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工业文明以来 ,全球范围出现了科学危机、技术危机、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国内外学界已经展开了对这些人类性问题的思考。无论是“生态伦理学”、“环境伦理学”还是“普世伦理学”都体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哲学努力。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思考往往只从现象出发 ,没有凸显这些人类性问题所寓于的现代性境遇 ,因而不能充分挖掘“时代危机”的深刻根源。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时所指出的“无蔽状态”;胡塞尔在分析欧洲科学危机时所提出的“生活世界”,可以说是对现代性境遇的集中阐明。通过这一现代性境遇可透视“发展伦理学”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2.
思·言·字——评德里达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德里达的解构理论置于当代西方反传统形而上学思潮的背景中加以考察,通过对逻各斯的历史性危机和德里达理解方式的分析、批判,指出德里达的基本解构战略在于消解“说”对“写”的统治和界线,埋葬源于逻各斯的“意义”,解放一切人为约定的传统规范,重写新的文字;并进一步提出德里达从西方文字的缺陷入手,破坏西方哲学传统,其目的仍在于拯救西方文化的危机。作者认为,德氏理论的合理性在于它抓住了传统思维方式的弱点,从一个新的角度描述意义,而其局限性则在于否定了传统思维方式曾经有过的合理性,经过解构的后现代景观并非人类文化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3.
危机作为社会历史哲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用以揭示社会进步进程中的一种矛盾性状态与否定性趋向,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中生成与变化的客体所产生的反主体性效应。危机是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果说危机是对进步的抑制,那么进步则是对危机的化解。危机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按空间分布可划分为地方性危机、区域性危机和全球性危机,从人类活动领域看主要有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与人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我们该怎样生活——论生活哲学的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是一个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在追问但一直没有、也不可能有最终答案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在人生价值和意义问题上陷入危机的现代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而生活哲学的兴起正是对此种危机的一种哲学反应。  相似文献   

5.
网络危机的文化拯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生活是人类不可逆转的生存境遇,同时网络的巨大利益和危机,也将人类推到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网络危机的本质就是网络文化的危机,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文化是我们网络生活的依托,网络生活必须依赖文化获得意义,重建网络文化是走出网络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雷德鹏 《学术论坛》2002,1(1):32-35
哲学自它诞生以后 ,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9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危机表明 ,哲学从知识论立场转向生活论立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生活哲学是表达人类生活意义的理论 ,实质上就是人的哲学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视野中的人类道德——现状·假说·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传统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广义效用假说” ,把人类所有行为都看作一个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偏好选择追求广义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从而把“道德偏好”、“情感偏好”、“审美偏好”甚至“宗教偏好”和“信仰偏好”都纳入最大化的分析框架。本文力图证明 ,在人类整体行为模式中 ,非经济偏好对经济活动来说并非是一个外生变量。在广义效用最大化过程中 ,人类行为将依据一定的偏好结构呈现出形态各异的价值取向 ,从而为经济学的最优方法运用于人类道德行为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曹克亮 《江汉论坛》2022,(10):46-52
元宇宙给予了人类对未来生活世界的想象空间。元宇宙是一个多维的全息图场景,一个创造的虚拟现实劳动场域,也极有可能是一个虚拟现实转换的“空间奇点”。在这种主体空间转换下,人的生活世界的交往逻辑、劳动形式都有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更强的情感操纵与生命剥削形式的新数字劳动可能会让人类陷入对生命本体论的怀疑中。只有认清作为技术逻辑与平台资本双重建构的元宇宙,才能走出技术与资本宰制下的人类主体性迷失或退缩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工业经济文明的发展,一方面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推进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工业经济文明的发展也带来自然资源,包括生态资源的巨大消耗和浪费,破坏了人类赖以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给人类的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带来潜在危机。因而,人类寻求一种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能够与保护、培育资源相结合的新的经济运行方式、生产方式,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海南省是我国第一个提出建立“生态示范省”的省份,并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通过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西方诸种社会思潮中,确乎还没有哪一个流派或学说象存在主义这样对西方现代哲学、伦理学、政治、以及社会实际生活等方面,发生过如此浩大而广泛的影响。它以其独特的人生关注吸引了包括东方、东欧在内的差不多全球人类的注意力,深深渗透于西方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市民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存在主义是20世纪人类文化现象最突出的象征之一,无疑也是现代西方伦理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即将跨出工业经济时代之际 ,人类越来越感到自己仿佛生存于种种危机之中 :生态危机、人口危机、精神危机……在哲学的视野里 ,这些危机表征的只是同一种危机 ,那就是人的“生存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对自身生存境况的存在价值与意义感失落的危机 ,也即“人格危机”。如何走出危机 ?人类将目光投向了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类能否摆脱“人格危机”的困扰以及人们应当具备怎样的人格素质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一、人格的哲学界定“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 ,其原意是指“面具” ,始于原始人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从个人生活方式看,真正的“以人为本”中应当有一个长远的眼光;一个符合人类、自然延续发展需要的“可持续”观念。今天,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急速到来,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在变,多元化的冲击使得我们的“文化认同”出现了危机,心理状态的分解,个体自我价值与外部表现价值的分裂,行为与道德观的分离,情感、欲望与信念的分裂。这一系列的因素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向我们的道德观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认为要使“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能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中,就有一个价值观的追求和道德精神的引导问题,有一个精神需求与生活方式相匹配的问题,即科学生活方式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理性至上与技术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雪英 《兰州学刊》2003,42(1):34-38
科技发展具有二重性 ,与发达工业文明相伴随的是人类生存环境和个人生活世界的严重危机 ,这种危机的突出表现就是人的普遍异化 ,而这种异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表现为技术异化。技术的僭妄和技术理性主义的恶性膨胀 ,是造成人类总体性危机的文化价值观根源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已经在全球的各个领域刮起了猛烈的“飓风”,与人类生存有关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这一时代的浪潮,传统的“生态”、传统的“安全”面临全球化时代浪潮的洗礼,作为无法脱离兽性的人类犯罪,其未来态势将会如何呢?万物之灵的人类又应如何面对犯罪的新趋势构建一个新的“生态安全”网?  相似文献   

