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浅议白居易诗中的人格形象栾睿古典文学研究中,常把李白、杜甫、白居易称为“唐代三大诗人”,综观三家的诗歌创作,如果说李白以盛唐时代的理想主义精神给后人以深刻印象,杜甫以有唐一代的痛苦转折点为背景,写出了一个伟大灵魂中深重的忧患意识的话,那么,白居易的诗...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第3期发表了王滋源《杜甫<喜雨>诗是反对农民起义的吗?》的文章,认为,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喜雨》诗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杜甫所言之“洗”,“是‘雨洗娟娟静’之洗,是‘一洗苍生忧’之洗,而不是清洗什么‘盗贼’”。愚见以为,王滋源的看法却恰是“站不住脚的”,而郭老认为“滂沱洗吴越”就是杜甫希望痛洗农民起义军的意见才是正确的。何以见得呢?王滋源首先是从农民起义的范围,对郭老的解释进行反驳的。他对“吴越”的理解太拘泥了。所谓“吴”或“越”,在诗  相似文献   

3.
<正> 明代万历年间编纂的《汶上县志·艺文志》载有李太白《别中都明府兄》、《鲁中都东楼醉起作》、《醉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过汶上寄杜甫》、《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五诗,并说明俱为太白游汶上所作。关于五诗的作时与地点由于古今地名变异、管辖范围伸缩、各种李白系年和诗集校注、选本等,因而均有龃龉和不确之处。为弄清真相,略作考订于下:  相似文献   

4.
试论王安石诗胡守仁王安石以一身而兼皙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成就是多方面的。现在我只论述他的文学,不涉及其余,而文学又只论述他的诗。王安石的诗继承了杜甫的诗歌传统。他对杜甫极端崇拜,在《杜甫画像》里,大大肯定杜甫的爱国爱民思想,说他虽遭遇坎坷,过着颠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灿若星河的诗歌中,悼亡诗始终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何谓悼亡诗:(一般指夫妻之间)“抚存悼亡,感今怀昔”①之诗也。由于自晋代潘岳的三首《悼亡诗》以后,“悼亡”就成了悼念亡妻的专称,因而有的论者认为悼亡诗始于潘岳。然而我们纵观悼古诗的发展史就会发现,这是有失公允的。因为第一,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悼亡诗,其中有一首《唐风·葛生》就是一女子哀悼亡夫之作。第二,我认为在封建“男权主义”时代,妇女处处受到歧视,历代文人的目光一般只对准了男人的作品,而忽视了妇女的悼亡诗,这其实是“男权主义”在文学中…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14,(2)
<正>2009年,鉴于《杜甫全集校注》是山东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必须有始有终地完成,在时任校长徐显明推动下,遂先后提出了"山东大学关于完成《杜甫全集校注》的意见"和"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终审统稿工作方案",重新启动"校注"工作。经山东大学,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杜甫全集校注》组成员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确定《杜甫全集校注》后期工作,由"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由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组成员承担,张忠纲任全书终审统稿人。此后,《杜甫全集校注》在已有基础上顺利启动。在山东大学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并力支持下,项目组诸成员全力以赴,校注工作进展甚速。张忠纲结合近年杜诗研究的新进展,对汇集的初稿逐卷剔厘补订,详加审改。又经五年努力,《杜甫全集校注》终克告竣,《杜甫全集校注》共分诗二十卷,文赋二卷,附录五卷。编撰过程中严格统一体例,统一要求,分工撰写。《杜甫全集校注》采用编年体例,又因杜甫传世之作,以诗为主,故诗、文分编而先诗后文。诗之编年、主要参照注杜全集最晚出本,即清人杨伦《杜诗镜铨》。对《镜铨》编次有异议者,则参伍他本而调整之。  相似文献   

7.
钟喇诗品》谈五言诗创作,说:“故诗有 春官》记载,“督檬”的职责如下:“掌播釜、祝、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 cj赋。”诗品》各 敌、垠、萧、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种版本,或作“故诗有六<肾’。其实,钟峪在 瑟;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这里,又一《序》的下文即说“弘斯_二义,酌而用之”。明说 次讲到“六诗”。可是,到了《毛诗序》,却径改是“三义”,上文怎么会说成“六义”呢?《诗“六诗”作“六义”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品》明代刊本《夷门广砌、清刊本《砚本偶钞》二门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均…  相似文献   

