刚兴起的人物研究,对李安宅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可能进路进行分析。文章认为,撰写具有人类学味道以及思想史、学术史意味的研究述评,改变当前学术综述"述"多"评"少、过度依赖发表的文献成果进行评述的状况,是学界今后应该努力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