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未来建筑畅想孙文德编译在即将来临的21世纪中,人类居往的住宅将会伸出翼片,城市将装上顶棚,触动按钮就可使建筑物改变形状。这绝不是神话。未来学家认为,明日的建筑形式将是由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这些困素包括科技的进步、人口的变化、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2.
外国文学教学现代化畅想●蹇昌槐目前,我国的外国文学教学领域正涌动着一股强劲的时代潮流,面临着深刻的变革。随着人类知识的空前膨胀、电脑和数据库的广泛使用,科技必将高视阔步地导致种种合法性危机。这些危机给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华学人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从而...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有文字始的四千多年来,写作文化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写作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与精神生产方式,引导、教化、推动着社会与文化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自从写作成为人类社会精神生产劳动的基本形态以后,人类社会的文明与文化建设,就再也离不开写作实践活动了。  相似文献   

4.
幽蓝畅想     
尤束 《中国农村》2011,(12):106-112
史蒂夫·詹内蒂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的另一身份则是艺术家,尤其喜欢描绘天海一色的景象。不难想象,他为自己打造的工作室也必定以天空与大海为蓝本,隔离出一个充满艺术畅想的小世界。  相似文献   

5.
石中元 《21世纪》2001,(4):23-25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息息相通、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于管理现代社会,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走出生态危机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中最古老、最广泛的概念。走进21世纪的人类,并没有解除人生、社会与自然的困境,各种矛盾交相错织,问题与困惑似乎越来越多一一这更凸现了“天人合一”的现实意义。“天人合一”的学说可以为人类社会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提供一种卓越的指导思想。 几千年来,对“天人合一”有各…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工业化是人类走向进步和文明所不可逾越的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传统的工业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到新的工业文明之路,使人类摆脱目前的困境,走向新的文明。21世纪不仅会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多元化的世纪,也必然会成为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纪。我们认为,通过整合并激活中国优秀的文化资源,创造出新工业文明文化,使这种文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国际社会中,用先进和能得到广泛认可的文化理念,去影响和改造现存不合理和不公正的世界秩序。在实现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新年的畅想     
清晨凝望着地平线我们心中有着无限的眷恋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迎来鲜红的新年岁月年轮匆匆而转我们的真情却不曾改变畅想人生崭新的起点新年是位慈祥的母亲对我们充满阳光般的爱恋新年是位理想的师长给予我们最温馨的祝愿沐浴新年的光辉辛勤耕耘着生活的甜美让我们举起杯让心儿腾飞插图:赵航新年的畅想@张山~~  相似文献   

8.
因侗族芦笙习俗而形成的侗族芦笙文化,为侗族民众所喜闻乐见。侗族芦笙文化是一种礼仪文化,不尚武,只追求亲和。和侗族其他文化一样,其精髓就是追求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可以说侗族芦笙文化是最能体现东方文明的文化。对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人类团结、和谐、友好相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工业文明高效率、规模化、全球化的发展方式,成就了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其价值内涵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将主客体人为分离,视人类为自然的绝对主人,过于自信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征服能力,已成为工业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诟病。将人、自然、社会通过实践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建构人与自然为一体的共同价值诉求,这是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作者与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学术访问团座谈时的一篇演讲稿。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历来重视维护人和人类的尊严,朋友之间的相互“责善”即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几千年的大一统成就为世界各国所罕见,其中的经验和智慧仍值得今天的人类学习或汲取。缺少了中国历史经验与文化智慧的参与或介入,未来的世界文明秩序的建构难免不产生“缺陷”与“弊端”。无论东方或西方都有必要把对方的文明成就包容到自己的经验系统之中,以相互尊重和不断反思的开放态度促进固有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只有彻底放弃自我中心的封闭自固而平等地交流与对话。世界才能在相互依赖的多元结构中谋求进一步的和谐化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汉字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几乎被社会学遗忘的角落,但是,语言和文字毕竟是人类社会的两种最重要的社会现象。语言维系社会的存在,文字则是文化的基础,并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文明的时代。汉字是当今世界上独一的表意文字体系,也是历史最长、最具传承一贯性、影响最为深远的古老文字体系,研究汉字文化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探源”研究的成果,厘清了连云港史前海洋文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脉络,认为夏商周三代,连云港市的先民们积极参与了华夏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中华文明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站在全国文明探源工程的高度分析了连云港古国建立及其成就与地位。认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连云港国际性海港城市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基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他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再也不能闭关自守,而必然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代表了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因此,主导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只...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曾经称颂古希腊是人类不可重复的童年。他认为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美丽的事,具有永恒性的魅力。2014年5月15—8月24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曙光时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展》,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与古希腊文明密切相关,但在魅力上绝对不亚于古希腊文明艺术成就的古老文明—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文明”这两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概念,内涵虽有相互重合和相互渗透的地方,但却又大不相同。“文化”是人类超出自身之自然状态的诸多发明创造,而“文明”则是相对于人类自身的野蛮状态而言的;辉煌的文化成就或悠久的文化传统并非意味着文明的优越。只有弄清楚“文化”与“文明”的异同,才能理性地理解历史和把握未来。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价值观是人类行为的指南,所以,文化的不同是由于人们价值观的不同决定的。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该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建设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否则文化建设就没有灵魂,就无所谓文化。  相似文献   

17.
唯一的人类文明使人类自身孤独,而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更需要一个参照系,人类亟待与宇宙类人文明社会沟通。但是,宇宙类人文明社会迄今为止仍是一个未知领域。为此,本文以人类目前对于生物的本质认识,探知宇宙类人生物发生与发展的可能;以人类的独有的世界3作为衡量类人文明存在的判断标尺;以人类自身与地球生物对于信息载体与信息域的区分,来考虑与宇宙类人生物的通讯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重温十月革命后列宁对马哈伊斯基主义的批判,本文认为: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范畴,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知识分子的大部分劳动属于生产劳动,他们主要是科学文化工作者.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具有批判功能,担负着创造和继承、传播科学文化的职能。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体力劳动全方位脑力劳动化的趋势,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歧视和排斥知识分子是对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自辱,它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相违背,并极大地有损于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9.
环境哲学与人类新文明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中叶,人类工业文明达到它的最高成就,伴随它的生态危机成为社会的中心问题。这种危机成为时代转变的拐点。它表示工业文明开始走下坡路,一种新文明———生态文明成为上升的文明。环境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它是人类创造新文明的伟大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思想和理论结晶,又是人类建设新文明的哲学基础。发展环境哲学研究和应用,为人类新文明建设服务,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优越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人类的历史是人类在劳动和斗争中不断改造世界的历史。文明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反映了社会进步和开化状态。文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自脱离了原始社会的野蛮状态后,已经历了奴隶制时代的文明、封建时代的文明和资本主义的文明。这些文明在历史上都曾放射出时代的光辉。但是过去各个时代的文明,都是同劳动者的被奴役、被剥削、被压迫相联系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剥削阶级一直把科学和文明当作“剥削劳动的手段”。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迄今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