8.
戴震诗说研究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宗旨为孔子的“思无邪”说,此宗旨源于戴震根深蒂固的尊经意识。二、方法为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而知人论世为戴震说诗的主要方法。三、从与《孔子诗论》相较中可窥,戴震诗说与《孔子诗论》同异互见。四、评价戴震诗说之得失,并对其失作深层意义上的挖掘。  相似文献   

9.
储光羲佚诗     
中华书局 1988年陈新点校本宋释惠洪撰《冷斋夜话》卷二《稚子》条云 :“老杜诗曰 :‘竹根稚子无人见 ,沙上凫雏并母眠。’世或不解‘稚子无人见’何等语。唐人《食笋》诗曰 :‘稚子脱锦绷 ,骈头玉香滑。’则稚子为笋明矣。赞宁《杂志》曰 :‘竹根有鼠 ,大如猫 ,其色类竹 ,名竹豚 ,亦名稚子。’予问韩子苍 ,子苍曰 :笋名稚子 ,老杜之意也 ;不用《食笋》诗亦可耳。”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初抄本 ,宋方深道辑《诸家老杜诗评》卷五《僧惠洪〈冷斋夜话〉十二事》此段引文 ,文字微异。所引杜诗见《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宋吴撰《五总志》云 :“老…  相似文献   

10.
读诗札记     
李白有《戏赠杜甫》一诗,李集不收,最早见于孟棨《本事诗》、《旧唐书、文苑、杜甫传》也涉及到,都说是对杜甫的讥刺。关键在三、四句:“借问别来太瘦生,总是从前作诗苦。”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别出新解,说这两句中前一句是李白发问,后一句是杜甫作答,并无讥刺之意。但他也觉得题目的“戏”字有碍,于是便断定为后人所误加。我看,没有任何证据,仅仅为了要助成己说,而把“戏”字除掉,这未免近于武断,绝不是科学的态度。李白和杜甫是心心相印的朋友,彼此之间开开玩笑,有何不可?杜甫自己也说过:“颇学阴何苦用心”,“新诗改罢自长吟,”便可看出他  相似文献   

11.
《荀子》引《诗》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一书,在议论之余,每每引《诗经》为证。《荀子》所引《诗经》,与今本《毛诗》相比,文字全同者占大多数,也有少数同于《三家诗》而异于《毛诗》者。这些文字上的差异,大多属于同音或者声近通假。从《荀子》引《诗》中,可以看到荀子对诗句的理解以及他所赋予诗句的新“义”,其实这就是荀子的《诗》学。从文义与《诗》义的关系这个角度分析,《荀子》引《诗》有五种类型。探寻《毛诗》及《三家诗》与荀子的关系,可证《毛诗》确是出自荀子,《三家诗》中,至少《鲁诗》、《韩诗》也与荀子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郑杰文 《文史哲》2006,(1):59-65
《墨子》引《诗》与“汉代四家诗”各本相应篇章对校,有40%左右的语句差别、10%以上的字词差别,另外还有名称、章次、句次差别等,这说明在《墨子》成书与流传的战国时期,《诗三百》有多种版本在流传。墨家引《诗》,遵循着“以《诗》为史”和“以《诗》为训”的《诗》学观念,论《诗》时没有“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这与儒家解《诗》论《诗》时所奉行的“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与儒家《诗》学观属于孔子开创的“诗教《诗》学系统”不同,墨家引《诗》解《诗》论《诗》所展现出的《诗》学观,应属于传统的“历史《诗》学系统”。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同志的《女神》,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它开一代诗风,为我国新诗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新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显著的地位。《女神》中部分诗篇,曾于一九一九——一九二○年刊登于上海《时事新报》文艺副刊《学灯》上。作者编集成书时,取名《女神》,并写了《序诗》。初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发行,列为创造社丛书之第一种。初版本《女神》,分三辑:第一辑收《女神之再生》等三部诗剧;第二辑下分“凤凰涅槃之什”、“泛神论者之什”、“太阳礼赞之什”,各收诗十篇;第三辑下分“爱神之什”(收诗十篇)、“春蚕之什”(收诗八篇)、“归国吟”(收诗五篇) ;连同《序诗》,全书共五十七篇。  相似文献   

