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成 《江淮论坛》2002,(4):114-117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鲁迅论<儒林外史>,包括鲁迅以<儒林外史>为标范,对讽刺小说提出严格的标准;鲁迅对<儒林外史>思想内容的论述;鲁迅以<儒林外史>人物描写的评价;鲁迅对<儒林外史>特殊结构的认识.第二部分,鲁迅小说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手法的借鉴;白描;对比;夸张;以古讽今.第三部分简析了鲁迅钟爱<儒林外史>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黄维樑 《云梦学刊》2005,26(6):31-34
<离骚>分为多少章节,怎样分,历来众说纷纭.众多学者认为它纲领不明晰.它的结构确有问题.<文心雕龙>说的"规范本体"、"剪截浮词",它都做不到;它"委心逐词","辞溺者伤乱".拿<离骚>和杜甫<秋兴>、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作品比较,不难发现,表现世乱伤心、狐疑矛盾的诗文,其结构、纲领是可以明晰井然的.虽然如此,<离骚>仍然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相似文献   

3.
权力的力量来源于国家制度的安排,它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学者们提出了以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权力为内容的民粹主义的方式来保证权力的良性运行和公正使用.本文以<明夷待访录>、<社会契约论>和<政府论>这三本中西方有代表性的思想巨著为基点,对权力制约学说做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比较<现代汉语>和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较整齐的对应性,但是,这种对应性并没有体现出一种共生共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均作了"新"的要求,体现了加强"句子或语段"教学的趋势,但<现代汉语>课程仍然拘泥于字、词、句、语法、修辞的孤立、机械地讲授和学习,造成了<现代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剪刀差".作者认为在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加强句群和语段教学是促进二者共生共长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剪刀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金坤 《云梦学刊》2001,22(4):9-12
从"文学精神"、"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可以发现<楚辞>对<诗经>的承传事实.除受<诗经>的影响外,<楚辞>还受战国诸子散文及楚国土著文化"楚歌"、"巫歌"和"楚声"等文化乳汁的滋养.  相似文献   

6.
蔡红武 《理论界》2005,19(6):27-28
本文从<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证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实现由革命的主题向建设的主题转变,在"生产力"学说、"所有制"学说和"目标论"学说三个方面,对<宣言>的新发展.目的在于使人们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宣言>,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赵逵夫先生<公莫舞>研究的贡献.<公莫舞>最早见于<宋书·乐志>,但十分难读,历来说者不一.赵先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原作文本进行校释整理和对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发掘考辨,科学地论证了这是全篇为代言体的西汉时期的歌舞剧脚本,并根据演出情况分为三场,又发现了武威出土的<公莫舞>演出写真画,把<公莫舞>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戏剧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高兰 《阴山学刊》2002,15(2):71-72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9.
《楚辞小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是从楚国早期原始宗教习俗母体中孕育出来的.<离骚>的创作极有可能是屈原在经历过一系列长时间的巫术降神活动之后,再经过艺术构思写成的.<九章>、<卜居>、<渔父>、<远游>等作品大都出于屈原门生弟子或崇拜者之手.宋玉的<九辩>实现了楚辞主题的转换.其<高唐>、<神女>诸赋则奠定了汉赋散文化的基础.而汉初的郊庙歌辞亦源于汉乐府及其对楚辞的承传.  相似文献   

10.
王向东 《天府新论》2001,6(2):76-78
本文从三个方面展示了卡夫卡<变形记>的独特风格<变形记>的奇特构思,是荒诞与理性的精妙交织;<变形记>的认识来源,是卡夫卡独特的生命体验;<变形记>的表现手法,是客观描述与心理分析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