15.
儒家“天人合德”观念与现代生态伦理学葛荣晋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取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生活水平日益丰裕。但是,它也引发了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严重的生态环保危机,直接危害着人类自身的生存。这是当代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之一。而...  相似文献   

16.
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世界越来越具有文化素质和文明景象。但同时,我们的生活世界也越来越处于文化问题的重重压力之下,处于重重文化危机和文化困惑之中。文化过度的危机启示我们:人的文化不能过度,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必须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历史的进步必须遵守一系列的"限度"原则。文化偏执的危机警示我们:一个正常的人,应该生活于一种全面的、多样性的文化系统之中,不能为了某种刻意的执著而忘却了生活世界的文化全面性。文化混乱的危机提醒我们:新媒体对人类社会有着极其明显的负面文化影响,治理其混乱,对其进行政治规制、经济规制、社会规制和文化规制,乃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物质世界经过漫长的进化,孕育和分娩了人这一万物的灵长,从而产生了“自我意识”,从此世界分化出自为的世界,并开始了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轴心的定向进化。 作为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哲学,是人类最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它所面对的世界,不是与人无关的物质世界,而是人生存、发展于其中的世界。正如世界哲学学会联合会主席加拿大哲学家科希所说:“不论各种哲学如何不同和对立,它们基本上关心的是同样类型的问题,因为哲学家都是在试图从根本上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他们自己。”  相似文献   

18.
李春林 《南方论刊》2004,(12):24-27
当我们经历了“非典”的袭击与洗礼,再环顾周围世界,忽然发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经常不期而至,打乱人类正常的生活。“非典”引发了国人对政府危机管理法治化的深刻反思,重新审视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弊端所带来的重大损失。全社会终于形成共识:危机管理应以法治之。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深刻指向是人的一种"生活样态",不可否认,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普遍遭遇了文化焦虑的困境。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这种现代性文化危机的探索集中在技术理性异化危机、大众文化异化危机以及人类生存异化危机中,他们对现代性文化危机的探索是对文化自觉的反省,是对现代性文化的重新建构。因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这种文化自觉的思潮对当代中国构建现代文化有着重大启示,这体现在要以益智、益心、益德和益生价值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生活正在被信息技术所改造,这是一个既令人兴奋而又令人忧虑的时代。作为社会行动载体的"虚拟技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更新着人们的社交网络,影响着人们的媒介化生活方式。处于"移动浪潮"阶段的"网民社会",存在着许多虚拟生存问题,面临各种技术社会的危机和挑战。只有了解和正视了人类虚拟社会生活的现状和前景,才能更好地预测和把握当代社会的本质及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