14.
<正> 诗与绘画诗是语言艺术,长于抒情言志;画是空间艺术,长于显现。绘画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特别借重色彩。《色彩论》的作者、美国的鲁道夫·阿恩海姆说:“严格地说,所有的视觉现象都是由色彩和明度造成的。规定的形状的界限来自眼睛对属于不同的明度和颜色的面积进行区分的能力。”诗也注意运用色彩学,用颜色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写人物的内心感受。杜甫的《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雨之夜,天上地下,浮云和野径,都是一片“黑”色。第二天,由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的浇灌,成都的鲜花就显得格外的“红”。这一“红”一“黑”,给人以很深的印象。杜甫是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前人赞美杜甫的作品“总得画法经营之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杜甫的全部和亲诗一一进行编年考证与诗旨阐释 ,进而把杜甫的和亲诗放在纵横坐标系进行宏观上的审视与把握。横向考察、比较了杜诗中所有涉及胡汉关系的诗歌 ,论述了它们的阶段性特征与作者反对和亲的基本立场 ,以及作者“德政怀远”的民族文化观 ;其次将杜甫的和亲诗与唐代不同阶段诗人的和亲诗进行纵横比较 ,突出了杜甫对和亲诗题材的开拓之功 ,以及咏史与述怀、即事名篇等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富春 《中州学刊》2007,(2):201-203
《三谢诗》由宋人唐庚辑《文选》谢灵运、谢惠连、谢朓三人之诗而成。经与奎章阁本、尤刻本《文选》对校,我们可以发现宋嘉泰本《三谢诗》辑自刊于仁宗天圣四年(1026)的平昌孟氏五臣本《文选》,而非六家(臣)本《文选》。宋嘉泰本《三谢诗》具有很高的文选学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昌孟氏本的节选本,而平昌孟氏本则直接《文选》的最早刊本——五代后蜀毋昭裔本《文选》。  相似文献   

17.
<正> 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全晋诗》卷十二收录卢谌诗十题,其中与刘琨有关的赠答诗共三题:即《赠刘琨诗》二十章(四言)、《重赠刘琨诗》(五言)、《答刘琨诗》(五言)。其中《重赠刘琨诗》,非卢谌所作,应是刘琨的作品,根据如下: 此诗最早见载于《艺文类聚》卷三十一,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艺文类聚》,在《重赠刘琨诗》下加了一段按语: 按本诗系刘琨下,则题不当云》重赠刘琨》,疑当作《重赠卢谌》,此有讹误。冯惟讷《晋诗纪》迳改作卢谌诗。然按诗义,乃刘答卢诗。疑非。  相似文献   

18.
【写作时间】本诗写于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年)。陶渊明15岁。钟优民先生指出:“细味其诗,疑系渊明早年自况之作。”(见《陶渊明论集&#183;陶渊明的咏怀诗》)又,诗中称“年始三五间”,即15岁。诗人54岁所写的《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有言“结发念善事”。“结发、总发,指15岁(逯钦立先生校注《陶渊明集》第50页)”。  相似文献   

19.
杰出的诗人兼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在他的《李白与杜甫》一书最后一章《杜甫与苏涣》中,认为苏涣是“造反诗人”、“人民诗人”。他在此书最后一句话说:“如果要从封建时代的诗人中选出‘人民诗人’,我倒很愿意投苏涣一票。”郭老的这一结论,我不敢苟同。1971年公开发表了郭老的《李白与杜甫》一书,可以看出,郭老是在研究杜甫的过程中发现了杜甫对苏涣“倾倒备至”,从而起意研究苏涣并发现了苏涣。我们就顺着郭老的路子,从杜甫与苏涣的关系入手探讨一下苏涣的为人及其政治活动与文学活动。苏涣只留下四首诗。关于他的史料,零星的有几条,都非常短,并且间接的居多,而杜甫有关苏涣的诗就有三首。  相似文献   

20.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巴斯妇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波西亚、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和《谢利》中的谢利,这四位女性形象是英国文学中女性争取妇女主体地位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这四位女性人物所表达出的女性意识,我们可以看出在英国文学中,女性的文化主体地位的发展经历了觉醒、抗争和确立三个阶段。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妇女要摆脱他者的地位,摆脱受压迫的地位,除了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赢得自己在婚姻爱情上的自由外,更应该关注女性本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女性只有作为第一位的、独立自在的人来表现,有着自己的尊严和存在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妇女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确立妇女的文化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